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68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3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该结构包括水冷机座,以及分别安装在水冷机座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水冷机座内设有冷却水道Ⅰ。所述前端盖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使环形空腔构成折弯的冷却水道Ⅱ。所述后端盖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使环形空腔构成折弯的冷却水道Ⅲ。所述冷却水道Ⅰ、冷却水道Ⅱ和冷却水道Ⅲ共同组成冷却回路。通过进水口向冷却回路内通入冷却介质。该结构利用电机两端的端盖增加冷却水道,并增加更多散热途径,从而增加冷却水道总长,提高冷却系统对流换热系数,提升水冷电机散热效率。提升水冷电机散热效率。提升水冷电机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电机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从而对电机的冷却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现有水冷电机的冷却水道受机座长度影响,总体散热效率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机输出功率。
[0003]因此,提供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对提高水冷电机散热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包括水冷机座,以及分别安装在水冷机座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
[0006]所述水冷机座内设有冷却水道Ⅰ。所述水冷机座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冷机座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端盖水道联通孔。所述端盖水道联通孔、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冷却水道Ⅰ连通。
[0007]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前端盖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弧形挡水条、第一折返挡水条和第二折返挡水条。所述第一弧形挡水条围绕转轴孔布置。所述弧形挡水条对应圆弧为优弧。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和第二折返挡水条沿径向布置。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第一弧形挡水条的外弧面之间。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与第一弧形挡水条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折返挡水条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环形空腔内圆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折返挡水条布置在弧形挡水条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一弧形挡水条、第一折返挡水条和第二折返挡水条使环形空腔构成折弯的冷却水道Ⅱ。所述前端盖的端面上在冷却水道Ⅱ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水口。所述两个第一进出水口分别位于第一折返挡水条的两侧。所述前端盖的端面上在第一进出水口的外围设有第一密封槽。
[0008]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后端盖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弧形挡水条、第三折返挡水条和第四折返挡水条。所述第二弧形挡水条围绕转轴孔布置。所述弧形挡水条对应圆弧为优弧。所述第三折返挡水条和第四折返挡水条沿径向布置。所述第三折返挡水条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第二弧形挡水条的外弧面之间。所述第三折返挡水条与第二弧形挡水条一体连接。所述第四折返挡水条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环形空腔内圆周壁之间。所述第四折返挡水条布置在弧形挡水条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二弧形挡水条、第三折返挡水条和第四折返挡水条使环形空腔构成折弯的冷却水道Ⅲ。所述后端盖的端面上在冷却水道Ⅲ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进出水口。所述两个第二进出水口分别位于第三折返挡水条的两侧。所述后端盖的端面上在第二进出
水口的外围设有第二密封槽。
[0009]所述水冷机座的端面与前端盖和后端盖的端面紧密贴合,端盖水道联通孔的位置与第一进出水口或第二进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冷却水道Ⅰ、冷却水道Ⅱ和冷却水道Ⅲ共同组成冷却回路。通过进水口向冷却回路内通入冷却介质。
[0010]进一步,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
[0011]进一步,所述水冷机座前后两端的外壁上连接有多个固定耳Ⅰ。所述固定耳Ⅰ设有螺栓孔。所述前端盖上连接有多个固定耳Ⅱ。所述固定耳Ⅱ设有螺栓孔。所述后端盖上连接有多个固定耳Ⅲ。所述固定耳Ⅲ设有螺栓孔。所述前端盖通过固定耳Ⅱ和固定耳Ⅰ连接。所述后端盖通过固定耳Ⅲ和固定耳Ⅰ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压紧使密封圈压缩,实现水冷的密封。
[0013]进一步,所述水冷机座、前端盖和后端盖的材质选自铝合金或镁合金。
[0014]进一步,所述水冷机座的内壁上布置有导热胶。
[0015]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水嘴。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利用电机两端的端盖增加冷却水道,并增加更多散热途径,从而增加冷却水道总长,提高冷却系统对流换热系数,提升水冷电机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水冷机座示意图;
[0019]图3为前端盖示意图;
[0020]图4为后端盖示意图。
[0021]图中:前端盖2、第一密封槽21、冷却水道Ⅱ22、第一弧形挡水条221、第一折返挡水条222、第二折返挡水条223、固定耳Ⅱ23、第一进出水口24、水冷机座3、端盖水道联通孔31、冷却水道Ⅰ32、固定耳Ⅰ33、进水口34、出水口35、后端盖6、冷却水道Ⅲ61、第二弧形挡水条611、第三折返挡水条612、第四折返挡水条613、第二进出水口62、固定耳Ⅲ63、第二密封槽6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3]实施例1:
[0024]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包括水冷机座3,以及分别安装在水冷机座3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6。图1a和图1b分别为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的不同视图。
[0025]参见图2,所述水冷机座3内设有冷却水道Ⅰ32。所述水冷机座3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口34和出水口35。所述水冷机座3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端盖水道联通孔31。所述
端盖水道联通孔31、进水口34和出水口35均与冷却水道Ⅰ32连通。所述进水口34和出水口35为外部冷却水的进出通道。图2a和图2b分别为水冷机座的不同视图。
[0026]参见图3,所述前端盖2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前端盖2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弧形挡水条221、第一折返挡水条222和第二折返挡水条223。所述第一弧形挡水条221围绕转轴孔布置。所述弧形挡水条221对应圆弧为优弧。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222和第二折返挡水条223沿径向布置。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222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第一弧形挡水条221的外弧面之间。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222与第一弧形挡水条221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折返挡水条223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环形空腔内圆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折返挡水条223布置在弧形挡水条221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一弧形挡水条221、第一折返挡水条222和第二折返挡水条223使环形空腔构成折弯的冷却水道Ⅱ22。所述前端盖2的端面上在冷却水道Ⅱ22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水口24。所述两个第一进出水口24分别位于第一折返挡水条222的两侧。所述前端盖2的端面上在第一进出水口24的外围设有第一密封槽21。图3a和图3b分别为前端盖的不同视图。
[0027]参见图4,所述后端盖6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后端盖6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弧形挡水条611、第三折返挡水条612和第四折返挡水条613。所述第二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电机组合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机座(3),以及分别安装在水冷机座(3)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6);所述水冷机座(3)内设有冷却水道Ⅰ(32);所述水冷机座(3)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口(34)和出水口(35);所述水冷机座(3)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端盖水道联通孔(31);所述端盖水道联通孔(31)、进水口(34)和出水口(35)均与冷却水道Ⅰ(32)连通;所述前端盖(2)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前端盖(2)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弧形挡水条(221)、第一折返挡水条(222)和第二折返挡水条(223);所述第一弧形挡水条(221)围绕转轴孔布置;所述弧形挡水条(221)对应圆弧为优弧;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222)和第二折返挡水条(223)沿径向布置;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222)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第一弧形挡水条(221)的外弧面之间;所述第一折返挡水条(222)与第一弧形挡水条(221)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折返挡水条(223)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环形空腔内圆周壁之间;所述第二折返挡水条(223)布置在弧形挡水条(221)开口位置处;所述第一弧形挡水条(221)、第一折返挡水条(222)和第二折返挡水条(223)使环形空腔构成折弯的冷却水道Ⅱ(22);所述前端盖(2)的端面上在冷却水道Ⅱ(22)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水口(24);所述两个第一进出水口(24)分别位于第一折返挡水条(222)的两侧;所述前端盖(2)的端面上在第一进出水口(24)的外围设有第一密封槽(21);所述后端盖(6)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后端盖(6)内封装有围绕转轴孔的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弧形挡水条(611)、第三折返挡水条(612)和第四折返挡水条(613);所述第二弧形挡水条(611)围绕转轴孔布置;所述弧形挡水条(611)对应圆弧为优弧;所述第三折返挡水条(612)和第四折返挡水条(613)沿径向布置;所述第三折返挡水条(612)跨设在环形空腔外圆周壁和第二弧形挡水条(611)的外弧面之间;所述第三折返挡水条(612)与第二弧形挡水条(611)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强石浩蔡文培李仁浩施汶妤胡加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虎溪电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