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66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包括普通螺栓(1)、连接螺套(2)、防退螺母(3)、锁紧螺母(4)、被连接件一(5)和被连接件二(6)。普通螺栓(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螺纹防松
,特别涉及是对于唐氏螺纹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螺栓连接常用常规螺栓与螺母旋合配合用于紧固。这种连接方式在冲击和震动的条件下长时间工作,极易使紧固中的螺母发生松动甚至脱落。常用防松方法存在缺陷,如增大螺纹间压力进而增大螺纹间摩擦力,缺点:冲击振动场合仍会造成摩擦力瞬间消失,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松脱,防松效果差;如:采用多螺母钢丝连接,防松效果较为良好,但是拆卸极其不方便,丧失螺栓连接易拆卸的优势;如物理方式焊死,缺点:无法拆卸,想再次拆装只能暴力破坏。在众多防松方法中,唐氏螺纹利用左旋和右旋螺母相互钳制旋合,巧妙地限制了连接件的松脱,不但拥有良好的防松效果,也保证了拆卸的方便。但唐氏螺纹属于特殊零件,螺栓需要在同一个圆柱面上既加工左旋螺纹也要加工右旋螺纹,相比于常规螺栓单一螺纹线,唐氏螺纹无疑大大的增加了成本,较传统螺纹线螺栓增加了应力集中点,降低了螺栓强度。而对于只能使用普通单一旋向的螺栓,或者螺栓尺寸无法改变又要求较高抗拉强度的场景就无能为力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唐氏螺纹适应性低,需要加工整个螺栓外表面上两条螺纹,无法适应只使用一般的螺栓的场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通用螺栓的办法,既能结合唐氏螺纹优越的防松性能,也不必加工整个外表面,只需要改动螺母,即可使用常规螺栓,更不会需要降低连接螺栓强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紧固实施方案: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由普通螺栓(1)、连接螺套(2)、防退螺母(3)和锁紧螺母(4)组成;普通螺栓(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

1);连接螺套(2)设有第一内螺纹(2

1)、第二外螺纹(2

2)、第三外螺纹(2

3);第二外螺纹(2

2)与第一外螺纹(1

1)螺纹旋向相同,但第二外螺纹(2

2)螺纹倾斜角低于第一外螺纹(1

1),第三外螺纹(2

3)与第一外螺纹(1

1)螺纹旋向相反;第二外螺纹(2

2)第三外螺纹(2

3)位于同一圆柱面构成组合螺纹。
[0005]连接螺套(2)与防退螺母(3)、锁紧螺母(4)未接触部分采用扳手施力外形(常规是六边型,但不局限于六边形),与防退螺母(3)、锁紧螺母(4)接触部分采用左旋、右旋双交叉螺纹。防退螺母(3)上第二内螺纹(3

1)螺纹倾斜角小于第一外螺纹(1

1)。
[0006]普通螺栓(1)与被连接件一(5)、被连接件二(6)之间可以是有空隙,可以是无间隙,也可以是通过螺纹连接。
[0007]连接螺套(2)与普通螺栓(1)通过第一内螺纹(2

1)与第一外螺纹(1

1)配合,连接螺套(2)旋紧于普通螺栓(1)上,紧靠被连接件一(5)。
[0008]锁紧螺母(4)与连接螺套(2)通过第三外螺纹(2

3)与第三内螺纹(4

1)相配合,锁紧螺母(4)旋紧在连接螺套(2)上,且头部紧靠被连接件一(5)。
[0009]螺纹(3

1)旋合相配合,防退螺母(3)旋紧在连接螺套(2)上,且头部紧靠锁紧螺母(4)。与锁紧螺母(4)头部相邻的被连接件一(5)设置一个容纳锁紧螺母(4)头部的沉孔或者镬孔。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轴测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普通螺栓(1)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连接螺套(2)剖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防退螺母(3)剖视图。
[0014]图5为本技术锁紧螺母(4)剖视图。
[0015]图6为本技术被连接件一(5)剖视图。
[0016]图7为本技术被连接件二(6)剖视图。
[0017]图8为本技术整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利于本方向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
[0019]图1是整体轴测图,图2至图7是所有零件图样,图8是整体剖视图。如图8所示,本技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连接螺套2通过第一内螺纹2

1与第一外螺纹1

1旋合套装在普通螺栓1上,锁紧螺母4通过第三内螺纹4

1与第三外螺纹2

3旋合在连接螺套2上,防退螺母3通过第二内螺纹3

1与第二外螺纹2

2旋合在连接螺套2上。注意第二外螺纹2

2与第三外螺纹2

3位于同一圆柱面上,但旋向不同。
[0020]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所紧固的被连接件包括被连接件一5、被连接件二6;如图8,连接螺套2与普通螺栓1通过第一外螺纹1

1与第一内螺纹2

1旋合相配合,连接螺套2通过第一内螺纹2

1旋入普通螺栓1上第一外螺纹1

1,旋紧于被连接件一5;锁紧螺母4与连接螺套2通过第三外螺纹2

3与第三内螺纹4

1旋合配合,锁紧螺母4通过第三内螺纹4

1旋入连接螺套2上第三外螺纹2

3,旋紧于被连接件一5,此时,仅锁紧螺母4受大部分预紧力和压力,连接螺套2与被连接件一5接触,但受力极小;防退螺母3与连接螺套2通过第二螺纹2

3配合,防退螺母3通过第二螺纹2

3旋入连接螺套2,旋紧于锁紧螺母4。
[00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做出种种变化。例如,锁紧螺母(4)头部还可以设置成六角形或其它形状,如方头、圆柱头等。与螺钉头部相邻的连接部件上也可以设置成沉孔以便容纳长螺钉和空心螺钉的头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由普通螺栓(1)、连接螺套(2)、防退螺母(3)、锁紧螺母(4)、被连接件一(5)和被连接件二(6)组成;普通螺栓(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

1);连接螺套(2)设有第一内螺纹(2

1)、第二外螺纹(2

2)、第三外螺纹(2

3),第二外螺纹(2

2)与第一外螺纹(1

1)螺纹旋向相同,但第二外螺纹(2

2)螺纹倾斜角低于第一外螺纹(1

1),第三外螺纹(2

3)与第一外螺纹(1

1)螺纹旋向相反;第二外螺纹(2

2)、第三外螺纹(2

3)位于同一圆柱面构成组合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螺套(2)与防退螺母(3)、锁紧螺母(4)未接触部分采用扳手施力外形采用六边形但不局限于六边形,与防退螺母(3)、锁紧螺母(4)接触部分采用左旋、右旋双交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防松螺母螺栓组件,其特征在于:防退螺母(3)上第二内螺纹(3

1)螺纹倾斜角小于第一外螺纹(1

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万鑫高嵩孙荧力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