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27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包括基架,基架上安装有大油缸,大油缸上连接有第一油路,基架上安装有小油缸,小油缸上连接有第二油路,大油缸与小油缸之间连接有串联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串联油路使大油缸与小油缸串联,当大油缸有杆腔进油时大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串联油路进入到小油缸的有杆腔内,之后小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路回到叉车液压油路中,从而避免摩擦力不同导致油缸不同步现象发生,同时大油缸和小油缸串联减少油管数量且无需安装节流阀从而降低布管难度,提高作业效率且同步度高不会出现摩擦力不同导致调距油缸不同步的现象,同时布管难度低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同时布管难度低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同时布管难度低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叉车
,具体为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叉车主要分为燃油叉车和电驱动叉车,是工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器械之一,主要对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叉车的额定起重量、载荷中心距、最大起升高度、门架倾角、最大行驶速度、最小转弯半径、最小离地间隙以及轴距、轮距等均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可以用于确定叉车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0003]叉车调距叉适用与机械、港口、陶瓷、建材、农业等无规则货场及无规定托盘的各种场合,通过液压调整货叉间距,实现搬运不同规格托盘的货物,无须操作人员手动调整货叉间距,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托盘及货物的破损。
[0004]现有的叉车调距叉通常是分出两条进出油路,再利用两个节流阀对两个调距油缸进出油量进行调节使两个活塞杆同进同出,通过此原理达到对货叉的间距进行调节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构油管较多结构复杂导致布管难度较高,同时两根油缸活塞杆的受到的摩擦力不同容易出现调距油缸不同步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以解决油路复杂布管难度高和摩擦力不同导致调距油缸不同步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安装有大油缸,所述大油缸上连接有第一油路,所述基架上安装有小油缸,所述小油缸上连接有第二油路,所述大油缸与小油缸之间连接有串联油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油缸和小油缸串联减少油管数量且无需安装节流阀从而降低布管难度,同时并联油路改为串联油路使原两个调距油缸的供油量变成单油缸供油量,提高油缸活塞杆的伸缩速度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架上连接有挡货架,所述基架上安装有侧移油缸。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货架的设置可以避免叉车在搬运载有货物的托盘时货物晃动倾倒砸在叉车的挡风玻璃上,增加叉车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侧移油缸输出端通过活塞杆连接有侧移组件,所述大油缸和小油缸的输出端均通过活塞杆连接有调距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油缸有杆腔进油时大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串联油路进入到小油缸的有杆腔内,之后小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路回到叉车液压油路中,从而使两个调距组件同步移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大油缸的缸径为φ35mm,且所述大油缸的杆径为φ18mm,所述大油缸的行程为370m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油缸有杆腔进油时大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串
联油路进入到小油缸的有杆腔内,之后小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路回到叉车液压油路中,从而避免摩擦力不同导致油缸不同步现象发生。
[0014]进一步的,所述小油缸的缸径为φ30mm,且所述小油缸的杆径为φ18mm,所述小油缸的行程为370mm。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油缸有杆腔进油时大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串联油路进入到小油缸的有杆腔内,之后小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路回到叉车液压油路中,从而避免摩擦力不同导致油缸不同步现象发生。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串联油路使大油缸与小油缸串联,当大油缸有杆腔进油时大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串联油路进入到小油缸的有杆腔内,之后小油缸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路回到叉车液压油路中,从而避免摩擦力不同导致油缸不同步现象发生,同时大油缸和小油缸串联减少油管数量且无需安装节流阀从而降低布管难度,同时并联油路改为串联油路使原两个调距油缸的供油量变成单油缸供油量,提高油缸活塞杆的伸缩速度从而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作业效率且同步度高不会出现摩擦力不同导致调距油缸不同步的现象,同时布管难度低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调距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调距叉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调距叉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现有技术调距叉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基架;2、挡货架;3、侧移油缸;4、侧移组件;5、大油缸;6、小油缸;7、调距组件;8、第一油路;9、第二油路;10、串联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5]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如图1、2、3所示,包括基架1,基架1内部一侧安装有大油缸5,大油缸5顶部连接有第一油路8,基架1内部另一侧安装有小油缸6,小油缸6顶部连接有第二油路9,大油缸5与小油缸6之间连接有串联油路10,提高作业效率且同步度高不会出现摩擦力不同导致调距油缸不同步的现象,同时布管难度低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
[0026]参阅图1、2、3和4,在上述实施例中,基架1顶部连接有挡货架2,基架1内部安装有侧移油缸3,侧移油缸3输出端通过活塞杆连接有侧移组件4,大油缸5和小油缸6的输出端均通过活塞杆连接有调距组件7,当大油缸5有杆腔进油时大油缸5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串联油路10进入到小油缸6的有杆腔内。
[0027]参阅图1、2和3,在上述实施例中,大油缸5的缸径为φ35mm,且大油缸5的杆径为φ18mm,大油缸5和小油缸6的行程均为370mm,小油缸6的缸径为φ30mm,且小油缸6的杆径为
φ18mm,提高作业效率且同步度高不会出现摩擦力不同导致调距油缸不同步的现象。
[002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大油缸有杆腔的面积为Π(17.5*17.5)

Π(9*9)=225.25^Π,大油缸出油量=大油缸有杆腔面积*大油缸行程,而小油缸无杆腔面积为Π(15*15)=225^Π,小油缸进油量=小油缸无杆腔面积*小油缸行程≈大油缸出油量,通过以上结果可知大油缸5的出油量约等于小油缸6的进油量,大油缸5和小油缸6的行程都是370mm,所以大油缸5多出0.25^Π*370mm的液压油,小油缸6多出行程=(0.25^Π*370)/小油缸面积=92.5^Π/225^Π=1.3mm,由此得知大油缸5活塞杆和小油缸6活塞杆几乎同步工作;
[0029]调节叉距,当大油缸5有杆腔进油时大油缸5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串联油路10进入到小油缸6的有杆腔内,之后小油缸6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路9回到叉车液压油路中,从而避免摩擦力不同导致油缸不同步现象发生,同时大油缸5和小油缸6串联减少油管数量且无需安装节流阀从而降低布管难度,同时并联改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包括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上安装有大油缸(5),所述大油缸(5)上连接有第一油路(8),所述基架(1)上安装有小油缸(6),所述小油缸(6)上连接有第二油路(9),所述大油缸(5)与小油缸(6)之间连接有串联油路(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上连接有挡货架(2),所述基架(1)上安装有侧移油缸(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调距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移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燕辉陈小坤郑晨跃谢德平杨正华任希斐
申请(专利权)人:安特威尔叉车属具漳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