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霜装置、空调系统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316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霜装置、空调系统及车辆,所述除霜装置包括除霜芯体、鼓风机和风道壳体,所述鼓风机和所述除霜芯体设在所述风道壳体内,所述鼓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风道壳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除霜芯体设于所述风道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风道壳体用于设于车辆的外循环进风口处并位于乘客舱外部,所述除霜芯体用于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所述除霜芯体用于与外部热源连接,以对流经所述除霜芯体的气流进行加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单独的除霜装置,并将除霜装置布置在乘员舱外部,从而可以不占用驾驶舱内部空间,有效释放车内空间,利于造型创意设计,而且,可以缩短除霜风道的长度,进而减小风道阻力,提升除霜效果。提升除霜效果。提升除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霜装置、空调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霜装置、空调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体验,为了提升前排驾乘人员的舒适感,驾驶舱内部的仪表板结构已逐步向精简化及最小化发展。目前,通过将空调主机布置在车身后部以释放前排仪表板内部结构空间,增加驾乘人员的腿部活动空间。
[0003]但是,由于车辆通常会配置除霜装置来对车辆前风挡玻璃及侧窗玻璃进行除霜,以保证正常的安全驾驶需求,而空调除霜风口的热风主要来自空调主机内部的暖风芯体换热,因此,除霜风道需连接在空调主机除霜风口处。当空调主机布置在车身后部时,除霜风道需从车身后部延伸至前风挡处,无论除霜风道是从底盘侧围处穿过还是从顶棚穿过,布置空间及结构均受车身钣金及内饰结构限制,容易出现风道的截面面积较小或因空间受限而导致风道的截面形状突变不规则等问题,使得除霜风道阻力大大增加,影响整车除霜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当车辆的空调主机布置在车身后部时,如何减小除霜风道的阻力,提高除霜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霜装置,包括除霜芯体、鼓风机和风道壳体,所述鼓风机和所述除霜芯体设在所述风道壳体内,所述鼓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风道壳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除霜芯体设于所述风道壳体的出风口处,所述风道壳体用于设于车辆的外循环进风口处并位于乘客舱外部,所述除霜芯体用于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所述除霜芯体用于与外部热源连接,以对流经所述除霜芯体的气流进行加热。
[0006]可选地,所述鼓风机设于所述除霜芯体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0007]可选地,所述除霜芯体为电加热芯体。
[0008]可选地,所述除霜芯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与所述外部热源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除霜装置还包括控制阀,所述除霜芯体的进水口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外部热源出水口连接,且所述控制阀用于通断。
[0010]可选地,所述控制阀为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的三通阀,所述第一阀口用于与所述外部热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阀口用于与空调主机的暖风芯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除霜芯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除霜芯体的出水口用于与所述暖风芯体的出水口连接,且所述第二阀口用于与所述第一阀口导通或阻断,所述第三阀口用于与所述第一阀口导通或阻断。
[0011]可选地,所述除霜芯体用于设置在位于前风挡玻璃下方的导水槽内。
[00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除霜装置。
[0013]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空调主机和吹风管道,所述空调主机用于设置于车身后部,所述吹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空调主机连接,另一端用于经车身后部延伸至车辆的顶棚处,并用于与所述顶棚上开设的吹风口连通,所述除霜装置的除霜芯体与所述空调主机的暖风芯体并联。
[001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除霜装置,或,如上所述的空调系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车辆原有的外循环进风口处增加除霜装置,以形成独立的加热除霜系统对车窗玻璃进行除霜,并使除霜装置中用于与外部热源连接的除霜芯体相对于外循环进风口设置,以便于除霜装置中的鼓风机将外部新风吸入风道壳体后,直接在外循环进风口处由除霜芯体进行加热,形成热风,热风可经例如仪表板内较短的除霜风道直接吹至车窗玻璃上,从而实现除霜,不仅送风距离短,而且热效率高,有效地提升了除霜速率;同时,通过将除霜装置布置在乘员舱外部,可以不占用驾驶舱内部空间,有效释放车内空间,利于造型创意设计,而且,可以缩短除霜风道的长度,进而减小风道阻力,提升除霜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除霜装置装配于车辆前风挡玻璃导水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除霜装置装配于导水槽处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除霜水路原理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除霜芯体;2、鼓风机;3、风道壳体;4、控制阀;41、第一阀口;42、第二阀口;43、第三阀口;50、外循环进风口;60、外部热源;70、导水槽;80、空调主机;81、暖风芯体;90、吹风管道;100、通风盖板;200、前风挡玻璃;300、仪表板;310、除霜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3]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左侧,X轴的反向代表右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5]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霜装置,包括除霜芯体1、鼓风机2和
风道壳体3,鼓风机2和除霜芯体1设在风道壳体3内,除霜芯体1设于风道壳体3的出风口处,鼓风机2的吸风口与风道壳体3的进风口连通,风道壳体3用于设于车辆的外循环进风口50处,并位于乘客舱外部,除霜芯体1用于与外循环进风口50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除霜芯体1用于与外部热源60连接,以对流经除霜芯体1的气流进行加热。
[0026]具体地,除霜芯体1和鼓风机2设置在风道壳体3内,并分别与风道壳体3的内壁密封连接,且除霜芯体1设于风道壳体3的出风口处,鼓风机2的吸风口与风道壳体3的进风口连通。除霜芯体1独立于空调主机80的暖风芯体81,通过与外部热源60连接以对流经除霜芯体1的气流进行加热,利用加热后的气流对车窗玻璃进行除霜。其中,外部热源60可以是车辆的发动机,此时,除霜芯体1为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暖加热芯体,且除霜芯体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通过暖水管与发动机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以使发动机的热水流经除霜芯体1,对流经除霜芯体1的气流进行加热;外部热源60也可以是例如热敏电阻的电加热组件,此时,除霜芯体1可以是水暖加热芯体,即除霜芯体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通过暖水管与电加热组件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以使经电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霜芯体(1)、鼓风机(2)和风道壳体(3),所述鼓风机(2)和所述除霜芯体(1)设在所述风道壳体(3)内,所述鼓风机(2)的吸风口与所述风道壳体(3)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除霜芯体(1)设于所述风道壳体(3)的出风口处,所述风道壳体(3)用于设于车辆的外循环进风口(50)处并位于乘客舱外部,所述除霜芯体(1)用于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50)相对设置并密封连接,且所述除霜芯体(1)用于与外部热源(60)连接,以对流经所述除霜芯体(1)的气流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2)设于所述除霜芯体(1)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芯体(1)为电加热芯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芯体(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与所述外部热源(60)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4),所述除霜芯体(1)的进水口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阀(4)与所述外部热源(60)出水口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4)为具有第一阀口(41)、第二阀口(42)和第三阀口(43)的三通阀,所述第一阀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莹陈冲凌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