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310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两个校直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后送入密封箱内,所述校直组件包括能够同时向对方移动的压板,两个校直组件的压板位于吊梁的两侧;步骤二:将校直组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校直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步骤三:驱动组件驱动压板向吊梁移动并压紧进行校直;此时尝试将挡帘拉出,若可以拉出,则更换新的挡帘,若仍不能拉出,将一组新的校直组件依照步骤一、步骤二的方式对挡帘进行校直;校直后的挡帘以及校直组件被拉出,更换新的挡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密封箱挡帘挡帘更换困难的问题,且操作简单。且操作简单。且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生产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密封箱设置在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出口端,有三个作用:1)密封锡槽出口,阻止空气进入槽内,保证槽压稳定和减少锡耗;2)通过3个左右标高可调的过渡辊将600摄氏度左右的玻璃带从锡槽送入退火窑退火;3)将玻璃带下表面带出的锡渣清除。
[0003]密封箱在浮法玻璃生产线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使用中密封箱挡帘因长期在高温下使用,挡帘及其吊梁会产生变形。这为挡帘的更换造成了不便。
[0004]如图1

1、图1

2所示,挡帘滑动连接吊梁上,吊梁通过吊杆实现升降,密封箱挡帘的更换常规方法是通过挂钩挂在挡帘上的拖拽孔,从密封箱侧面将挡帘拉出。更换困难主要是因为吊梁及挡帘变形使二者之间抵死导致无法拉出。
[0005]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提高挡帘的耐高温性来减少变形,如公告号CN209368111U,名称为一种布置挡帘装置的浮法玻璃密封箱的专利文献,其主要内容为:密封箱紧接在锡槽的出口,密封箱包括上密封性、下密封性和两边的侧墙,上密封性、下密封性和两边的侧墙间形成容腔,玻璃带从锡槽的出口进入容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性上设有朝下开口的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内设有吊梁,所述吊梁下方连接有挡帘装置,所述挡帘装置与所述玻璃带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挡帘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吊梁连接,所述挡板的下方连接有摆动片,所述挡帘装置还包括包覆所述挡板和所述摆动片的耐温布。该专利将挡板和摆动片包覆在耐温布内部,减轻了高温火焰直接烧烤不锈钢部分,也避免了不锈钢部分直接暴露在高温S02、N2、H2环境中,大大减轻了不锈钢部分烧损、氧化、硫化、氮化、氢化程度,其起皮、掉皮机会大大减少,即使长期使用免不了仍有起皮、掉皮的可能,只会掉落在耐温布底部,不会直接掉落在玻璃表面上,有效提高玻璃表面质量,且提高了挡帘装置的使用寿命。但是挡帘仍然会因高温产生变形等,只是延长了挡帘的使用寿命,长此以往仍需要更换,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已构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目前密封箱挡帘变形后无法更换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9]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将两个校直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后送入密封箱内,所述校直组件包括能够同时向对方移动的压板,两个校直组件的压板位于吊梁的两侧;
[0011]步骤二:将校直组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校直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
[0012]步骤三:驱动组件驱动压板向吊梁移动并压紧进行校直;
[0013]此时尝试将挡帘拉出,若可以拉出,则更换新的挡帘,若仍不能拉出,将一组新的校直组件依照步骤一、步骤二的方式对挡帘进行校直;校直后的挡帘以及校直组件被拉出,更换新的挡帘。
[0014]本专利技术先通过校直组件对吊梁两侧同时被挤压会使吊梁被校直,保证吊梁是直的,否则即便更换新的挡帘,挡帘的姿态也有可能是弯曲的;若挡帘仍无法被拉出再对挡帘进行校直。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密封箱挡帘挡帘更换困难的问题,且操作简单,并保持新的挡帘的初始姿态是正确的。
[0015]优选的,在校直后的挡帘以及校直组件被拉出过程中,吊梁处的校直组件仍保持夹紧状态。
[0016]能够保持吊梁是直的状态,一是方便挡帘更换,二是尽可能的校直吊梁,以保证挡帘不会被吊梁影响而变形,保持挡帘的初始状态是直的。
[0017]优选的,所述校直组件包括传动组件、多个螺纹杆、支撑板,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具有多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均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端部与所述压板连接。
[0018]螺纹杆与支撑板螺纹连接,支撑板固定设置,螺纹杆通过传动组件给予进给力,螺纹杆带动端部的压板压紧吊梁和挡帘,进给精度高、稳定性高、具有自锁。
[0019]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双链轮,多个双链轮依次连接,第一个双链轮或/和最后一个双链轮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双链轮连接。
[0020]双链轮作为被驱动件以及下一个双链轮的驱动件,可以实现螺纹杆的转速相同,使得压板整体前进行程一致,保持压板对吊梁或挡帘的压紧力均匀。
[0021]优选的,相邻所述双链轮之间通过滚子链或滚珠链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孔、腰型连接孔,所述支撑板两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螺栓连接,所述压板的两端与所述腰型连接孔螺栓连接。
[0023]腰型连接孔实现压板与连接件的连接,并实现压板沿腰型连接孔能够移动至与吊梁或挡帘压紧的位置并紧固保持压紧力。
[0024]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拖拽孔。
[0025]拖拽孔位于连接件的中部,便于使用挂钩将连接件乃至校直组件等拖出密封性。
[0026]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驱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箱内且啮合,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箱并与其中一个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校直组件连接。
[0027]由一个驱动轴驱动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分别连接一个第二齿轮,实现一个驱动端实现两侧的校直组件向相反方向同时运动,保持吊梁或挡帘两侧的压板可以同时相对或相背运动。
[002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齿轮连接轴、单排链轮,所述齿轮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齿轮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单排链轮连接。
[0029]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校直组件的下方,步骤一中,将两个
校直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后送入密封箱内后,通过支撑架与校直组件连接进行支撑;步骤三中,新的一组校直组件对挡帘进行校直时,支撑架与对挡帘进行校直的校直组件连接进行支撑。
[0030]校直组件在密封性内处于悬空状态,需配备辅助的支撑架将其支撑,当然也可以采用悬挂架进行悬挂,作用相同,均是为了保证校直组件位于吊梁或挡帘的两侧,实际使用过程中,支撑架或悬挂架可以是伸缩型的,便于调整校直组件的位置。
[003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32](1)本专利技术先通过校直组件对吊梁两侧同时被挤压会使吊梁被校直,保证吊梁是直的,否则即便更换新的挡帘,挡帘的姿态也有可能是弯曲的;若挡帘仍无法被拉出再对挡帘进行校直。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密封箱挡帘挡帘更换困难的问题,且操作简单,并保持新的挡帘的初始姿态是正确的;
[0033](2)在校直后的挡帘以及校直组件被拉出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两个校直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后送入密封箱内,所述校直组件包括能够同时向对方移动的压板,两个校直组件的压板位于吊梁的两侧;步骤二:将校直组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校直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步骤三:驱动组件驱动压板向吊梁移动并压紧进行校直;此时尝试将挡帘拉出,若可以拉出,则更换新的挡帘,若仍不能拉出,将一组新的校直组件依照步骤一、步骤二的方式对挡帘进行校直;校直后的挡帘以及校直组件被拉出,更换新的挡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校直后的挡帘以及校直组件被拉出过程中,吊梁处的校直组件仍保持夹紧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组件包括传动组件、多个螺纹杆、支撑板,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具有多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均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端部与所述压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箱挡帘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双链轮,多个双链轮依次连接,第一个双链轮或/和最后一个双链轮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双链轮连接。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圣杰耿职张兴蒋涛涛成冲王楠严俊段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