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91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开有至少一个开口,且所述第一板体的下方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条,各凸条均自下而上地穿过对应的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能够对无法进行焊接的板材进行连接,尤其适于钛板和不锈钢板的连接。尤其适于钛板和不锈钢板的连接。尤其适于钛板和不锈钢板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加工,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板材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钛材密度小、重量轻,尤其弥补了不锈钢不耐氯腐蚀的缺点,当前应用场景越发广泛。由于钛材的加工工艺与不锈钢极为相似,不少不锈钢卷材加工企业开始涉足钛卷的加工,以扩大钛材产能需求。钛卷在不锈钢产线通板的第一步就是需要与不锈钢卷进行优先和可靠的连接,但是两者受材质差异,且钛材在熔化焊接过程中不可与氧元素反应,因此,传统的电弧熔化焊接方式不适于钛板和不锈钢板体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板材连接结构,能够对无法进行焊接的板材进行连接,尤其适于钛板和不锈钢板的连接。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开有至少一个开口,且所述第一板体的下方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条,各凸条均自下而上地穿过对应的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对各凸条与第二板体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是粘接或焊接,还可以通过卡钩和卡槽的配合结构卡接。
[0005]为了防止连接板的边缘处翘板,同时,为了使连接板与第一板体连接更加牢固,所述第一板体的上方设有第一连接带,该第一连接带的两端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上表面连接,使第一板体被约束于第一连接带和连接板之间,从而能够降低该板体连接结构在连接板边缘处的厚度,使该板体连接结构在连接板边缘处更加平整,也使连接板与第一板体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
[0006]为了降低该板体连接结构在开口处的厚度,同时,为了使连接板与第一板体连接更加牢固,所述第一连接带设于所述开口处,且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下表面在所述开口处均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连接,从而使该板体连接结构在开口处更加平整,也使连接板与第一板体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
[0007]为了使第一连接带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更加牢固,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08]为了避免第一板体的端部和第二板体的端部之间出现缝隙,还为了降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处的厚度,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下方,且各凸条的下表面均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连接,从而使该板体连接结构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更加平整。
[0009]为了进一步降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处的厚度,同时,为了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更加牢固,还包括位于各凸条上方的第二连接带,该第二连接带位于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边缘之间,且各凸条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上表面均与所
述第二连接带的下表面连接,从而将第一板体约束于第二连接带和第二板体之间。
[0010]为了使连接板与第二连接带之间、以及第二板体和第二连接带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各凸条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连接方式、以及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0011]为了使第一板体的侧部能与连接板的端部基本齐平,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各设有一缺口,各缺口供所述连接板的对应端显露,使该板体连接结构在连接钛板和不锈钢板时通板效果更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连接板上设置的凸条穿过第一板体上开设的开口、并与第二板体连接,使无法通过焊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能够通过连接板实现机械结构连接,能够消除对板体材料的限制,尤其适于钛板和不锈钢板的连接,利于钛卷在不锈钢产线上如不锈钢连续退火酸洗线、脱脂线、研磨线等通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板体和连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4所示结构与第一连接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5所示结构与第二连接带、第二板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板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连接板3、第一连接带4和第二连接带5。该第一板体1为钛板,该第二板体2、连接板3、第一连接带4和第二连接带5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0022]该第一板体1沿宽度方向间隔开有四个开口11(见图2),该连接板3的右侧设有四个凸条31(见图3),各凸条31均自下而上地穿过对应的开口11(见图4)、并与第二板体2连接(见图6),使无法通过焊接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能够通过连接板3实现机械结构连接,能够消除该板体连接结构对板体材料的限制,利于钛卷在不锈钢产线上如不锈钢连续退火酸洗线、脱脂线、研磨线等通板。本实施例中的开口11为方形口。
[0023]第一板体1的两侧各设有一缺口12(见图2),各缺口12供连接板3的对应端以及第二板体2的对应侧显露(见图1),使第一板体1的侧部能与连接板3的端部、第二板体2的侧部基本齐平,从而使钛板和不锈钢板通板效果更好。
[0024]如图5所示,该第一连接带4设于第一板体1的上方、并位于开口11处,该第一连接带4的两端下表面与连接板3的两端上表面焊接,从而能够防止连接板3的边缘处翘板,降低该板体连接结构在连接板3边缘处的厚度,使该板体连接结构在连接板3边缘处更加平整;且该第一连接带4的下表面在开口11处均与连接板3的上表面焊接,从而使该板体连接结构在开口11处更加平整,还将第一板体1约束于第一连接带4和连接板3之间,使连接板3与第
一板体1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
[0025]如图6所示,该第二板体2位于第一板体1的下方,且各凸条31的下表面均与第二板体2的上表面焊接,从而在避免第一板体1的端部和第二板体2的端部之间出现缝隙的同时,降低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连接处的厚度,使该板体连接结构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连接处更加平整。该第二连接带5位于开口11和第一板体1的一端边缘之间,且各凸条31的上表面和第二板体2的两侧上表面均与第二连接带5的下表面焊接,从而将第一板体1约束于第二连接带5和第二板体2之间。该第一连接带4和第二连接带5的设置能够使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连接处平整、且厚度凸起较小。
[0026]本实施例中的板材连接结构的使用原理为:
[0027]先将连接板3上的各凸条31分别自下而上地穿出对应的开口11中,将第一连接带4放置于开口11处,并将第一连接带4的下表面与连接板3的上表面焊接;随后将第二板体2与第一板体1进行拼接,将第二连接带5放置于开口11和第一板体1的一端边缘之间,并将第二板体2的上表面和各凸条31的下表面之间、以及第二板体2的上表面和第二连接带5的下表面之间焊接。最后,将第一板体1的另一端与钛卷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上开有至少一个开口(11),且所述第一板体(1)的下方设有连接板(3),该连接板(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条(31),各凸条(31)均自下而上地穿过对应的开口(11)、并与所述第二板体(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连接带(4),该第一连接带(4)的两端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3)的两端上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4)设于所述开口(11)处,且所述第一连接带(4)的下表面在所述开口(11)处均与所述连接板(3)的上表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4)与所述连接板(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全义魏文杰饶志雄柯可力沃海波曹义吴九荣杨哲王东辉徐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