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及其发光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76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0
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包括近光辅助灯体,近光辅助灯体包括光源、反射光源的反射面,反射面朝向车体横向外侧方向倾斜设置;反射面法向方向与近光辅助灯装车方向在水平面上形成的辅助发光倾斜角a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及其发光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灯
,尤其涉及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及其发光方式。

技术介绍

[0002]普通辅助近光方案依然将光轴定义为正X轴即装车方向,左灯辅助近光和右灯辅助近光的补光区域是同一区域叠加,辅助近光光型设计是以中心0度线对称设计,左右宽度做到30度,而在目前大灯光学透镜尺寸越做越小的趋势下,路面的宽度和车前的暗区大小反而成了乘用车夜间路面灯光评价的主要项目,普通的辅助近光只是对近光IV区进行补光,宽度也只是做到30度,其辅助的实际效果多为近光亮度和法规进行补充,但实际路面点亮效果并不理想,光线铺路宽度并没有变大,夜晚行车盲区依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一种更合理、光型更宽,实用性强、更符合实际行车路况的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对法规规定的基础近光进行宽度上的进一步拓宽,夜间铺路效果更佳。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包括近光辅助灯体,近光辅助灯体包括光源、反射光源的反射面,反射面朝向车体横向外侧方向倾斜设置;反射面法向方向与近光辅助灯装车方向在水平面上形成的辅助发光倾斜角a为20

30
°
;反射面包括一组在反射面上呈倾斜设置的反射单元,相邻的反射单元之间连接处设有平缓区,平缓区与反射单元之间角度大于145
°
小于170
°
,将原有的带有落差的反射单元变位左右通过平缓区进行相互连接的平滑面,将近光辅助灯的装车方向与水平面上形成的辅助发光倾斜角a,使得近光辅助灯的光线铺路效果大大加强,而且将原有的带有落差的反射面结构修改为左右相邻的反射单元,进而消除了原有反射面的落差面反射出的杂散光,使得改进后车灯的照射区域亮度一致,光型效果好。
[0005]为了进一步完善,辅助发光倾斜角a为25
°
,使得左灯光线照射在车辆左侧,右灯照射在车辆右侧,形成不完全对称光型,且通过设置的平缓区,避免了原结构的车灯点亮后通过反射单元之间的落差面形成的杂散光,避免破坏辅助灯光的光型,使得在整车点亮的情况下,左右灯一起亮,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在路面上形成更宽的铺路效果即图中白框内增加的亮斑,从而降低主透镜的光学设计难度,将一部分负责照宽度的光学任务放在辅助近光上。
[0006]进一步完善,反射单元的周边设有对暗区进行补光的补光区,补光区呈环状设置在反射单元的周边,补光区表面与反射单元的表面呈0.1

0.3
°
向内倾斜设置,暗区是因为反射面反射出的光一部分被反射镜的侧壁遮挡住,进而使得照射区域中存在暗区,设置了
补光区,补光区的反射光线照射至暗区部分,从而对暗区部分进行补光,使得照射区域亮度一致,光型效果好。
[0007]进一步完善,补光区表面与反射单元的表面呈0.2
°
倾斜设置,使得补光区对暗区部分进行补光,补光效果最为明显。
[0008]进一步完善,反射面在上下角度安装上,左边的近光辅助灯体与的右边近光辅助灯体向形成0.5
‑2°
的上下角度差,进行错位设计,使得近光截止线为Z字型;进一步完善,上下角度差为1
°
,近光截止线最为明显。
[0009]进一步完善,近光辅助灯体内侧安装有位于反射面前端且与装车方向一致的挡板,反射面上开设有有卡孔,挡板后端设有插入卡孔设置的卡扣,挡板通过卡孔和卡扣可拆卸的安装在反射面上并且拆卸后未挡在反射面外侧,挡板将近光辅助灯体分隔成三个腔室,使得外观上看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是多光源多灯腔的效果,不点亮的情况下还可以给人有个光源的感觉,同时挡板还可以阻挡光源的光投射到隔壁腔的反射单元的杂散光,从而使得灯腔内的反射光可以形成规则的光型。
[0010]进一步完善,近光辅助灯体上端远离车体中心的一侧开有用于安装光源的安装孔,安装孔左侧与近光辅助灯体左壁连接设置,由于反射面翻转了一定的角度,使得反射面与近光辅助灯体的侧边位置会形成深坑,从而大大影响该位置反射面的镀铝效果,而本申请中设有与近光辅助灯体左壁连接的安装孔保证光源充足照射,同时避免了反射面与近光辅助灯体之间形成深坑,保证反射面镀铝均匀,提高镀铝良品率,而安装孔后续可以通过拼接组装的方式进行回填,进一步遮挡光源散发出的光线,把LED光学无法照射到反射面上的多余杂光挡住。
[0011]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的发光方式,光源发光将光线照射至反射面上,反射面则通过各个反射单元将光线从车灯内反射出,反射光沿着与装车方向夹角为辅助发光倾斜角a的方向照射出去,从而使得近光辅助灯体的反射光分别照射在移车辆中轴线的两侧,同时上下方向上存在
°
的错位,从而形成Z字型的近光截止线。
[0012]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向外侧翻转25
°
的反射单元,通过辅助近光左右灯分别照射在车辆中轴线的两侧,使得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光型更宽,夜间铺路效果更佳,且设计了不带有落差的反射面结构,使得照射区域亮度一致、光型效果好,实用性也更强、更符合实际行车路况。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前照灯的前视图;图2为图1在C

C方向上的视图;图3为前照灯的后视图;图4为反射单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反射单元的截面图;图6为前照灯的光线照射测试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近光辅助灯体,2、平缓区,3、补光区,4、光源,5、反射面,5

1、反射单元,6、挡板,8、卡孔,9、卡扣,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

3:本实施例中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包括近光辅助灯体1,近光辅助灯体1包括光源4、反射光源4的反射面5,反射面5朝向车体横向外侧方向倾斜设置;反射面5法向方向与近光辅助灯装车方向在水平面上形成的辅助发光倾斜角a为20

30
°
;反射面5包括一组在反射面5上呈倾斜设置的反射单元5

1,相邻的反射单元5

1之间连接处设有平缓区2,平缓区2与反射单元5

1之间角度大于145
°
小于170
°
,将原有的带有落差的反射单元5

1变位左右通过平缓区2进行相互连接的平滑面。
[0016]优选的,辅助发光倾斜角a为25
°
,使得左灯光线照射在车辆左侧,右灯照射在车辆右侧,形成不完全对称光型,且通过设置的平缓区2,避免了原结构的车灯点亮后通过反射单元5

1之间的落差面形成的杂散光,避免破坏辅助灯光的光型,使得在整车点亮的情况下,左右灯一起亮,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在路面上形成更宽的铺路效果即图6中白框内增加的亮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包括近光辅助灯体(1),近光辅助灯体(1)包括光源(4)、反射光源(4)的反射面(5),反射面(5)朝向车体横向外侧方向倾斜设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射面(5)法向方向与近光辅助灯装车方向在水平面上形成的辅助发光倾斜角(a)为20

30
°
;所述反射面(5)包括一组在反射面(5)上呈倾斜设置的反射单元(5

1),相邻的反射单元(5

1)之间连接处设有平缓区(2),平缓区(2)与反射单元(5

1)之间角度大于145
°
小于17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其特征是:所述辅助发光倾斜角(a)为2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其特征是:所述反射单元(5

1)的周边设有对暗区进行补光的补光区(3),补光区(3)呈环状设置在反射单元(5

1)的周边,补光区(3)表面与反射单元(5

1)的表面呈0.1

0.3
°
向内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光辅助发光的前照灯,其特征是:所述补光区(3)表面与反射单元(5

1)的表面呈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从传漆爱冬周汝炼艾俊陈伟闫帅潘瑶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