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69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组合桥为三孔或三孔以上连续结构且该组合桥包括至少一个V型刚构部分和至少一个连续梁结构,所述V型刚构部分与连续梁部分通过中跨合龙段连接,并完成体系转换形成组合桥;所述V型刚构部分包括V型刚构主梁、V型墩和V型刚构基础,V型墩设在V型刚构主梁底部,V型刚构基础设在V型墩下部,所述V型刚构主梁悬臂长度大于连续梁主梁悬臂长度,中跨合龙段将V型刚构主梁和连续梁主梁连接在一起,合龙段偏离主跨中心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了连续梁桥与V型刚构两种结构形式,提出了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结构形式,既提升了结构的美观性又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连续梁

V型刚构组合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是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形式一般有等高度连续梁、变高度连续梁、连续刚构等,结构轻巧,抗弯刚度大。预应力混凝土变高度连续梁一般为三孔或三孔以上的对称结构,常用跨径50~150米。长期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松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会引起桥梁跨中下挠、混凝土开裂等耐久性问题,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造型不够新颖,美观性较为一般。
[0003]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为三孔及三孔以上桥梁,其中一个中支点设置V型墩与主梁形成倒三角形刚性结构,其余中支点采用连续梁结构。该结构具有V型刚构和连续梁桥的双重结构特性,结构非对称,跨中合龙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适用于受构筑物或地形地貌限制,中跨合龙位置偏离跨中的情形,或边跨极端不等跨的情形。通过设置V型墩可提升主梁的跨越能力,降低梁高,优化路线纵坡。近年来,转体施工工艺在桥梁建设中被广泛运用,此组合桥结构既适用于常规悬浇、支架现浇,也适用于转体施工工艺,可增加转体悬臂跨径,提升跨越障碍物能力,具备较大的应用潜力。该桥型更为优美,又不失桥梁结构承载能力与结构稳定性,全桥较经济,同时本结构体系属于创新型组合体系。
[0004]因此,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为三孔或三孔以上连续结构且该组合桥包括至少一个V型刚构部分和至少一个连续梁结构,连续梁结构包括连续梁主梁和设在连续梁主梁底部的连续梁主墩,所述V型刚构部分与连续梁部分通过中跨合龙段连接,并完成体系转换形成组合桥;所述V型刚构部分包括V型刚构主梁、V型墩和V型刚构基础,V型墩设在V型刚构主梁底部,V型刚构基础设在V型墩下部,所述V型刚构主梁悬臂长度大于连续梁主梁悬臂长度,中跨合龙段将V型刚构主梁和连续梁主梁连接在一起,合龙段偏离主跨中心设置。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V型刚构主梁远离连续梁主梁一端部具有连续梁边跨合龙段,连续梁主梁远离V型刚构主梁的一端具有V型刚构边跨合龙段。
[000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连续梁主墩底部具有连续梁基础,V型墩底部具有V型刚构基础,连续梁基础和V型刚构基础均为扩大基础、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000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连续梁主墩为双肢柔性薄壁墩、空心墩或实体墩。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V型墩横桥向为单肢、双肢或多肢斜腿的形式,V型墩与V
型刚构主梁及V型刚构基础与V型墩均通过固结或支座连接。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V型刚构主梁的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或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梁。
[00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V型刚构主梁为变高度梁或等高度梁。
[001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支座为球型支座、盆式支座或板式支座。
[0014]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连续梁主墩和V型墩上均设置转体球铰,连续梁主墩上的转体球铰处于连续梁主墩顶部或底部,V型墩上的转体球铰处于V型墩底部。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V型墩,实现了结构非对称以避让重要构筑物,提升了主梁的跨越能力,减小了梁高,突破了连续梁桥常用跨径,使跨径布置更加灵活,适用于复杂地形;结构明确,结构受力合理、设计理念先进,造型新颖;V型刚构桥线条活泼、造型美观、富于动感,制造更加明显的景观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结合了连续梁桥与V型刚构两种结构形式,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结构形式,既提升了结构的美观性又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该组合桥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连续梁主梁与连续梁主墩的两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B处的V型墩与V型刚构主梁的两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C处的具有双肢的V型墩与V型刚构基础的固结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C处的具有三肢的V型墩与V型刚构基础的两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C处的具有偶数肢的V型墩与V型刚构基础的两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3]图7为图1中C处的具有奇数肢的V型墩与V型刚构基础的四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注释:1

连续梁边跨合龙段、2

连续梁主梁、3

连续梁主墩、4

连续梁基础、5

中跨合龙段、6

V型刚构主梁、7

V型墩、8

V型刚构基础、9

V型刚构边跨合龙段和12

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该组合桥为三孔或三孔以上连续结构且包括至少一个V型刚构部分和至少一个连续梁结构,连续梁结构包括连续梁主梁2和设在连续梁主梁2底部的连续梁主墩3,所述V型刚构部分与连续梁部分通过中跨合龙段5连接,并完成体系转换形成组合桥;所述V型刚构部分包括V型刚构主梁6、V型墩7和V型刚构基础8,V型墩7设在V型刚构主梁6底部,V型刚构基础8设在V型墩7下部,所述V型刚构主梁6悬臂长度大于连续梁主梁2悬臂长度,中跨合龙段5将V型刚构主梁6和连
续梁主梁2连接在一起,合龙段5偏离主跨中心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V型刚构主梁6悬臂长度大于连续梁主梁2悬臂长度并且连接V型刚构主梁6和连续梁主梁2的中跨合龙段5偏离主跨中心设置,从而使得组合桥为非对称结构,区别于常规预应力连续梁及常规连续刚构;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继承了连续梁桥的优点,加上V型墩组合,使组合桥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提升组合桥结构整体刚度,减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跨中下挠;通过在连续梁桥的一部设置V型墩7实现了结构非对称以避让重要构筑物,通过设置V型墩7减少了梁高,增加了桥梁跨度,突破了连续梁桥常用跨径,增加了结构的整体简洁与美观性,提升了跨越障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该组合桥为三孔或三孔以上连续结构且包括至少一个V型刚构部分和至少一个连续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连续梁结构包括连续梁主梁和设在连续梁主梁底部的连续梁主墩;所述V型刚构部分与连续梁部分通过中跨合龙段连接,并完成体系转换形成组合桥;所述V型刚构部分包括V型刚构主梁、V型墩和V型刚构基础;V型墩设在V型刚构主梁底部,V型刚构基础设在V型墩下部;所述V型刚构主梁悬臂长度大于连续梁主梁悬臂长度;中跨合龙段将V型刚构主梁和连续梁主梁连接在一起,合龙段偏离主跨中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刚构主梁远离连续梁主梁一端部具有连续梁边跨合龙段,连续梁主梁远离V型刚构主梁的一端具有V型刚构边跨合龙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连续梁—V型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梁主墩底部具有连续梁基础,V型墩底部具有V型刚构基础,连续梁基础和V型刚构基础均为扩大基础、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刚毅范军琳吴廷楹龚宏华杨贤亮杨鸿渐刘爱峰黄梁胡聪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