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52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包括外壳体、冷却组件和电热控制器,所述的外壳体一侧突出设置有压面,所述的压面内设置有光口,所述的外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光口相连通的装配风腔,所述的风腔内安装有边框,所述的边框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伸入安装有挡板,所述的空腔于所述的挡板上方安装有与所述的边框相连接的热风组件,当所述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启动后,使其形成的热风和冷却风通过独立的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进入光口,通过挡板将热风组件和散热组件隔开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使得其风道不会混合,冷风和热风通过独立的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与光口相连通,实现避免热风过热灼伤皮肤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脱毛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激光脱毛仪是利用激光发射出的热能,通过对皮肤的照射让汗毛上的黑色素吸收激光能量,从而转化为热能深入毛囊,以破坏毛囊为目的被动脱毛的一种脱毛方式,由于全程采用热能脱毛,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烧灼而产生疼痛感;现阶段市面上有各种激光脱毛仪,但其内腔大部分是共用一个风腔,导致热风组件和散热组件两个风机造成乱流现象,无法做到两个独立的腔体,散热效果不佳,导致出光口容易高温,对皮肤造成灼伤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包括外壳体、冷却组件和电热控制器,所述的外壳体一侧突出设置有压面,所述的压面内设置有光口,所述的外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光口相连通的装配风腔,所述的风腔内安装有边框,所述的边框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伸入安装有挡板,所述的空腔于所述的挡板上方安装有与所述的边框相连接的热风组件,所述的空腔于所述的挡板下方安装有与所述的边框相连接的散热组件。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热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位于所述的电热控制器下方且与之相连接的导热翅片,所述的导热翅片包括翅片方向垂直所述的压面设置的第一导热翅片和翅片方向平行所述的压面设置的第二导热翅片,所述的第二导热翅片呈梯级结构,且靠所述的压面一侧逐渐降低。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的导热翅片内侧,所述的第一风机与所述的挡板之间形成第一空隙。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电热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的第二风机吹风口一侧的散热翅片,所述的散热翅片包括翅片方向垂直所述的压面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和翅片方向平行所述的压面设置的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的第二散热翅片呈梯级结构,且靠所述的压面一侧逐渐降低。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的散热翅片内侧,所述的第二风机与所述的挡板之间形成第二空隙。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边框内侧设置有供所述的挡板安装的固定螺孔。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冷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的光口上下两
侧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包括与所述的散热组件相连接的放热端和与所述的热风组件相连接的吸热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所述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启动后,分别对所述的导热翅片和散热翅片吹风,使其形成的热风和冷却风通过独立的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进入光口,通过挡板将热风组件和散热组件隔开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使得其风道不会混合,冷风和热风通过独立的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与光口相连通,实现避免热风过热灼伤皮肤的现象,另外通过冷却组件与散热组件相连接,使得为散热组件提供冷源的作用,起到防灼伤的效果,令整个脱毛仪使用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位置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其中:外壳体1、面盖2、压面3、光口5、电热控制器9、第一导热翅片10、第二导热翅片11、边框12、第一散热翅片14、第二散热翅片15、空腔16、第二风机17、挡板18、电路控制器20、第一风机23、第一空隙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9]请参阅图1

图4结合所示,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包括外壳体1、冷却组件和电热控制器9,所述的外壳体1一侧突出设置有压面3,所述的压面3内设置有光口5,所述的外壳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光口5相连通的装配风腔,所述的风腔内安装有边框12,所述的边框12内设置有空腔16,所述的空腔16内伸入安装有挡板18,所述的空腔16于所述的挡板18上方安装有与所述的边框12相连接的热风组件,所述的空腔16于所述的挡板18下方安装有与所述的边框12相连接的散热组件,所述的热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23和位于所述的电热控制器9下方且与之相连接的导热翅片,所述的导热翅片包括翅片方向垂直所述的压面3设置的第一导热翅片10和翅片方向平行所述的压面3设置的第二导热翅片11,所述的第二导热翅片11呈梯级结构,且靠所述的压面3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的第一风机23位于所述的导热翅片内侧,所述的第一风机23与所述的挡板18之间形成第一空隙24,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电热控制器9电性连接的第二风机17、位于所述的第二风机17吹风口一侧的散热翅片,所述的散热翅片包括翅片方向垂直所述的压面3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14和翅片方向平行所述的压面3设置的第二散热翅片15,所述的第二散热翅片15呈梯级结构,且靠所述的压面3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的第二风机17位于所述的散热翅片内侧,所述的第二风机17与所述的挡板18之间形成第二空隙25,当所述的第一风机23和第二风机17启动后,分别对所述的导热翅片和散热翅片吹风,使其形成的热风和冷却风通过独立的第一空隙24和第二空隙25进入光口5,通过挡板18将热风组件和散热组件隔开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使得其风道不会混合,冷风和热风通过独立的第一空隙24和第二空隙25与光口5相连通,实现避免热风过热灼伤皮肤的现象,另外通过冷却组件与散热组件相连接,使得为散热组件提
供冷源的作用,起到防灼伤的效果,令整个脱毛仪使用更为安全。
[0020]其中,通过散热翅片和导热翅片的特殊排列和梯级状结构,令其热传导效果更好地匹配和贴近所述的光口5,不会由于距离较大而导致能量损失过大。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边框12内侧设置有供所述的挡板18安装的固定螺孔,为挡板18安装更为稳定,使其独立成两个空间。
[0022]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的光口5上下两侧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包括与所述的散热组件相连接的放热端和与所述的热风组件相连接的吸热端,使得为散热组件提供冷源的作用,起到防灼伤的效果,令整个脱毛仪使用更为安全。
[00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包括外壳体(1)、冷却组件和电热控制器(9),所述的外壳体(1)一侧突出设置有压面(3),所述的压面(3)内设置有光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光口(5)相连通的装配风腔,所述的风腔内安装有边框(12),所述的边框(12)内设置有空腔(16),所述的空腔(16)内伸入安装有挡板(18),所述的空腔(16)于所述的挡板(18)上方安装有与所述的边框(12)相连接的热风组件,所述的空腔(16)于所述的挡板(18)下方安装有与所述的边框(12)相连接的散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23)和位于所述的电热控制器(9)下方且与之相连接的导热翅片,所述的导热翅片包括翅片方向垂直所述的压面(3)设置的第一导热翅片(10)和翅片方向平行所述的压面(3)设置的第二导热翅片(11),所述的第二导热翅片(11)呈梯级结构,且靠所述的压面(3)一侧逐渐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脱毛仪的防灼伤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风机(23)位于所述的导热翅片内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陈武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铂智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