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34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沉砂除油区,适于使污水中的砂砾沉淀,并分离经砂砾沉淀后的污水中的油脂,得到除油污水;还原反应区,与所述沉砂除油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除油污水,向所述除油污水中投加还原剂,脱除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脱氧污水;沉淀区,与所述还原反应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脱氧污水,并沉淀所述脱氧污水中的悬浮物。通过增加了还原反应区,以投加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的方式,脱除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从而不会过量去除有机碳源,能够提供出水含有足够的有机碳源。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水处理池可以提高出水中有机碳源的含有量。池可以提高出水中有机碳源的含有量。池可以提高出水中有机碳源的含有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资源综合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城镇和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越来越高,氮、磷的去除也成为了主要目的,污水处理不再是仅以去除生化需氧量(BOD,也可称为有机碳源)、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为目的,还要同时去除氮(N)、磷(P)等营养物质,这就需要污水中有较多的BOD(有机碳源)供给,来满足微生物在后续生物处理的脱氮除磷过程中对碳源的需要,从而得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0003]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需要设置预处理系统,沉砂池、初沉池是最常用的预处理工艺技术。常规传统的沉砂池主要是曝气沉砂池;初沉池主要有平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等。但是在预处理工艺中初沉池在去除悬浮物SS颗粒物质的同时,会携带去除大量有机碳源,导致生化池进水碳源不足的情况加剧的问题。
[0004]因此,如何在保证污水预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提高生化处理系统中有机碳源的含有量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污水预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提高生化处理系统中有机碳源的含有量。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
[0007]沉砂除油区,适于使污水中的砂砾沉淀,并分离经砂砾沉淀后的污水中的油脂,得到除油污水;
[0008]还原反应区,与所述沉砂除油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除油污水,向所述除油污水中投加还原剂,脱除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脱氧污水;
[0009]沉淀区,与所述还原反应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脱氧污水,并沉淀所述脱氧污水中的悬浮物。
[0010]可选地,所述还原反应区包括:
[0011]活性还原剂投加部,适于向所述除油污水中加投所述还原剂,降低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
[0012]可选地,所述沉砂除油区包括:
[0013]沉砂区,适于使污水中的砂砾沉淀,得到沉砂后的沉砂污水;
[0014]除油区,与所述沉砂区连通,且二者之间设置有隔墙,适于曝气分离所述沉砂污水中的油脂,并收集所述油脂,得到所述除油污水。
[0015]可选地,所述沉砂区包括:
[0016]曝气清洗区,设置有曝气供给装置,适于提供曝气以搅拌清洗所述污水中砂砾上的有机物,得到砂砾分离污水;
[0017]稳定沉砂区,与所述曝气清洗区连通,所述稳定沉砂区的底部设置有适于收集所述砂砾分离污水中的所述砂砾的排砂斗,并得到沉砂后的所述沉砂污水。
[0018]可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
[0019]澄清收集区,设置于所述沉淀区的上方,包括依次排列的悬浮固定的倾斜装置,适于沉淀所述脱氧污水中的悬浮物。
[0020]可选地,所述沉淀区设置有刮泥装置,所述沉淀区包括:
[0021]浓缩污泥斗,设置于所述刮泥装置底部边缘,适于存放所述刮泥装置刮落的污泥。
[0022]可选地,还包括:
[0023]污泥循环区,设置有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污泥回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沉淀区的浓缩污泥斗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砂除油区连通,适于将所述沉淀区沉淀的污泥按照循环回流比返回所述沉砂除油区。
[0024]可选地,所述循环回流比的取值范围为15%

30%。
[0025]可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
[0026]进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沉砂除油区连接,包括进水渠和配水堰,所述进水渠用于引入所述污水,所述配水堰适于控制所述进水渠流向所述沉砂除油区的所述污水的流量。
[0027]可选地,还包括:
[0028]流量计,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进水区和所述污水处理池的污泥循环区,适于检测所述污水的流量,得到进水流量,根据所述进水流量,实现对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循环回流比的获取和所述污水处理池的还原剂剂量的调整;
[0029]液位计,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进水区,适于监测所述污水的流量,根据所述污水的流量控制溢流报警;
[0030]泥位计,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沉淀区,适于自动监测所述沉淀区沉淀的污泥层高度,根据所述污泥层高度控制所述沉淀区的刮泥装置和污泥排放泵启停时间,所述污泥排放泵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沉淀区连接。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32]本技术所提供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沉砂除油区、还原反应区和沉淀区,其中,沉砂除油区适于沉淀污水中的砂砾,并分离经砂砾沉淀后的污水中的油脂,得到除油污水;还原反应区,与所述沉砂除油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除油污水,向所述除油污水中投加还原剂,脱除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脱氧污水;沉淀区,与所述还原反应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脱氧污水,并沉淀所述脱氧污水中的悬浮物。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池,在所述沉砂除油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增设了还原反应区,使得沉砂除油区流出的所述除油污水可以在所述还原反应区中利用投加的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从而脱除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脱氧污水,进而进行后续的污水处理,使得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具有厌氧或缺氧的水体环境。
[0033]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池,能够提供具有厌氧或缺氧的水体环境的脱氧污水,可以提供实现水解、发酵、酸化反应的条件,增加有机碳源的含量,这样,可以提高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有机碳源,为后续生化系统处理提供足够的有机碳源,并且由于微生物脱氮除磷是通过微生物新陈代谢完成的,而有机碳源则是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
必需物质,因此,基于所述厌氧环境产生的有机碳源,还可以实现生物预除磷,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污水处理池可以在保证污水预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提高生化处理系统中有机碳源的含有量,同时降低生化处理系统的进水磷含量。
[0034]可选方案中,本技术所提供的还原反应区包括:活性还原剂投加部,适于向所述除油污水中加投所述还原剂,降低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在所述还原反应区中设置有能够实现还原反应的活性还原剂投加部,这样,可以通过对投加的还原剂的剂量的调整从而达到对所述除油污水中的含氧量的控制,在满足厌氧环境所需要的含氧量的基础上,能够合理控制还原剂的投加量。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池(S3D)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1沉砂除油区11沉砂区2还原反应区12除油区21活性还原剂投加部111曝气清洗区3沉淀区112稳定沉砂区31刮泥装置32浓缩污泥斗4澄清收集区5污泥循环区6进水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砂除油区,适于使污水中的砂砾沉淀,并分离经砂砾沉淀后的污水中的油脂,得到除油污水;还原反应区,与所述沉砂除油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除油污水,向所述除油污水中投加还原剂,脱除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脱氧污水;沉淀区,与所述还原反应区连通,适于接收所述脱氧污水,并沉淀所述脱氧污水中的悬浮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反应区包括:活性还原剂投加部,适于向所述除油污水中加投所述还原剂,降低所述除油污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除油区包括:沉砂区,适于使污水中的砂砾沉淀,得到沉砂后的沉砂污水;除油区,与所述沉砂区连通,且二者之间设置有隔墙,适于曝气分离所述沉砂污水中的油脂,并收集所述油脂,得到所述除油污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区包括:曝气清洗区,设置有曝气供给装置,适于提供曝气以搅拌清洗所述污水中砂砾上的有机物,得到砂砾分离污水;稳定沉砂区,与所述曝气清洗区连通,所述稳定沉砂区的底部设置有适于收集所述砂砾分离污水中的所述砂砾的排砂斗,并得到沉砂后的所述沉砂污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澄清收集区,设置于所述沉淀区的上方,包括依次排列的悬浮固定的倾斜装置,适于沉淀所述脱氧污水中的悬浮物。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设置有刮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智张祥王丹虎宋宜容李晶彭凡张永利申文磊
申请(专利权)人:太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