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224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2
本申请涉及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包括姿态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喷油器;所述姿态检测单元用于获取车体的倾角值,并将倾角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其中,倾角值为车体前后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值;在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姿态检测单元输出限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限制信号以控制喷油器减少喷油量。利用姿态检测单元实时获取车体的倾角值,在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喷油器减少喷油量,以降低发动机输出的牵引力,进而实现降低车辆翘头的幅度,以便于人员控制车辆,减少安全隐患。减少安全隐患。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摩托车控制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因其相较于轿车更为小巧、灵活,进而得到部分人员的青睐,如:外卖送餐员、快递员。
[0003]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摩托车均是配置了电控喷油系统。电控喷油系统是通过控制单元(ECU)来控制喷油器的针阀开启时间,进而实现精确的控制喷油量,以使得燃油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
[0004]人员在驾驶摩托车时,若需要赶时间,则通常会加大油门,以增大发动机输出的牵引力,进而加快车辆的速度。在人员加大油门时,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加大油门时,易出现车辆翘头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车辆翘头的幅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包括姿态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喷油器;
[0008]所述姿态检测单元用于获取车体的倾角值,并将倾角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其中,倾角值为车体前后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值;
[0009]在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姿态检测单元输出限制信号;
[0010]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限制信号以控制喷油器减少喷油量。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姿态检测单元实时获取车体的倾角值,在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喷油器减少喷油量,以降低发动机输出的牵引力,进而实现降低车辆翘头的幅度,以便于人员控制车辆,减少安全隐患。
[0012]优选的,还包括车体,所述姿态检测单元包括座体、磁性件和干簧管,所述座体连接于车体,所述磁性件滑动连接于座体,且所述磁性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车体前后方向,所述干簧管连接于座体,且所述干簧管位于磁性件朝向车体后部的一侧,且所述干簧管连接于控制单元。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发生翘头时,则座体的前端翘起,磁性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座体的后端滑动,且滑动至座体后端的磁性触发干簧管,则输出限制信号至控制单元。
[0014]优选的,所述座体包括主体、限位件和固定件,所述主体设有滑槽,所述限位件滑动设于滑槽内,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限位件和主体的相对位置,所述磁性件滑动嵌于滑槽内;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磁性件位于限位件的后方。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磁性件从限位件滑动至座体后端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姿态检测单元的灵敏度。具体的,限位件至座体后端(干簧管)的距离越大,则磁性件从限位
件滑动至座体后端所需的时间越长,姿态检测单元的灵敏度越低。
[0016]人员驾驶车体于道路上行驶时,路面可能有凹坑,当车体的后轮位于凹坑内时,相当于车体处于翘头状态。因而,可基于路况,调节限位件的位置,进而调节姿态检测单元的灵敏度,以在车体途径凹坑时,降低触发干簧管的概率。
[0017]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周设有螺纹,所述滑槽与主体同轴设置,且所述滑槽贯穿主体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前端,所述固定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周设有螺纹,所述安装槽套设至主体的前端并螺纹连接,所述限位件连接于安装槽的槽底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和固定件之间相互固定,且固定件和主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而在转动固定件时,驱使限位件和主体之间相对移动,以实现调节限位件的位置,并利用螺纹的自锁特性实现锁止。
[0019]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远离安装槽槽底的表面与安装槽的槽口平齐。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可通过目测观察到安装槽的槽口(固定件端部)的位置,进而可知限位件的位置。
[0021]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抵紧固定件。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固定件以完成限位件位置的调节之后,转动螺母并使得螺母抵紧固定件,以保证固定件与主体之间的锁止效果。
[0023]优选的,所述磁性件呈球状。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磁性件与主体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磁性件在主体上移动。
[0025]优选的,所述座体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前端向下倾斜。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姿态下,磁性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动至座体的前端,且此时,座体的倾斜角度值即为预设值。在车体发生翘头且车体的倾角值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座体处于水平状态。在车体发生翘头且车体的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座体的前端翘起,则磁性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动至座体的后端,以触发干簧管。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利用姿态检测单元实时获取车体的倾角值,在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喷油器减少喷油量,以降低发动机输出的牵引力,进而实现降低车辆翘头的幅度,以便于人员控制车辆,减少安全隐患;
[0029]2.正常姿态下,磁性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动至座体的前端,且此时,座体的倾斜角度值即为预设值。在车体发生翘头且车体的倾角值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座体处于水平状态。在车体发生翘头且车体的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座体的前端翘起,则磁性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移动至座体的后端,以触发干簧管;
[0030]3.可将磁性件从限位件滑动至座体后端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姿态检测单元的灵敏度。具体的,限位件至座体后端(干簧管)的距离越大,则磁性件从限位件滑动至座体后端所需的时间越长,姿态检测单元的灵敏度越低。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0032]图2是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34]图4是姿态检测单元的剖视图。
[0035]图5是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姿态检测单元;21、座体;211、主体;212、限位件;213、固定件;214、滑槽;215、安装槽;216、螺母;22、磁性件;23、干簧管;3、控制单元;4、喷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包括车体1、姿态检测单元2、控制单元3和喷油器4。
[0039]车体1用于供人员驾驶和乘坐。姿态检测单元2连接于车体1,以获取车体1的倾角值。其中,倾角值为车体1前后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值。本实施例中,车体1前后方向定义为平行于车体1前后轮圆心连线的方向。姿态检测单元2将倾角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且在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姿态检测单元2输出限制信号。
[0040]控制单元3连接于姿态检测单元2以接收限制信号。且控制单元3响应于限制信号以控制喷油器4减少喷油量。
[0041]参照图2和图3,姿态检测单元2包括座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姿态检测单元(2)、控制单元(3)和喷油器(4);所述姿态检测单元(2)用于获取车体(1)的倾角值,并将倾角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其中,倾角值为车体(1)前后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值;在倾角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姿态检测单元(2)输出限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3)响应于限制信号以控制喷油器(4)减少喷油量;所述姿态检测单元(2)包括座体(21)、磁性件(22)和干簧管(23),所述座体(21)连接于车体(1),所述磁性件(22)滑动连接于座体(21),且所述磁性件(2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车体(1)前后方向,所述干簧管(23)连接于座体(21),且所述干簧管(23)位于磁性件(22)朝向车体(1)后部的一侧,且所述干簧管(23)连接于控制单元(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1)包括主体(211)、限位件(212)和固定件(213),所述主体(211)设有滑槽(214),所述限位件(212)滑动设于滑槽(214)内,所述固定件(213)用于固定限位件(212)和主体(211)的相对位置,所述磁性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能陈俭新王辉田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莫里尼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