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及使用该肥料的稻虾共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15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及使用该肥料的稻虾共作方法,向养殖沟内灌水淹没土壤,之后排水晒田,并向养殖沟内投入生物肥料,通过人力或者机械翻土将上述的生物肥料均匀埋入土壤内;再次向养殖沟内灌水并种植沉水植物,之后引入龙虾种群进行稻虾共作;在每一季收获成虾并补充投放虾苗之前,重复上述步骤;在养殖沟土壤内埋设生物肥料并在土壤表面种植沉水植物,利用肥料两层包衣特点,使生物肥料能够逐步释放到水体内,不仅能够通过包衣的分解释放营养物质,而且通过包衣内的菌剂分解水中富集的营养并增加水体含氧量,避免稻田及虾群受到病虫危害。及虾群受到病虫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及使用该肥料的稻虾共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虾共作
,尤其涉及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及使用该生物肥料的稻虾共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稻田种养的种类多样,包括稻禽共作、稻渔共作或者稻虾共作等,其中小龙虾由于其单位亩产的高价值以及养殖难度较小等优势成为了稻田种养的主要方式之一。专利文献CN108718965A就公开了一种稻虾共作的稻虾生态种养方法,其中所描述的在水田内设置内外田埂,在内埂中种植水稻而在外埂养殖沟中养殖龙虾,这一技术已经开始全面的推广应用。
[0003]目前,生产上有一些稻田养虾的例子,但往往造成虾稻矛盾,综合效益不高,例如虾稻连作,往往虾子产量不高,或重虾轻稻,最后只养虾不种稻,失去生态种养的意义;或者养殖沟内不种草,仅通过大量投放饲料喂养虾群,容易造成水体变坏、虾病严重,但养殖沟内种草又会与水稻抢肥,造成水体营养富集,而且会带来植物病害,危害水稻生产;或者为了追求龙虾产量而不晒田,造成土壤次生潜育化、土壤结构破坏,水稻倒伏,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0004]因此,要做到稻虾互利共生,不仅需要规范管理龙虾种群,根据小龙虾和水稻生长季节做好时间衔接,以缓解种养的矛盾、扩大互利关系,同时还需要缓释手段控制养殖沟内水草生长以及水体营养情况,以避免造成水体内营养富集,又能够保证虾群足够的饲料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及使用该肥料的稻虾共作方法,用于解决需要通过缓释手段控制养殖沟内水草生长以及水体营养情况,以避免造成水体内营养富集,又能够保证虾群足够的饲料需求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包括包衣和微生物制品,微生物制品包埋在包衣内,包衣能够在水中分解并提供氮肥及磷肥。
[000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微生物制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
[0008]更进一步优选的,将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进行混合发酵培养获得的复合菌作为芯材,将海藻酸钠和谷朊粉水解肽作为壁材,分散在含吐温80的植物油作为油相,添加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乳化法进行反应,离心后弃去上清,得到胶状微胶囊,真空冷冻干燥后获得微生物制品。
[000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包衣按照质量比包括氨态氮肥30%至40%、磷肥27%至40%、镁肥15%至25%、羟乙基纤维素3%至5%、煅烧高岭土2%至4%以及蛭石粉2%至4%。
[001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稻虾共作方法,包括围绕稻田开挖环形沟作为龙
虾的养殖沟,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养殖沟内灌水淹没土壤,之后排水晒田,并向养殖沟内投入生物肥料,通过人力或者机械翻土将上述的生物肥料均匀埋入土壤内;步骤二,再次向养殖沟内灌水并种植沉水植物,之后引入龙虾种群进行稻虾共作,肥料的包衣被水缓慢溶解后将有效成分释放至水体中;步骤三,在每一季收获成虾并补充投放虾苗之前,重复步骤一。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轮叶黑藻、菹草、金鱼藻、聚草、苦草其中一种或其中几种的任意组合。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在步骤一中,沉水植物培育在一个规模化龙虾养殖池内至少一周,再将沉水植物移栽至养殖沟,规模化龙虾养殖池内的龙虾种群健康良好无病害。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在收获成虾后,在养殖沟内间隔建立若干隔断埂将养殖沟分隔为若干区域,设置若干保留区域并将剩余区域的龙虾赶入相邻的保留区域内,然后对非保留区域进行排水晒田以及向土壤内补充生物肥料并再灌入水体,然后将原保留区域与非保留区域交换并重复进行排水晒田以及向土壤内补充生物肥料并再灌入水体,最后去除隔断埂后向养殖沟内投放虾苗。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沿养殖沟间隔设置若干保留区域,且保留区域的数量不少于总区域数量的一半。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及使用该肥料的稻虾共作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释肥料及其在稻虾共作上的使用方法,在养殖沟土壤内埋设生物肥料并在土壤表面种植沉水植物,通过肥料具有两层包衣的特点,使生物肥料能够逐步释放到水体内,不仅能够通过包衣的分解释放营养物质,而且通过包衣内的菌剂分解水中富集的营养并增加水体含氧量,能够大幅提高稻田的产量,并避免稻田及虾群受到病虫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包括包衣和微生物制品。
[0020]其中,微生物制品包埋在包衣内,微生物制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是在虾禽养殖以及水质改良等领域中经常用到的微生物菌种,其不仅适于在水体环境内生存,而且能够向水体中释放大量有益于水稻生长以及龙虾生长的物质,并能够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并增加含氧量从而避免水稻以及龙虾发生病变。
[0021]可以通过造粒将包衣包裹在微生物制品外,包衣能够在水中分解并提供氮肥及磷肥,也包括镁元素或者硅元素等动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包衣分解的方式来释放氮肥及磷肥等营养物质,能够避免常规方式中直接向水体投放饲料或者废料会造
成水体内营养富集的问题,包衣分解的方式具有缓释的效果。
[0022]实施例二:
[0023]在实施例一中,为了制备微生物制品,具体来说,将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进行混合发酵培养获得的复合菌作为芯材,将海藻酸钠和谷朊粉水解肽作为壁材,分散在含吐温80的植物油作为油相,添加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乳化法进行反应,离心后弃去上清,得到胶状微胶囊,真空冷冻干燥后获得微生物制品。
[0024]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通过包被形成胶囊,能够在被龙虾摄食后,使有益菌种耐受龙虾胃道内的酸性环境,提高微生物制品的稳定性,有效保存菌种活力;同时还能够是菌种在肠道中迅速释放,使有益菌种发挥最大效力;最后,菌种随龙虾的粪便排放到水体及土壤内,还能够消除粪便内的有毒物质,改善水体环境。
[0025]实施例三:
[002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包衣按照质量比包括氨态氮肥30%至40%、磷肥27%至40%、镁肥15%至25%、羟乙基纤维素3%至5%、煅烧高岭土2%至4%以及蛭石粉2%至4%,不仅保证了包衣分解后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含有磷矿粉、羟乙基纤维素以及煅烧高岭土的包衣不会在水中快速分解,而是会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营养物资。
[0027]实施例四: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的一种稻虾共作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衣和微生物制品,所述微生物制品包埋在包衣内,所述包衣能够在水中分解并提供氮肥及磷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制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将枯草芽孢杆菌及EM菌进行混合发酵培养获得的复合菌作为芯材,将海藻酸钠和谷朊粉水解肽作为壁材,分散在含吐温80的植物油作为油相,添加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乳化法进行反应,离心后弃去上清,得到胶状微胶囊,真空冷冻干燥后获得微生物制品。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稻虾共作的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按照质量比包括氨态氮肥30%至40%、磷肥27%至40%、镁肥15%至25%、羟乙基纤维素3%至5%、煅烧高岭土2%至4%以及蛭石粉2%至4%。5.一种稻虾共作方法,包括围绕稻田开挖环形沟作为龙虾的养殖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养殖沟内灌水淹没土壤,之后排水晒田,并向养殖沟内投入生物肥料,通过人力或者机械翻土将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肥料均匀埋入土壤内;步骤二,再次向养殖沟内灌水并种植沉水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维烈詹巧春周继鑫张业成袁庆丰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