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开关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外的外壳,该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端子的收容腔及向上贯穿的通孔,所述端子具有相互接触的动端子及定端子,该动端子与定端子分别插入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所述定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连接固定部的焊接脚及接触部;所述动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连接固持部且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延伸的主臂及延伸的焊接部,该动端子具有连接主臂末端且朝两侧延伸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具有与上述定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接触或分离的接触点,该支撑臂呈波浪形,且该支撑臂的末端支撑于绝缘本体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同轴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通信领域用的开关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手机、Pad及笔记本电脑成为现在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通信功能,实现数据传输,例如网络连接等;但目前的电子设备做的非常薄,内部连接部件也需要做的非常小巧,例如安装于电子设备内的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是一种射频部件,起到通信作用。
[0003]该同轴连接器通常插接一种插头,该插头会连接有线缆,由此,该同轴连接器与线缆的总厚度降低才能实现电子设备的超薄化需求,但线缆是必不可少部件,无法做超薄需求,通常将同轴连接器做到最低,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0004]请参阅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203800210号,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夹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动端子及定端子,为增加动端子的弹性形变,将动端子的设置有一对支撑弹片,并支撑于绝缘本体上,该支撑弹片通过两端与动端子中间的接触臂相互连接,但对动端子的接触臂的支撑效果较小,有时接触臂被挤压后存在弹性恢复力不够的问题,目前在小型化的同轴连接器中,端子的屈服强度或弹性恢复力是一个非常重点研究的可以。
[0005]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开关同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且改善弹性形变的开关同轴连接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关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外的外壳,该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端子的收容腔及向上贯穿的通孔,所述端子具有相互接触的动端子及定端子,该动端子与定端子分别插入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所述定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连接固定部的焊接脚及接触部;所述动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连接固持部且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延伸的主臂及延伸的焊接部,该动端子具有连接主臂末端且朝两侧延伸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具有与上述定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接触或分离的接触点,该支撑臂呈波浪形,且该支撑臂的末端支撑于绝缘本体上。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与主臂相互垂直设置。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波浪形为W形构造,且W形的中间部与定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抵接,W形的两侧部与绝缘本体接触。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以主臂延伸方向呈对称设置。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端子的接触部、固定部及焊接脚呈三层构造,且位于不同的高度,该接触部与固定部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固定部与焊接脚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一、第二连接部位于不同的平面内。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端子的接触部凸伸有两凸点,且分别与动端子的接触点相抵接。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下本体及位于下本体上的上本体,该下本体具有凸起,上述动端子的连接部及定端子的固定部夹持于所述上本体与该下本体的凸起之间。
[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本体设有向上凸伸的支撑台,上述支撑臂支撑于该支撑台上,该凸起与支撑台之间形成有凹陷,该主臂与连接固持部以外开始位于凹陷之上,且呈倾斜向上延伸,该主臂悬空于该凸起与支撑台之上。
[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本体具有圆柱形的插接头,且上述通孔设置于该上本体上,并贯穿该插接头,所述通孔呈漏斗形。
[00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具有遮覆上本体外的上壁、围设在插接头外围的柱体及自上壁往下延伸并设置在下本体下侧的弯折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该动端子的主臂末端且朝两侧延伸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具有与定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接触或分离的接触点,该支撑臂呈波浪形,以延长支撑臂的长度,且该支撑臂的末端支撑于绝缘本体上,以增加了动端子的弹性形变及屈服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开关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定端子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2所示的下本体与端子安装后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所示的俯视图;
[0023]图6是图1所示A
‑
A线的剖视图;
[0024]图7是图1所示B
‑
B线的剖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且展现了下本体与端子安装后的示意图;
[0026]图9是图8所示的俯视图;
[0027]图10是图8所示动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开关同轴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端子20及固持于绝缘本体10外的外壳30,所述端子20具有相互接触的动端子21及定端子2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动端子21弹性抵接于定端子22下侧,且当插头插入时(未图示),以顶推所述动端子21移动,使动端子21与定端子 22相互断开,此时,插头与动端子21实现电性连接,所以,所述动端子 21是相对定端子22而言,即动端子21的移动变形空间较大;初始位置,该动端子21弹性抵接于所述定端子22上,且插头拔出时,所述动端子21 能快速恢复,再次抵接于定端子22上,从而实现侦测功能或信号传输。
[0029]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收容端子20的收容腔11及向上贯穿的通孔12,上述动端子21
与定端子22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0的收容腔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下本体14及位于下本体上的上本体13,上述收容腔11定义在上本体13与下本体14之间,且上本体13具有供上述插头插入的上述通孔12,该通孔12与所述收容腔11相通;该下本体具有向收容腔11内凸伸的凸起15及支撑台16,该凸起15与支撑台16之间形成有凹陷17。
[0030]所述定端子22具有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固定部220、连接固定部的焊接脚221及接触部222;该接触部222、固定部220及焊接脚221 呈三层构造,且位于不同的高度,该接触部222与固定部22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223,固定部220与焊接脚22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224,该第一、第二连接部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且相互错开设置,以将该定端子22 的接触部222进一步向动端子21侧凸伸,改善动端子21的弹性屈服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端子22的固定部220夹持于所述上本体13与该下本体14的凸起15之间,以固持该定端子22。
[0031]所述动端子21具有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固持部210、连接固持部 210且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延伸的主臂211及延伸的焊接部212,所述动端子21还具有连接主臂211末端且朝两侧延伸的支撑臂213,该支撑臂213 呈波浪形,以延长支撑臂213的长度,且该支撑臂213的末端支撑于绝缘本体上,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外的外壳,该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端子的收容腔及向上贯穿的通孔,所述端子具有相互接触的动端子及定端子,该动端子与定端子分别插入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所述定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连接固定部的焊接脚及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连接固持部且向所述定端子方向延伸的主臂及延伸的焊接部,该动端子具有连接主臂末端且朝两侧延伸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具有与上述定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接触或分离的接触点,该支撑臂呈波浪形,且该支撑臂的末端支撑于绝缘本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与主臂相互垂直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为W形构造,且W形的中间部与定端子的接触部弹性抵接,W形的两侧部与绝缘本体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以主臂延伸方向呈对称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端子的接触部、固定部及焊接脚呈三层构造,且位于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昭晖,张建,王佳文,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