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195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煤泥水调浆装置,它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该装置由驱动电机、伞齿轮、内嵌轴承、固定轴承、外轴、内轴、空心轴编码器、变频器、控制器、叶轮等组成,驱动电机驱动伞齿轮,带动内轴和外轴同步相反旋转,安装在内轴和外轴上的叶轮同步旋转,内轴和外轴通过伞齿轮同步旋转,旋转方向相反,带动装在内外轴上的叶轮旋转,实现同心双轴反转搅拌,其叶轮种类有各种类型,且搅拌速度通过变频器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煤泥水调浆的各种需要;本装置稳定可靠,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选煤厂煤泥水浮选前预处理搅拌调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浮游选矿,即浮选,是细粒矿物分选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分选方法。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采煤的快速发展,原煤的性质也进一步恶化,细颗粒增多、矸石泥化严重、灰分高等导致可选性和可浮性均变差,但近年来,没有新技术新方法出现,仍在使用传统的浮选工艺及设备,使得浮选的精矿质量差,精矿产率低,浮选效率低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0003]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和实施,煤炭的洗选加工必将进一步实现深度精细分选,对煤泥浮选更是如此,将煤泥“吃干榨净”。当前煤泥浮选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浮选药剂及新型浮选机研发,从近几年的实际应用效果看,新型的浮选药剂和浮选机取得了一些列的进展,但没有根本解决煤泥浮选存在的问题,且缺少浮选前预处理工艺的突破,即缺少对高效调浆技术的重视。
[0004]浮选前的预处理——调浆,是浮选过程的起点,对药剂的乳化、分散、矿物颗粒的表面清洗和改性、药剂和颗粒的碰撞、吸附等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细粒矿物高效分选的先决条件。目前的调浆设备和方法难以满足浮选所需的高分散、强活化、碰撞概率大、吸附强的要求,仅仅是一个药剂和矿浆的混合过程。为了能够加强调浆设备内的流体特性的改进,在高湍流下分散和乳化药剂,祛除矿物颗粒表的高灰细泥,增大细粒矿物与药剂的碰撞概率,使药剂更多更好的吸附在颗粒表面,活化微细矿物颗粒,达到高效调浆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本技术稳定可靠,调节灵活,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所需硬件投资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0007]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右伞齿轮2、下伞齿轮3、上伞齿轮4、内轴5、上内嵌轴承6、上固定轴承7、下内嵌轴承8、下固定轴承9、外轴10、空心轴编码器11、变频器12、控制器13、上45度桨叶叶轮14、下45度桨叶叶轮15、上60度桨叶叶轮16、下60度桨叶叶轮17、上90度折叶叶轮18、下90度折叶叶轮19、上45度桨叶叶轮(俯视图)20、下45度桨叶叶轮(俯视图)21、上60度桨叶叶轮(俯视图)22、下60度桨叶叶轮(俯视图)23、上90度折叶叶轮(俯视图)24、下90度折叶叶轮(俯视图)25、四挡板圆柱搅拌桶26、二挡板圆柱搅拌桶 27、无挡板圆柱搅拌桶28、六角柱搅拌桶29、五角柱搅拌桶30、四角柱搅拌桶31、三角柱搅拌桶32、四挡板圆柱搅拌桶(俯视图)33、二挡板圆柱搅拌桶
(俯视图)34、无挡板圆柱搅拌桶(俯视图)35、六角柱搅拌桶(俯视图)36、五角柱搅拌桶(俯视图) 37、四角柱搅拌桶(俯视图)38、三角柱搅拌桶(俯视图)39、电机与变频器动力电缆 40、380V电源与变频器动力电缆41、空心轴编码器与控制器控制电缆42、变频器与控制器控制电缆43、380V电源44;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安装右伞齿轮2,右伞齿轮2、下伞齿轮3和上伞齿轮4均为伞齿轮,内轴5采用直接12mm的实心不锈钢圆棒,为了在顶部安装上伞齿轮4,在内轴5的顶部焊接外径28mm空心轴,上伞齿轮4内孔孔径28mm,使得上伞齿轮4能够恰好的安装在内轴5的顶端;外轴10采用不锈钢钢管的空心轴,内径24mm,外径28mm,下伞齿轮3内孔孔径28mm,使得下伞齿轮3刚好安装在外轴10的顶端;上内嵌轴承6和下内嵌轴承8均为微型深沟球型轴承,内径均为12mm,外径均为24mm;内轴5嵌入到外轴10内,同时,上内嵌轴承6嵌入到内轴5和外轴10上端,下内嵌轴承8嵌入到内轴5和外轴10中部,上固定轴承7和下固定轴承9均为内嵌轴承的轴承座,轴承内径28mm,上固定轴承7和下固定轴承9内嵌的轴承内径28mm,刚好分别安装在外轴10外径的上端和中部位置,上固定轴承7和下固定轴承9用于可靠的固定本装置;上 45度桨叶叶轮14安装在外轴10的底端,下45度桨叶叶轮15安装在内轴5的底端;变频器12的电源输入端接380V AC,输出端接驱动电机1的电源端,通过变频器12可调节驱动电机1的转速,从而调节下搅拌叶片和上搅拌叶片的转速,其中上搅拌叶片有上45 度桨叶叶轮14、上60度桨叶叶轮16、上90度折叶叶轮18三种型式,下搅拌叶片有下 45度桨叶叶轮15、下60度桨叶叶轮17、下90度折叶叶轮19三种型式。
[0008]为研究搅拌桶型式对煤泥水调浆的影响效果,本装置的搅拌桶设计有七种型式,以无挡板圆柱搅拌桶28为基准,扩展六角柱搅拌桶29、五角柱搅拌桶30、四角柱搅拌桶 31和三角柱搅拌桶32,六角柱搅拌桶29、五角柱搅拌桶30、四角柱搅拌桶31和三角柱搅拌桶32的内切圆的大小均和无挡板圆柱搅拌桶28的截面圆直径一致,保证搅拌叶轮的最外缘与桶壁的最短距离均相等;同时以无挡板圆柱搅拌桶28为基准,向内扩展挡板对煤泥水调浆的影响效果,扩展二挡板圆柱搅拌桶27和四挡板圆柱搅拌桶26,二挡板圆柱搅拌桶27的挡板对称放置在圆柱搅拌桶的两侧,如图4中的二挡板圆柱搅拌桶(俯视图)34;四挡板圆柱搅拌桶26的挡板对称放置在圆柱搅拌桶的前后左右,每个挡板之间相隔90度;选配好相应的叶轮型式和搅拌桶型式后,将需要的调浆的煤泥水倒入搅拌桶中,通过控制器13设定好所需要的搅拌转速后,开启变频器12,变频器12通过整流滤波和逆变使驱动电机1运转,空心轴编码器11实时监测当前搅拌转速,当控制器13监测到当前的搅拌转速不符合所需要的搅拌转速后,控制器13根据所需要的搅拌转速和当前实时的搅拌转速之间的偏差自动调节变频器12的频率,使得当前的搅拌转速符合所需要的搅拌转速。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的散装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的组装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搅拌叶轮和下搅拌叶轮型式;
[001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桶型式;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各部件之间电缆连接;
[0014]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15]1—驱动电机
ꢀꢀꢀꢀꢀꢀꢀꢀꢀꢀꢀꢀꢀꢀꢀꢀꢀꢀꢀꢀꢀꢀꢀ
2—右伞齿轮
[0016]3—下伞齿轮
ꢀꢀꢀꢀꢀꢀꢀꢀꢀꢀꢀꢀꢀꢀꢀꢀꢀꢀꢀꢀꢀꢀꢀ
4—上伞齿轮
[0017]5—内轴
ꢀꢀꢀꢀꢀꢀꢀꢀꢀꢀꢀꢀꢀꢀꢀꢀꢀꢀꢀꢀꢀꢀꢀꢀꢀꢀꢀ
6—上内嵌轴承
[0018]7—上固定轴承
ꢀꢀꢀꢀꢀꢀꢀꢀꢀꢀꢀꢀꢀꢀꢀꢀꢀꢀꢀꢀꢀ
8—下内嵌轴承
[0019]9—下固定轴承
ꢀꢀꢀꢀꢀꢀꢀꢀꢀꢀꢀꢀꢀꢀꢀꢀꢀꢀꢀꢀꢀ
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的同心双轴反转搅拌煤泥水调浆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右伞齿轮(2)、下伞齿轮(3)、上伞齿轮(4)、内轴(5)、上内嵌轴承(6)、上固定轴承(7)、下内嵌轴承(8)、下固定轴承(9)、外轴(10)、空心轴编码器(11)、变频器(12)、控制器(13)、电机与变频器动力电缆(40)、380V电源与变频器动力电缆(41)、空心轴编码器与控制器控制电缆(42)、变频器与控制器控制电缆(43)、380V电源(44);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安装右伞齿轮(2),右伞齿轮(2)、下伞齿轮(3)和上伞齿轮(4)均为伞齿轮,内轴(5)采用直径12mm的实心不锈钢圆棒,为了在顶部安装上伞齿轮(4),在内轴(5)的顶部焊接外径28mm空心轴,上伞齿轮(4)内孔孔径28mm,使得上伞齿轮(4)能够恰好的安装在内轴(5)的顶端;外轴(10)采用不锈钢钢管的空心轴,内径24mm,外径28mm,下伞齿轮(3)内孔孔径28mm,使得下伞齿轮(3)刚好安装在外轴(10)的顶端;上内嵌轴承(6)和下内嵌轴承(8)均为微型深沟球型轴承,内径均为12mm,外径均为24mm;内轴(5)嵌入到外轴(10)内,同时,上内嵌轴承(6)嵌入到内轴(5)和外轴(10)上端,下内嵌轴承(8)嵌入到内轴(5)和外轴(10)中部,上固定轴承(7)和下固定轴承(9)均为内嵌轴承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丹吕文豹陈加成潘汇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