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液循环系统,用于对柱塞泵供油,油液循环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上设置有电加热部件,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主路,循环主路的两端分别与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通,循环主路上设置有动力部件;溢流阀,设置在循环主路上并位于动力部件的油液流出侧;质量检测部件,质量检测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循环主路内,通过质量检测部件检测循环主路内油液的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液循环系统中无法检测油液质量以及对油液加热效果差的问题。液加热效果差的问题。液加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液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柱塞泵润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液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裂是采油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主要作用是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压裂作业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是压裂设备。目前现有的压裂设备有柴驱压裂设备和电驱压裂设备,基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及柴驱压裂设备占地面积大、重量大、运输不方便、噪音高、不环保、作业成本高等缺点,电驱压裂设备已经作为主力压裂设备参与压裂施工作业。
[0003]电驱压裂进行施工作业中的核心部件是柱塞泵,柱塞泵要实现低压吸入和高压排出的压裂施工作业,需要有润滑系统对柱塞泵动力部件进行润滑和冷却。润滑系统的工作介质一般为润滑油。在压裂作业中,柱塞泵需要排出一定压力的压裂液,柱塞泵承受工作负载。
[0004]在极寒环境条件下,柱塞泵工作之前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加热,加热到合适温度后柱塞泵才能进行工作,润滑油才能有良好的粘度,达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延迟柱塞泵的使用寿命,降低柱塞泵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现有电驱压裂设备采用在润滑油箱内部增加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由于润滑油的热传导性较差,这种加热方式会出现润滑油局部高温,导致润滑油变质失效,加热时间过长,加热效果差,无法保证柱塞泵在工作之前润滑油温能够达到合适的温度,容易造成柱塞泵磨损加剧;加热时间较长,需要较长的等待加热时间。
[0005]此外,动力部件磨损产生颗粒并进入润滑油中,工作中润滑油也有可能进入水汽导致润滑油变质、乳化,工作一定时间之后,润滑油会变质,需要进行更换润滑油和润滑滤芯;目前电驱压裂设备润滑油缺乏油液质量检测,润滑油的更换全部靠操作手主观判断,或根据设备使用时间,或根据人员经验,会出现润滑油提前更换或更换过晚,导致造成润滑油的浪费或造成柱塞泵损坏,导致整个电驱压裂设备无法正常施工作业,施工效率低下,影响设备作业效率与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液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液循环系统中无法检测油液质量以及对油液加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液循环系统,用于对柱塞泵供油,油液循环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上设置有电加热部件,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主路,循环主路的两端分别与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通,循环主路上设置有动力部件;溢流阀,设置在循环主路上并位于动力部件的油液流出侧;质量检测部件,质量检测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循环主路内,通过质量检测部件检测循环主路内油液的质量。
[0008]进一步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管路加热器,设置在循环主路上并与循环主路接触,管路加热器设置在溢流阀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加热器对循环主路内的油液进行加热。
[0009]进一步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过滤部件,设置在循环主路上并与循环主路连
通,过滤部件位于动力部件与溢流阀之间,质量检测部件设置在动力部件与过滤部件之间,或质量检测部件设置在过滤部件与溢流阀之间。
[0010]进一步地,油箱的进油口包括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循环主路与第一进油口连通,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润滑支路,润滑支路的两端分别与循环主路和第二进油口连通,柱塞泵设置在润滑支路上。
[0011]进一步地,质量检测部件设置在动力部件的油液流入侧,或质量检测部件设置在动力部件的油液流出侧。
[0012]进一步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警报部件,与质量检测部件连接,警报部件接收质量检测部件所检测的质量信息,并根据质量信息判断是否发出警报。
[0013]进一步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润滑支路,与循环主路并列设置,润滑支路的油液流出口和循环主路的油液流出口均与柱塞泵连通,柱塞泵的油液出口与油箱连通。
[0014]进一步地,循环主路和润滑支路上分别设置有动力部件,动力部件为润滑泵;质量检测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润滑支路内。
[0015]进一步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溢流阀、质量检测部件和动力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
[0016]进一步地,动力部件包括:泵体,设置在循环主路上并与循环主路连通;驱动件,驱动件与泵体驱动连接,通过驱动件驱动泵体运行。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油液循环系统用于对柱塞泵供油,油液循环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上设置有电加热部件,其中,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主路,循环主路的两端分别与油箱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通,循环主路上设置有动力部件;循环主路上还设置有溢流阀和质量检测部件,溢流阀设置在循环主路上并位于动力部件的油液流出侧;质量检测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循环主路内,通过质量检测部件检测循环主路内油液的质量。这样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动力部件由油箱内吸油,通过调节溢流阀建立起油压,通过调节溢流阀开启的压力大小,来调节动力部件对油液的做功,来转换成油液的热能,进而实现对油液的加热,同时,在油液流经循环主路时,与质量检测部件接触,来检测油液的金属颗粒、水分、饱和度、粘度等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对油品进行检查与更换。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中润滑油加热状态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中润滑油加热状态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中对柱塞泵润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中油液质量检测状态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中油液质量检测状态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中油液质量检测状态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油液循环系统中质量检测部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100、柱塞泵;200、油箱;300、电加热部件;1、循环主路;10、动力部件;2、溢流阀;3、质量检测部件;4、管路加热器;5、过滤部件;6、润滑支路;7、控制器;11、泵体;12、驱动件;8、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0]请参考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液循环系统,用于对柱塞泵100供油,油液循环系统包括油箱200,油箱200上设置有电加热部件300,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主路1,循环主路1的两端分别与油箱200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通,循环主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液循环系统,用于对柱塞泵(100)供油,所述油液循环系统包括油箱(200),所述油箱(200)上设置有电加热部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循环主路(1),所述循环主路(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箱(200)的出油口和进油口连通,所述循环主路(1)上设置有动力部件(10);溢流阀(2),设置在所述循环主路(1)上并位于所述动力部件(10)的油液流出侧;质量检测部件(3),所述质量检测部件(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循环主路(1)内,通过所述质量检测部件(3)检测所述循环主路(1)内油液的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管路加热器(4),设置在所述循环主路(1)上并与所述循环主路(1)接触,所述管路加热器(4)设置在所述溢流阀(2)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管路加热器(4)对所述循环主路(1)内的油液进行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过滤部件(5),设置在所述循环主路(1)上并与所述循环主路(1)连通,所述过滤部件(5)位于所述动力部件(10)与所述溢流阀(2)之间,所述质量检测部件(3)设置在所述动力部件(10)与所述过滤部件(5)之间,或所述质量检测部件(3)设置在所述过滤部件(5)与所述溢流阀(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200)的进油口包括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循环主路(1)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所述油液循环系统还包括:润滑支路(6),所述润滑支路(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主路(1)和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胜,付善武,冯晓宇,王传博,刘凯深,兰春强,刘宸均,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