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181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配置在壳体内部的强电控制模块、薄膜电容、放电板、母线组件、直流接触端子、以及配置在强电控制模块上方的且被电磁辐射挡板包裹的弱电控制模块;强电控制模块包括增程模块和驱动模块;增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母线组件与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增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通过第一交流接触端子连接发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母线组件与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通过第二交流接触端子连接驱动电机,直流接触端子用于连接蓄电池;薄膜电容并在所述直流接触端子和所述放电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装置存在线束布置复杂,且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的问题。辐射的问题。辐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机控制器的发展趋势是高功率、高效率、高集成度和高工作温度。
[000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单发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器在整车布置中存在线束布置复杂、线束成本高、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等问题。
[0004]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存在线束布置复杂,且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强电控制模块、薄膜电容、放电板、母线组件、直流接触端子、第一交流接触端子、第二交流接触端子、以及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上方的且被电磁辐射挡板包裹的弱电控制模块;
[0007]其中,所述强电控制模块包括增程模块和驱动模块;
[0008]其中,所述增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母线组件与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连接发电机,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母线组件与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用于连接蓄电池;
[0009]所述薄膜电容并在所述直流接触端子和所述放电板上。<br/>[0010]优选地,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下方的散热装置。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散热水道、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侧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2]其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散热水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散热水道的输出端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增程模块包括:增程控制板、以及第一三相铜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三相铜排上的第一三相电流磁环;
[0014]其中,所述增程控制板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控制板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三相铜排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控制板、以及第二三相铜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三相铜排上的第二三相电流磁环;
[0016]其中,所述驱动控制板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控制板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三相铜排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
PACKTM Drive封装,例如采用金属底板和DBC(覆铜陶瓷基板)将SiC芯片集成在一起,将SiC芯片封装在模块中,降低了SiC 单管使用的工艺难度,减少了焊接SiC单管引入的杂散电感,提升了使用 SiC器件的一致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可以附接有盖体13,其中,所述盖体13可以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壳体1。
[0031]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装置工作在驱动模式下,所述蓄电池的电流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进入所述驱动模块5,所述驱动模块5进行逆变后,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9输送给所述驱动电机。
[0032]在控制装置工作在增程模式下,发电机旋转发电(可以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10进入增程模块6,所述增程模块6对其进行整流后,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和所述直流接触端子8给所述蓄电池充电,其通过集成共用所述母线组件7,可以有效的解决了线束布置复杂,且易通过线束形成传导辐射的问题。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电容3用于给所述母线组件7进行滤波,在设备断电后,所述电容通过所述放电板14进行放电。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下方的散热装置。
[003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强电控制模块进行散热,避免强电控制装置的温度过高,导致线路老化,出现用电事故的问题。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1 底部的散热水道、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1侧部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
[0037]其中,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散热管水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水口12 与所述散热管水道的输出端连接。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所述增程模块6和驱动模块5的SiC芯片封装成Pin

Fin结构,通过Pin

Fin结构直接插入水道,实现提高散热效率、节省体积、提高功率密度、提升可靠性的良好效果。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对所述增程模块6和驱动模块5进行散热,例如,利用风扇对其进行散热,其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但这些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4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增程模块6包括:增程控制板63、以及第一三相铜排62、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上的第一三相电流磁环61;
[0041]其中,所述增程控制板63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控制板63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与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9电气连接。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装置工作在驱动模式下,所述蓄电池的电流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进入所述驱动模块5,所述驱动模块5进行逆变后,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流经所述一交流接触端子,再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9输送给所述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一三相电流磁环61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三相铜排62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其对弱电控制装置产生干扰。
[0043]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5包括:驱动控制板52、以及第二三相铜排51、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上的第二三相电流磁环53;
[0044]其中,所述驱动控制板52的信号端与所述弱电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控制
板5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与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10电气连接。
[0045]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装置工作在增程模式下,发电机旋转发电(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的三相电流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10 流经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进而进入所述增程模块6,所述增程模块6对其进行整流后,通过所述母线组件7和所述直流接触端子8给所述蓄电池充电,其中,所述第二三相电流磁环53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三相铜排51 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其对弱电控制装置产生干扰。
[0046]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母线组件7包括:母线铜排72、以及套设在所述母线铜排72上的母线磁环71。
[004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母线磁环71用于对流经所述母线铜排72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避免其对弱电控制装置产生干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装置对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这里不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强电控制模块、薄膜电容、放电板、母线组件、直流接触端子、第一交流接触端子、第二交流接触端子、以及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上方的且被电磁辐射挡板包裹的弱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强电控制模块包括增程模块和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增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母线组件与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所述增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端子连接发电机,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母线组件与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电气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接触端子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直流接触端子用于连接蓄电池;所述薄膜电容并在所述直流接触端子和所述放电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强电控制模块下方的散热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散热水道、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侧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散热水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散热水道的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模块包括:增程控制板、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新华周思齐张睿智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