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25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内层、芯层和电晕层,所述内层、芯层和电晕层共挤吹塑或流延制膜形成聚丙烯薄膜;所述电晕层包括聚丙烯、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芥酸酰胺、纳米级二氧化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薄膜利用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与聚丙烯配合,改善薄膜的极性,使薄膜更完善,不需要涂层处理,即可采用紫外光固化油墨,并运用轮转胶印工艺进行印刷。油墨的表现效果和附着力优异,成本低,印刷效率高。印刷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包装
,特别是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印刷方式:轮转胶印主要是印刷纸张,如我们的报刊、杂志、广告宣传、纸盒等。薄膜的印刷主要采用凹版印刷和柔版印刷等。随着少量化、个性化、绿色环保的要求。轮转胶印方式具有:制版费用低,速度快,无VOC排放,绿色环保,能耗非常低,可小批量印刷等特点。该工艺在薄膜上的应用,开始发展。但是采用紫外光固化油墨,并运用轮转胶印工艺的聚合承印物,传统的工艺需要在薄膜上做涂层处理,油墨的表现效果和附着力才能满足产品标准。但其成本高,工艺要求高,使得该工艺停滞不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紫外光固化油墨作为印刷油墨,不需要再额外进行涂层处理的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内层、芯层和电晕层,所述内层、芯层和电晕层共挤吹塑或流延制膜形成聚丙烯薄膜;
[0006]所述电晕层包括聚丙烯、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芥酸酰胺、纳米级二氧化硅。
[0007]本申请利用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与聚丙烯配合,改善薄膜的极性,使薄膜更完善,使紫外光固话油墨借助极性更好的附着在薄膜上;
[0008]芥酸酰胺能提高薄膜的爽滑性能,纳米级二氧化硅的加入能提高开口性,使走机过程更加顺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晕层还包括有消光母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晕层中的聚丙烯为三元共聚聚丙烯或两元共聚聚丙烯中的一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芯层为多层,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和弹性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层包括树脂和抗静电剂,所述树脂为聚丙烯树脂或者聚丙烯改性消光树脂。
[0013]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电晕层包括聚丙烯83

95%、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3

15%、芥酸酰胺0.5

2%、纳米级二氧化硅1

2%。
[0014]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电晕层包括聚丙烯83

90%、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3

10%、芥酸酰胺1

2%、纳米级二氧化硅1

2%、消光母粒5%。
[0015]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50

70%、弹性体30

50%。
[0016]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内层包括聚丙烯树脂98

99%、抗静电剂1

2%。
[0017]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内层包括聚丙烯改性消光树脂98

99%、抗静电剂1

2%。
[0018]加工采用三层以上共挤吹塑或流延制膜法,通过多螺杆挤出并在共挤模头分配作用下,将各功能层在模唇处均匀分布,经冷却后成膜,再经电晕后收卷,形成可以采用紫外光固化油墨,并运用轮转胶印工艺的功能性聚丙烯薄膜。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利用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与聚丙烯配合,改善薄膜的极性,使薄膜更完善,不需要涂层处理,即可采用紫外光固化油墨,并运用轮转胶印工艺进行印刷。油墨的表现效果和附着力优异,成本低,印刷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21]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内层、芯层和电晕层,所述内层、芯层和电晕层共挤吹塑形成亮光型聚丙烯薄膜;亮光型聚丙烯薄膜即为薄膜中未添加消光组分的聚丙烯薄膜。
[0025]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电晕层包括三元共聚聚丙烯95%、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3%、芥酸酰胺1%、纳米级二氧化硅1%。
[0026]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50%、弹性体50%。弹性体为丙烯、乙烯共聚物。
[0027]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内层包括聚丙烯树脂98%、抗静电剂2%。
[0028]实施例2
[0029]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内层、芯层和电晕层,所述内层、芯层和电晕层流延制膜形成单面消光型聚丙烯薄膜;单面消光型聚丙烯薄膜即为仅内层含有消光组分的聚丙烯薄膜。
[0030]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电晕层包括二元共聚聚丙烯90%、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8.5%、芥酸酰胺0.5%、纳米级二氧化硅1%。
[0031]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60%、弹性体40%。弹性体为丙烯、乙烯共聚物。
[0032]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内层包括聚丙烯改性消光树脂98.5%、抗静电剂1.5%。所述聚丙烯改性消光树脂为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
[0033]实施例3
[0034]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内层、
芯层和电晕层,所述芯层为3层,分别为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所述内层、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和电晕层共挤吹塑形成双消光型聚丙烯薄膜;双面消光型聚丙烯薄膜即为电晕层和内层中均含有消光组分的聚丙烯薄膜。
[0035]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电晕层包括三元共聚聚丙烯90%、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3%、芥酸酰胺1%、纳米级二氧化硅1%、消光母粒5%。
[0036]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均包括聚丙烯70%、弹性体30%。弹性体为丙烯、乙烯共聚物。
[0037]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内层包括聚丙烯改性消光树脂99%、抗静电剂1%。所述聚丙烯改性消光树脂为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的薄膜厚度选择需要增设的芯层数量。
[0038]实施例4
[0039]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内层、芯层和电晕层,所述内层、芯层和电晕层共挤吹塑形成双消光型聚丙烯薄膜;
[0040]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电晕层包括三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内层、芯层和电晕层,所述内层、芯层和电晕层共挤吹塑或流延制膜形成聚丙烯薄膜;所述电晕层包括聚丙烯、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芥酸酰胺、纳米级二氧化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还包括有消光母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中的聚丙烯为三元共聚聚丙烯或两元共聚聚丙烯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为多层,所述芯层包括聚丙烯和弹性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括树脂和抗静电剂,所述树脂为聚丙烯树脂或者聚丙烯改性消光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转胶印和光固化油墨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电晕层包括聚丙烯83

95%、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3

15%、芥酸酰胺0.5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民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美妆庭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