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59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8
一种致动器,其抑制作为振动方向的轴线方向的共振频率的变化,并能使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共振频率比以往高地移动。致动器具有:第一连接机构,其将可动体(3)和支撑体(2)连接成能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以及磁驱动机构(6),其使可动体和支撑体相对移动。第一连接机构具备保持可动体的支轴的第一内框部件(36)、固定于壳体(5)的环状的第一外框部件(51)、在径向上位于第一内框部件与第一外框部件之间的中间环(55)。第一连接机构具有粘弹性体(10),其具有位于第一内框部件和中间环之间的内侧环状部分(10a)以及位于中间环和第一外框部件之间的外侧环状部分(10b),并经由中间环连接第一内框部件和第一外框部件。一内框部件和第一外框部件。一内框部件和第一外框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具备粘弹性体的连接机构连接可动体和支撑体的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该致动器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该文献的致动器具有:支撑体,其具有筒状的壳体;以及可动体,其收纳在壳体中。可动体具有在沿壳体的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突出的轴部。另外,致动器具有:将支撑体和可动体在轴线方向上可相对移动地连接的连接机构;以及使支撑体和可动体相对移动的磁驱动机构。
[0003]连接机构具备:从外周侧保持轴部的环状的内框部件;固定在壳体上并从径向外侧包围内框部件的环状的外框部件;以及连接内框部件和外框部件的粘弹性体。粘弹性体为圆环状,由硅凝胶构成。粘弹性体通过自身的粘接力而与内框部件和外框部件连接。磁驱动机构具有固定在支撑体上的线圈和固定在可动体上的磁体。
[0004]这种致动器具有这样的振动特性:当可动体振动的轴线方向的共振频率与流向线圈的驱动电流的频率一致时,可动体的加速度最大。因此,在致动器中,为了高效地产生振动,以接近轴线方向的共振频率的频率来驱动磁驱动机构。共振频率是取决于可动体的重量以及粘弹性体的弹簧常数的值。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952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具有多个共振频率。这些多个共振频率中的高次共振频率是作为轴线方向的共振频率的一次共振频率和作为与振动方向正交的径向的共振频率的二次共振频率。
[0007]在此,在装设致动器的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二次共振频率处于特定的频带中时,有时会产生通信中带有噪声的现象。另外,根据装设致动器的设备的不同,当二次共振频率处于特定的频带中时,有时会产生由二次共振频率引起的振动等,轴线方向的振动不会成为期望的振动。
[0008]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其能够抑制作为振动方向的轴线方向的共振频率的变化,并且使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共振频率移动到比以往高的频率。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其具有轴部;支撑体,其具有收纳所述可动体的壳体;连接机构,其将可动体和所述支撑体连接成能够在沿着所述轴部的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磁驱动机构,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撑体中的一方的线圈和固定于另一方的磁体,且使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撑体相对移动,所述连接机构具有:内框部件,其从外周侧保持所述轴部;外框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壳
体,且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内框部件;中间环,其在径向上位于所述内框部件与所述外框部件之间;以及粘弹性体,其具有位于所述内框部件与所述中间环之间的内侧环状部分和位于所述中间环与所述外框部件之间的外侧环状部分,并经由所述中间环将所述内框部件与所述外框部件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可动体和支撑体的连接机构在固定于可动体的内框部件和固定于支撑体的外框部件之间具备中间环,并且具备经由中间环连接内框部件和外框部件的粘弹性体。因此,当可动体向径向的一侧移动时,在轴线的径向的一侧,粘弹性体的内侧环状部分沿径向伸长,粘弹性体的外侧环状部分在径向上被压缩。另外,当可动体向径向的一侧移动时,在轴线的径向的另一侧,粘弹性体的内侧环状部分被压缩,粘弹性体的外侧环状部分沿径向延伸。其结果,粘弹性体的径向的弹簧常数比不具备中间环的情况高。在此,共振频率取决于粘弹性体的弹簧常数。因此,在致动器中,径向的共振频率变高。另一方面,可动体在轴线方向上振动的运动是粘弹性体的剪切方向的运动。因此,粘弹性体的轴线方向的弹簧常数与在内框部件和外框部件之间不具备中间环的情况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作为振动方向的轴线方向的共振频率的变化,并且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共振频率。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中间环为筒状,所述中间环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轴线一致,所述中间环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环状端面及另一侧的第二环状端面分别从所述粘弹性体沿所述轴线方向露出。这样,与在内框部件和外框部件之间不具备中间环的情况相比,容易提高粘弹性体的径向的弹簧常数。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中间环是金属制的。这样,与将中间环设为树脂制等的情况相比,容易抑制筒状的中间环的厚度。在此,如果使筒状的中间环变薄,则容易抑制配置在内框部件与外框部件之间的中间环对轴线方向的共振频率造成的影响。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中间环是树脂制的。这样,能够抑制中间环的制造成本。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粘弹性体是硅凝胶。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2是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

A剖视图。图4是图1的B

B剖视图。图5是固定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整体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图4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1的剖视图。图3是在图1的A

A位置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在图1的B

B位置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沿与图3正交的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第一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0017]如图1所示,致动器1的外观为筒形。如图3、图4所示,致动器1具备具有筒形壳体5
的支撑体2和收纳在壳体5中的可动体3。如图2所示,可动体3具备贯通其中心的支轴30。支轴30的轴线L与壳体5的轴线一致。另外,致动器1具备将支撑体2和可动体3在沿着支轴30的轴线L的轴线方向X上可相对移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11及第二连接机构12。第一连接机构11在壳体5内的轴线方向X的一端部连接可动体3和支撑体2。第二连接机构12在壳体5内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部连接可动体3和支撑体2。
[0018]而且,致动器1具备使可动体3沿轴线方向X移动的磁驱动机构6。磁驱动机构6具备配置在可动体3上的磁体61和配置在支撑体2上的线圈6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轴线方向X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X1,将轴线方向X的另一方设为第二方向X2。
[0019](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机构)如图3、图4所示,第一连接机构11具备:环状的第一内框部件36,其从外周侧保持支轴30的X1方向的第一端部分30a(轴部);以及环状的第一外框部件51,其在第一内框部件36的径向外侧固定于壳体5的X1方向的端部分。第一内框部件36的外周面为圆环状。第一外框部件51的内周面为圆环状。
[0020]另外,第一连接机构11具备配置在径向上的第一内框部件36与第一外框部件51之间的圆筒形状的中间环55。中间环55可以由金属制成,例如由不锈钢、铁等制成。另外,中间环55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等树脂制成。在本例中,中间环55由铁制成。第一内框部件36、第一外框部件51及中间环55同轴配置,它们的中心轴线与轴线L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该可动体具备轴部;支撑体,该支撑体具备收纳所述可动体的壳体;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将可动体和所述支撑体连接成能够在沿着所述轴部的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磁驱动机构,该磁驱动机构具备固定在所述可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中的一方上的线圈及固定在另一方上的磁体,且使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对移动,所述连接机构具备:内框部件,该内框部件从外周侧保持所述轴部;外框部件,该外框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内框部件;中间环,该中间环在径向上位于所述内框部件与所述外框部件之间;以及粘弹性体,该粘弹性体具有位于所述内框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裕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