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其包括电芯模组,电芯模组包括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第一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芯,第二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芯;多个第一单体电芯及第二单体电芯的极柱方向水平朝向同一侧,第一单体电芯与第二单体电芯背靠背贴合;还包括设置在电芯模组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及第三液冷板;其中,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分别水平设置在电芯模组顶面级底面;第三液冷板,设置有多个,分别位于第一单体电芯与第一单体电芯之间及第二单体电芯与第二单体电芯之间。可以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同时可以全方位对单体电芯进行冷却散热,提高电池模组散热冷却效果,保证电池包安全性。证电池包安全性。证电池包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通常由多个单体电芯排布而成,通常情况下,单体电芯都是竖直放置,即单体电芯的极柱朝向电池模组顶面,且每个电池模组均由单排单体电芯组成,同时多个电池模组在电池箱体内并排设置以形成电池包,由于每个电池模组均设置有绑带,电池模组与电池模组间隙较大,导致多个电池模组在池箱内占用空间较大,能量密度降低。
[0003]另外,现有的电池模组在冷却散热方面,通常是在电池模组底面设置液冷板,这样的散热结构远远不能满足高密度电池模组的散热冷却,还有一些冷却散热设计是在电池模组两侧面分别设置侧液冷板,来对单体电芯宽度方向端面进行换热冷却,但由于单体电芯厚度方向侧面的面积远远大于单体电芯宽度方向端面面积,同时因电池模组结构原因,单体电芯与单体电芯之间通常无法设置液冷板,单体电芯与单体电芯紧密贴合,在充放电时,单体电芯厚度方向侧面的热量较大,无法得到有效冷却散热,这将导致整个电池模组换热冷却效果差,容易引发热失控,导致电池包安全性能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来解决现有的电池模组在电池箱内占用空间较大,能量密度低,以及冷却效果。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芯,所述第二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芯;
[0007]多个第一单体电芯呈竖直布置且沿水平方向线性排列,多个第一单体电芯的极柱方向水平朝向同一侧,多个第二单体电芯呈竖直布置且沿水平方向线性排布,多个第二单体电芯的极柱方向水平朝向同一侧,第一单体电芯远离极柱的一面与第二单体电芯远离极柱的一面相贴合;
[0008]还包括设置在电芯模组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及第三液冷板;其中,
[0009]第一液冷板,水平设置在电芯模组顶面;
[0010]第二液冷板,水平设置在电芯模组底面;
[0011]第三液冷板,设置有多个,分别位于第一单体电芯与第一单体电芯之间及第二单体电芯与第二单体电芯之间。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单体电芯与第二单体电芯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绝缘片、防火片及缓冲泡棉。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电芯模组宽度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单体电
芯及相邻两个第二单体电芯之间设置一个或两个第三液冷板,所述第三液冷板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向第三液冷板内循环通入冷却液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00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液冷板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主进液通道和主出液通道,所述主进液通道与各个第三液冷板上的第一接头并联连通,所述主出液通道与各个第三液冷板上的第二接头并联连通。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还设置有液冷腔室,第一液冷板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与液冷腔室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且第一进液口与主进液通道连通,第一出液口与主出液通道连通。
[0016]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水平设置在第一液冷板顶面的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所述第一液冷板上开设有供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穿过避让孔,第一汇流板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二汇流板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分别与各个第三液冷板上第一接头并联连通,第二通道与各个第三液冷板上的第二接头并联连通,第一汇流板及第二汇流板的同一侧分别开设有接水头。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冷板与电芯模组之间还粘贴有导热双面胶,第二液冷板与第一液冷板的同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及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相互并联,第一出液口与第二出液口相互并联。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有第二单体电芯上的正极柱和所有第一单体电芯上的正极柱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有第二单体电芯上的负极柱和所有第一单体电芯上的负极柱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电芯组还包括多个第一汇流排,第一汇流排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一单体电芯的正极柱和负极柱相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组还包括多个第二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二单体电芯的正极柱和负极柱相连接,第一电芯组与第二电芯组的同一端通过跨接导电排进行串联。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芯模组长度方向两端还设置有端板。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利用了上述公开的电池模组。
[002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公开的电池模组,通过并排设置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第一电芯组上的多个第一单体电芯极柱水平朝向同一侧,第二电芯组上的多个第二单体电芯极柱水平朝向同一侧,同时第一单体电芯远离极柱的一面与第二单体电芯远离极柱的一面相贴合,这样的电芯排布方式,在同样的电池箱空间内,可以比传统的电芯极柱朝上排布安装更多的单体电芯,且两排电芯背靠背成组,紧贴着,可以提高电池箱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包内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同时通过将单体电芯呈侧卧时排布,极柱水平朝向一侧,可以在电芯模组的顶面、底面分别安装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同时在各个第一单体电芯与第一单体电芯之间及各个第二单体电芯与第二单体电芯之间均设置第三液冷板,可以使电芯模组内的各个单体电芯周侧均有液冷板覆盖,可以全方位对单体电芯进行冷却散热,提高电池模组散热冷却效果,防止电池模组热失控发生,保证电池包安全性;
[0023](2)通过在第一单体电芯与第二单体电芯之间设置有隔离层,并使隔离层包括绝缘片、防火片及缓冲泡棉,一方面,通过绝缘片可以使单体电芯之间起到电性隔离,另一方面,通过防火片阻止单体电芯热失控传递,通过缓冲泡棉,可以吸收单体电芯膨胀变形带来的尺寸公差变化,避免单体电芯受到挤压;
[0024](3)通过在电芯模组宽度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单体电芯及相邻两个第二单体电芯之间设置一个或两个第三液冷板,并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向第三液冷板内循环通入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三液冷板为每个单体电芯两个大面进行冷却散热,可以提高单体电芯的散热效率;
[0025](4)通过在第一液冷板上开设主进液通道和主出液通道,一方面,通过第一液冷板通入冷却液,经由主进液通道和主出液通道均匀的向各个第三液冷板中循环通入冷却液,可以保证进入到各个第三液冷板内的冷却液流量一致,从而保证第三液冷板对各个单体电芯大面冷却换热均匀,实现电芯模组内各个单体电芯的温度一致性;另一方面,借助于第一液冷板向各个第三液冷板通入循环冷却液,可以减少液冷部件的使用,减少电池模组的重量,使其轻量化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
[0026](5)通过在第一液冷板上开设避让孔,并在第一液冷板顶面设置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可以利用第一汇流板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芯模组(1),所述电芯模组(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电芯组(11)和第二电芯组(12),所述第一电芯组(11)包括多个第一单体电芯(111),所述第二电芯组(12)包括多个第二单体电芯(121);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单体电芯(111)呈竖直布置且沿水平方向线性排列,多个第一单体电芯(111)的极柱方向水平朝向同一侧,多个第二单体电芯(121)呈竖直布置且沿水平方向线性排布,多个第二单体电芯(121)的极柱方向水平朝向同一侧,第一单体电芯(111)远离极柱的一面与第二单体电芯(121)远离极柱的一面相贴合;还包括设置在电芯模组(1)上的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包括第一液冷板(21)、第二液冷板(22)及第三液冷板(23);其中,第一液冷板(21),水平设置在电芯模组(1)顶面;第二液冷板(22),水平设置在电芯模组(1)底面;第三液冷板(23),设置有多个,分别位于第一单体电芯(111)与第一单体电芯(111)之间及第二单体电芯(121)与第二单体电芯(12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电芯(111)与第二单体电芯(121)之间设置有隔离层(13),所述隔离层(13)包括绝缘片、防火片及缓冲泡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1)宽度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单体电芯(111)及相邻两个第二单体电芯(121)之间设置一个或两个第三液冷板(23),所述第三液冷板(2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向第三液冷板(23)内循环通入冷却液的第一接头(231)和第二接头(23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2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主进液通道(211)和主出液通道(212),所述主进液通道(211)与各个第三液冷板(23)上的第一接头(231)并联连通,所述主出液通道(212)与各个第三液冷板(23)上的第二接头(232)并联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21)内还设置有液冷腔室,第一液冷板(21)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与液冷腔室相连通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