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结构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35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机结构及空调,其中风机结构包括风机,位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周侧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的导流圈,用于驱动风机沿导流圈的轴向升降的升降装置,用于检测风机进风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当风机进风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装置驱动风机沿导流圈的轴向方向上升至位于通风孔的上方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机结构及空调,通过检测换热器翅片内外侧压力差判断机组是否处于化霜工况,若是则控制驱动风机从初始高度上升至风叶高于导流圈的通风孔的通风高度,对电机通风降温同时调节内外压力差降低风机负载,进一步减小电机发热提高效率,尤其适合于空调模块机的室外机组在换热器恶劣化霜工况下对风机的电机进行通风散热和提效。进行通风散热和提效。进行通风散热和提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结构及空调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尤其适合于空调模块机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模块机的风机通常采用电机+风叶+导流圈+网罩+面板的结构,电机外壳为拉伸铝壳或者滚筒铁壳,电机尾部不带独立风扇,这种结构的风机,其电机冷却若仅仅依靠电机轴带动头部的风叶转动带走部分热量,则无法达到足够的冷却效果,还需依靠风机组件下方风道中换热器的翅片间隙作为下风口(进风口)与外界环境之间通风,实现风机上下风口间的对流通风,从而提高对风机的电机的冷却散热效果。
[0003]当换热器机组作为模块机空调的室外机时,若在北方及部分南方地区冬季使用,则此时通常换热器机组的换热器作为室外机蒸发器使用(此时室内机换热器采用冷凝器),当室外环境气温较高、室外机的换热器机组的翅片未受结霜影响时,换热器机组可通过换热器的翅片间隙实现上下风口的顺畅对流通风,则此时风机的电机散热可以得到保证,机组得以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0004]当室外环境气温较低,导致室外机的换热器机组的翅片因结霜间隙变小时,由于下风口处流经换热器的阻力增加,从下风口进入机组内部的空气流量减小,导致换热效率降低,此时机组需要开启化霜功能,将室外机换热器从蒸发器转换为冷凝器(此时室内机换热器从冷凝器转换为蒸发器),利用室外机换热器向外界环境放热以实现除霜。但要完全实现除霜是一段缓慢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上风口处风机仍持续从机组内部向外抽风,导致机组内部静压逐渐降低,负压绝对值增加,因此机组内外压力差持续增加,进而导致风机负载转矩及阻力逐渐增加,最终造成风机负载增加、效率降低且电流过大、发热增加。
[0005]当换热器结霜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机组下风口被堵住,造成机组内部静压过低、风机负载和电机发热严重。经过测试,风机的电机在高低电压化霜极限工况运行时负载及温升均呈快速上升,且电机在化霜工况时负载约为正常工况的三倍,此时风机效率急剧下降、电机温度急剧升高。现有的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在设计之初加大电机的设计余量,比如叠厚铜结构以增加电机铜散热结构的用量,但这样的技术方案势必大幅增加机组成本且对电机散热保护效果差。
[0006]因此,传统的空调模块机室外换热器机组在低温环境化霜工况下风机电机效率低、发热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模块机室外换热器机组在低温环境化霜工况下风机电机效率低、发热高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尤其适合于空调模块机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0008]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提供一种风机结构,包括:
[0010]风机,位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周侧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的导流圈,用于驱动风机沿导流圈的轴向升降的升降装置,用于检测风机进风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当风机进风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装置驱动风机沿导流圈的轴向方向上升至位于通风孔的上方的控制器。
[0011]进一步地,控制器在风机进风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装置驱动风机沿导流圈的轴向方向回落至通风孔下方。
[0012]进一步地,传感装置将检测到的风机进风压力转换为电信号之后发送给控制器。
[0013]优选地,升降装置采用液压装置。
[0014]进一步地,液压装置包括:
[0015]至少一个液压缸;
[0016]液压杆,设置在液压缸与风机的底部之间,且随着与其对应的液压缸的压力变化而改变与液压缸之间的距离,驱动风机的底部相对于液压缸上升或下降;
[0017]压力进口管路,其上设有第一阀门,与液压缸的进口连接;
[0018]压力出口管路,其上设有第二阀门,与液压缸的出口连接。
[0019]进一步地,控制器通过对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控制,控制液压杆与对应的液压缸之间的距离,从而对风机的上升或下降行程进行控制。
[0020]优选地,液压装置包括四个液压缸,每个液压缸与一根液压杆连接,风机的电机周侧分别安装于四个液压缸的对应液压杆上。
[0021]进一步地,升降装置采用偏心轮装置。
[0022]进一步地,升降装置采用磁悬浮装置。
[0023]优选地,当通风孔设有多个时,多个通风孔在同一高度上沿导流圈的周向呈均匀分布。
[00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空调采用了上述的风机结构。
[0025]进一步地,当升降装置采用液压装置时,液压装置的液压缸的进口通过压力进口管路与空调的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通,液压装置的液压缸的出口通过压力出口管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通,压力进口管路和压力出口管路分别对应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0026]进一步地,压力检测装置采用设于空调的换热器的翅片内侧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采用第一电磁膨胀阀和第二电磁膨胀阀,第一电磁膨胀阀和第二电磁膨胀阀分别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0027]进一步地,空调包括空调模块机。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风机结构及空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技术提供的风机结构及应用其的空调,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换热器翅片内外侧压力差判断机组是否处于恶劣化霜工况,若是则控制升降装置驱动风机从初始高度上升至风叶高于导流圈的通风孔的通风高度,实现对风机的电机通风降温的同时调节机组内外压力差,进而降低风机负载阻力,最终进一步减小风机的电机电流及发热,提高恶劣化霜工况下风机效率并避免因过流保护停机;而在机组内外侧压力差正常时则判断机组化霜完成,此时控制升降装置驱动风机从通风高度回落至初始高度,且该通风散热结构在机组正常运行工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会影响机组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实施例的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的应用风机结构通风的逻辑控制示意图。
[0033]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0034]1、机架;11、支撑板;2、液压缸;21、液压杆;31、电机;32、风叶;4、导流圈;41、通风孔;5、防尘网罩;6、压力进口管路;61、第一阀门;7、压力出口管路;71、第二阀门;8、控制器;81、信号传输线;9、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

3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机结构,包括:
[0037]风机;导流圈4,固定安装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导流圈4周侧设置有多个通风孔41;升降装置,用于驱动风机沿导流圈4的轴向升降;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由电机31、嵌套在电机31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位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周侧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的导流圈,用于驱动所述风机沿所述导流圈的轴向升降的升降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风机进风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当风机进风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风机沿导流圈的轴向方向上升至位于所述通风孔的上方的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风机进风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风机沿导流圈的轴向方向回落至所述通风孔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所述风机进风压力转换为电信号之后发送给所述控制器。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采用液压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液压杆,设置在所述液压缸与所述风机的底部之间,且随着与其对应的所述液压缸的压力变化而改变与液压缸之间的距离,驱动所述风机的底部相对于所述液压缸上升或下降;压力进口管路,其上设有第一阀门,与所述液压缸的进口连接;压力出口管路,其上设有第二阀门,与所述液压缸的出口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对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控制,控制所述液压杆与对应的液压缸之间的距离,从而对所述风机的上升或下降行程进行控制。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绍鸿陈万兴刘振邦樊钊何景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