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及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28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3
定子(3)具备定子铁芯(102)和绕组(101),定子铁芯(102)具有形成为环状的轭部(12)及在轭部(12)的径向(X)的内侧(X2)沿周向(Z)空出规定的间隔地向径向(X)的内侧(X2)突出的多个齿部(11),绕组(101)设置于在齿部(11)之间形成的插槽(13),其中,定子(3)具备沿定子(3)的轴向(Y)延伸且成为制冷剂的流路的由非导电性构件形成的冷却管(204),冷却管(204)在轴向(Y)上以同一外形(W1、W2)形成,且厚度沿轴向(Y)变化。(Y)变化。(Y)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定子及旋转电机


[0001]本申请涉及定子及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汽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冷却部,以往的旋转电机已知有例如将制冷剂向作为发热部位的线圈及铁芯直吹的油冷方式、或者使制冷剂向框架或电动机内流动的方式。而且,示出使制冷剂向插槽内流动来进行冷却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1204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以往的旋转电机虽然考虑采纳主要在温度觉(thermal sense)方面严格的线圈,但是由于线圈的各部分的电阻值不同引起的铜损产生的发热部位不同,或者根据水冷框架及插槽内的制冷剂进行的冷却的散热路径,也能够三维地形成热梯度。因而,在以往的冷却部中,由于沿轴向截面形状相同,因此会三维地产生温度高的部位和温度低的部位。当存在局部温度高的部位时,从保护部件的观点出发,存在该部位需要在成为温度上限的温度下进行温度保护的控制这样的问题点。
[0008]本申请公开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局部温度上升的部位的温度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申请公开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和绕组,该定子铁芯具有形成为环状的轭部及在所述轭部的径向的内侧沿周向空出规定的间隔地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该绕组设置于在所述齿部之间形成的插槽,其中,
[0011]所述定子具备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且成为制冷剂的流路的由非导电性构件形成的冷却管,
[0012]所述冷却管在轴向上以同一外形形成,且厚度在轴向上变化。
[0013]另外,本申请公开的旋转电机具备所述定子和与所述定子隔着空隙而相向配置的转子。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定子及旋转电机,能够降低温度局部上升的部位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结构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7]图2是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结构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8]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的结构的径向的剖视图。
[0019]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定子的A

A线剖面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的结构的轴向的剖面,是示出从内周侧观察周向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结构的轴向的剖面,是示出径向的剖视图。
[0022]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定子的结构的轴向的剖面,是示出径向的剖视图。
[0023]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定子的结构的轴向的剖面,是示出从内周侧观察周向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另一定子的结构的轴向的剖面,是示出从内周侧观察周向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另一定子的结构的轴向的剖面,是示出从内周侧观察周向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旋转电机1中的各方向分别表示为周向Z、轴向Y、轴向Y的一端侧Y1、轴向Y的另一端侧Y2、径向X、径向X的外侧X1、径向X的内侧X2。由此,在定子2及转子3中,它们的方向也成为同一方向,在上述的各部分,也以该方向为基准来表示各方向进行说明。
[0027]实施方式1.
[0028]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结构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的定子的旋转电机的结构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9]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的结构的径向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定子的A

A线剖面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的结构的轴向的剖面,是示出从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此外,简称为“从内周侧”)观察周向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后述的第一制冷剂室31及第二制冷剂室32的实际形状是轴向Y的各个端部闭塞而形成的形状,但为了便于说明,以轴向Y的各个端部未闭塞的状态表示。此外,图5是周向Z为曲面,但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以直线状表示的示意图。对应于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利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因此其说明适当省略。
[0031]在图2中,旋转电机1具备定子2和转子3。在图1中,定子2具备定子铁芯(以下,简称为“铁芯”)102、绕组101、以及冷却管204。在图3中,铁芯102具备轭部12和多个齿部11。铁芯102通过沿轴向Y将例如电磁钢板层叠多张而构成。轭部12形成为环状。齿部11在轭部12的径向X的内侧X2沿周向Z空出规定的间隔地向径向X的内侧X2突出形成。
[0032]绕组101设置于在齿部11之间形成的插槽13。在本实施方式1的图1中,示出齿部11和插槽13的数目以48个构成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绕组101在插槽13配置4根,即4匝。本实施方式1的绕组101并非是对于一个齿部11实施卷绕的集中绕组而是在某周期形成的称为分布绕组的绕组方式。
[0033]但是,绕组方式可以任意,本实施方式1的效果不改变,在其他的绕组方式例如集中绕组中,也发挥同样的效果。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因此其说明适当省略。绕组101的周向Z的间距根据极数来决定,但是本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1设想例如8极,因此以成为1
极量的45
°
间距设想同相的绕组101。
[0034]在图4及图5中,冷却管204沿轴向Y延伸,成为制冷剂的流路且由非导电性构件的例如树脂形成。冷却管204在轴向Y上为同一外形,即,在轴向Y上,径向X的外径W1、周向Z的外径W2形成得相同,且厚度在轴向Y上变化。在本实施方式1中,冷却管204的厚度从轴向Y的一端侧Y1越朝向另一端侧Y2,则形成得越厚。在冷却管204的轴向Y上,径向X及周向Z一起由同一外径W1、W2形成,因此在轴向Y的一端侧Y1形成制冷剂的流路变宽的宽径部41,在轴向Y的另一端侧Y2形成制冷剂的流路变窄的窄径部42。
[0035]此外,在冷却管204的厚度形成得薄的轴向侧,在此,在轴向Y的一端侧Y1形成绕组101的接线部103及端子部104。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作为一例而设想三相的Y接线,示出相当于中性点的接线部103及向旋转电机1供给电力的端子部104。此外,在冷却管204的厚度形成得薄的轴向侧,在此,在轴向Y的一端侧Y1形成制冷剂的导入口201(后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冷却管204的作为非导电性构件的树脂的厚度越薄,越能够得到冷却效果,但是会成为绝缘距离的确保及成型时的树脂破裂等的原因,因此根据树脂材料的粘性等来决定最小厚度。而且,对于树脂的厚度大的那一侧来说,以成型时的模具的拔模斜度等成型条件来决定(参数)。需要说明的是,该情况在以下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定子,所述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和绕组,该定子铁芯具有形成为环状的轭部及在所述轭部的径向的内侧沿周向空出规定的间隔地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该绕组设置于在所述齿部之间形成的插槽,其中,所述定子具备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且成为制冷剂的流路的由非导电性构件形成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在轴向上以同一外形形成,且厚度在轴向上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冷却管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插槽内的比所述绕组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在各所述插槽内,所述绕组及所述冷却管在径向上配置成直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中,所述冷却管的厚度从轴向的一端侧越朝向另一端侧,则形成得越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中,在所述冷却管的厚度形成得薄的轴向侧形成有所述绕组的接线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子,其中,在所述冷却管的厚度形成得薄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田秀哲日高勇气加藤健次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