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161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包括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中间导电介质及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都与中间导电介质绝缘,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中间导电介质连接,漏极与供电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感器可以监测施加于导电介质的微振动,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柔性、精度高、灵敏度、抗干扰强等优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嵌入家居、穿戴、汽车、医疗等用品,实现心冲击图检测,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大健康监测等应用场景。监测等应用场景。监测等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


[0001]本技术属于传感器制造
,涉及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有1.9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血压、冠心病的占比是65%以上,因主动预防保健的不足,常态化发病才去就医,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所以主动健康监测与干预势在必行。国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对“老高糖”人群进行管理,但收效甚微,关键是缺乏有效、实用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目前医用监护仪通过湿性电极、手指夹具、众多连线等方式对人体进行检测,但此类方式由于存在造成人体不适的接触体,因此用户普遍无法适应和长期使用。此外,现有市场上的智能手环、监护床垫则存在精度不足、非连续性监测等问题,所以未能达到医用标准,也无法有效推广使用。
[0003]自2015年苹果、诺基亚、三星、华为、LG等公司都在投入巨资收购或者研发无感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特别是心冲击图传感器,因其无感的生命体征提取,可以直接计算心率、心率变异、呼吸率等,并且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预警、评估和诊断,是无感监护目前最优的监护方式。截至目前为止,上述知名企业还未能推出输出标准心冲击图波形的产品。
[0004]鉴于此,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是一款能够输出标准心冲击图波形的传感器,其低频灵敏度、抗干扰性强,且硬件成本大大优于市场的同类传感器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无感监护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其可以嵌入家居、穿戴、汽车、医疗等用品中,实现心冲击图无感检测,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大健康监测等应用场景。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包括: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中间导电介质及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都与中间导电介质绝缘,所述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中间导电介质连接,漏极与供电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导电介质的四周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与中间导电介质之间分别设置第一绝缘介质、第二绝缘介质。
[0010]优选的,第一绝缘介质与第二绝缘介质四周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供电电源之间接入电阻。
[0012]优选的,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信号输出端之间接入电容。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出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结构简单、材料常用,制造成本较低,本技术材料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实现柔性传感器,材料可以采用各种形状,实现不同场景应用。场效应管的应用可以实现较高的探测灵敏度、精确度和抗干扰性。基于这些特性,本技术的心冲击图传感器,可以输出标准心冲击图波形,用于医疗场景。此外,其也可以嵌入到家居、穿戴、汽车等产品中,实现生命体征的无感监测,适用于居家养老、慢性病监测、运动监测、健康状态监测等领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个心冲击图传感器获取信号的示例。
[0017]图中:第一导电介质11、第二导电介质12、中间导电介质13、第一绝缘介质21、第二绝缘介质22、场效应管31、栅极311、源极312、漏极313、电阻314、电容3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0019]图1给出了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包含第一导电介质11、第二导电介质12、中间导电介质13、第一绝缘介质21、第二绝缘介质22、场效应管31及其辅助元器件。
[0020]第一导电介质11与第二导电介质12四周贴合,并且与场效应管31的源极312连接一起接地,从而可以起到信号屏蔽和参考零电位的作用。
[0021]第一绝缘介质21、第二绝缘介质22分别处于第一导电介质11与中间导电介质13之间、中间导电介质13与第二导电介质12之间,且第一绝缘介质21与第二绝缘介质22四周贴合,此技术手段可以起到隔离第一导电介质11、第二导电介质12和中间导电介质13的作用。
[0022]场效应管31的栅极311与中间导电介质13连接,源极312与第一导电介质11、第二导电介质12连接并接地,漏极313与供电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场效应管31的漏极与供电电源之间接入电阻314,与信号输出端之间接入电容315。
[0023]图2给出了一个心冲击图传感器获取信号的示例。当外界微振动施加于第一导电介质11或第二导电介质12时,会在场效应管31的栅极311和源极312之间产生交变电压引起场效应管31的源极312与漏极313之间的电阻变化,从而在信号输出端获得交变电压即获得了外界微振动对应的电信号。
[002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本技术上述概述并不意味着阐述了本技术的每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或每一种实施方式,容易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和形式替换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技术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技术的修改、替换及其等同形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中间导电介质及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都与中间导电介质绝缘,所述第一导电介质、第二导电介质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中间导电介质连接,漏极与供电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与所述第二导电介质的四周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冲击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