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977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与暂养、催产、孵化、浮游苗培育、稚贝培育、苗种培育、外塘养殖和养成及起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浮游苗培育、稚贝培育、苗种培育、外塘养殖4个步骤贯穿起来,统筹考虑,可以较好地解决和规避了养殖中遇到的夏季高温、冬季越冬、雨季的大量淡水等问题,从而选择自然周期内较好的时间、温度进行养殖生产,提高了养殖效率与存活率,在室内外水泥池设施条件下实现上市成品大竹蛏的养成。实现上市成品大竹蛏的养成。实现上市成品大竹蛏的养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竹蛏(Solen grandis)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竹蛏科,分布于我国各海区以及帝汶岛、菲律宾、泰国湾、朝鲜西海岸、日本(房总半岛以南至九州。大竹蛏个大味美,出肉率高、营养丰富;《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竹蛏能补虚,去除胸中烦闷,治疗妇女产后虚损,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欢。近年来,随着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增殖放流和养殖工作正在大力开展,有望为池塘养殖生产提供一种经济价值高的贝类养殖品种。但是,因为大竹蛏贝壳脆薄,防御能力差,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敌害生物,除直接捕食肉质外,还会容易夹碎其外壳,夹断水管和斧足而造成大竹蛏死亡。另外,大竹蛏对温度、盐度等养殖条件要求也很高,据陈爱华等(2010)研究报道,温度超出30℃存活率不足20%,会出现急剧死亡;盐度低于20存活率不足25%,也会出现急剧死亡,而江浙地区梅雨季节持续一个月,养殖池塘的海水盐度常常很低,所以养殖难度足见不少。目前,国内虽有报告开展了海区养殖,在海水池塘也开展了大竹蛏与南美白对虾或中国对虾或海蜇的混养,但具体成效并不清楚。因此,如何开发大竹蛏作为一种新的养殖品种,还有不少技术难点尚待攻关解决,但如果创建一种养殖方法在现有常规养殖设施里实现大竹蛏的养殖,必将对未来万亩海水池塘发展大竹蛏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0003]在大竹蛏养殖领域,虽然有报道大竹蛏与南美白对虾或中国对虾在海水池塘进行虾贝混养(郝咏芳,2021),大竹蛏与海蜇池塘混养(张岩岩等,2015),但没有明确报道最终的养殖成效;成功养成上市成品的报道也尚未见有。由此可见,大竹蛏养殖目前还存在困难。主要问题在于大竹蛏苗种贝壳脆薄对运输、养殖底质等要求很高,同时,现有外塘养殖中存在着大量的敌害生物,虽然在养殖前可以提前查杀,但养殖过程很容易再次侵入。另外,大竹蛏对温度、盐度的适应性较差,比如夏季高温、冬季越冬、雨季的大量淡水,从而加大了养殖的难度。从生长情况看,大竹蛏5~6月份育苗,养殖到6~7cm以上的市场可接受的成品,理论上至少需要1.5年以上,养殖周期进一步加大了养殖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建立了浮游苗培育、稚贝培育、苗种培育、室外养成4步养殖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和规避养殖中遇到的夏季高温、冬季越冬、雨季的大量淡水等问题,在室内外水泥池设施条件下实现上市成品大竹蛏的养成。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与暂养:每年5月1日前一个大潮汛时,采集壳长在8~12cm、斧足完好、外壳无破损、双壳开合有力的大竹蛏种贝,并将采集到的种贝放置在暂养池暂养;
S2、催产:5月1日后第一次大潮汛来临时进行催产,先将暂养池内的水放干,阴干1~2h后,用进沙滤水至暂养池水位80cm,并打入金藻20cm,刺激种贝进行催产,每30分钟检查一下水面,以观察是否开始排精产卵;S3、孵化:当受精卵密度大于10ind/ml时,将暂养池的水体全部导入至孵化池,再次加入沙滤水恢复水位,当受精卵密度大于10ind/ml时再次导出,如此反复直至停止产卵;孵化池通过加入沙滤水调整受精卵密度至8~10ind/ml进行孵化,直至20~24h完全孵化变成D形幼虫;S4、浮游苗培育:将D形幼虫通过孵化池底部排出,并用300目收集袋收集D形幼虫移至浮游苗培育池,按照5~6ind/ml密度进行培育,培育期间每天上下午各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在50%,换水后即投喂金藻,上午2次,下午2次,每次间隔4h;S5、稚贝培育:选用海泥或黄泥中的一种作为附着底质,按照150g/m2打入浮游苗培育池内,当D形幼虫全部附着形成附着苗后倒池,将附着苗全部冲入100目筛绢网袋后,用80目圆筛过筛除去杂质后平均泼洒在稚贝培育池,培育密度为10~15g/m2,并投喂饵料,每日根据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S6、苗种培育:当稚贝生长至4~6mm时开始进行苗种培育,将稚贝培育池的稚贝全部冲出洗干净,按照25~30g/m2密度均匀播种在苗种培育池,培育期间每天换水1次,换水后加入20~30cm高度的虾塘水;S7、外塘养殖:第二年3~4月份将苗种培育池的苗种全部冲出洗干净,通过4目圆筛过筛后按照1500~2000ind/m2均匀播种在室外养殖池;培育期间每天排进虾塘水2次,并根据虾塘水肥瘦及养殖池内水清的速度适当增减进水量,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沙层翻洗;养殖一个月后按照800ind/m2的密度进行疏苗操作,以控制养殖池内密度在800~1500ind/m2;S8、养成及起捕:第二年年底,大竹蛏壳长达到7cm以上时起捕上市,起捕方法为:选择晴好天气将养殖池的池水排干,干露2~3h后,在上沙面捡拾大竹蛏,少部分利用1寸水泵翻池捡出。
[0006]其中,暂养池的要求如下:大小为20~30 m2的水泥池,水气齐全、进排水畅通,池底铺设粒径小于1mm的沙子,厚度为25~30cm,每日上午换水50%,随后打入金藻至池内10cm深,下午见水清则排水10cm,再打入同样金藻至池内10cm深。
[0007]其中,步骤S2中,催产日的选择为:与天文大潮日重合,即选择农历初一或十五。
[0008]其中,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壳顶幼虫前期时,每次单一投喂金藻3011和金藻3012,投喂密度控制在1~1.5
×
104ind/ml;壳顶幼虫后期时,每次混合投喂金藻3011和金藻3012,投喂密度控制在2
×
104ind/ml,直至浮游苗附着。
[0009]其中,步骤S5包括以下步骤:当附着苗倒池至稚贝培育池后,第1天投喂金藻,第2天投喂投饵量为50%的金藻和投饵量为50%的角毛藻,之后逐渐过度到投饵量为100%的角毛藻,5~7天后投喂外塘的虾塘水,上午投喂5cm高度的虾塘水,下午5cm投喂5cm高度的虾塘水,并适当投喂1顿人工单胞藻,若首顿虾塘水投喂后3~5h肉眼可辨有明显变清趋势,可适当增加下一顿的投喂
量。
[0010]其中,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当稚贝的壳长为1~1.5cm之前,每半月全换水1次;当稚贝的壳长为1.5cm以后每半月排干一次水,排干后用1寸水泵喷洒冲洗沙面去除假粪及其他污物;若发现底质发黑按照4~5ml/m3的密度泼洒EM菌;若发现正常投喂情况下水体不清,除减投外,按照4~5ml/m3的密度泼洒乳酸菌进行调理;10月份以后在每次排干水后干露0.5h后,查看大竹蛏苗种在沙面上的气孔及伏沙情况,用水泵冲洗并进行疏苗,将培育池越冬的苗种数量控制在2000~2500ind/m2。
[0011]其中,所述冲洗及疏苗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操作时苗种的大小在排水口外管扎适合目数的网袋,首先从上而下朝着排水口用1寸水管冲洗沙层表面,完成之后以排水口为起点从下而上一道一道翻洗沙子,使沙层内的污物及苗种顺着一道道沟槽和水流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与暂养:5月1日前一个大潮汛来临时,采集壳长在8~12cm、斧足完好、外壳无破损、双壳开合有力的大竹蛏种贝,并将采集到的种贝放置在暂养池暂养;S2、催产:5月1日后第一次大潮汛来临时进行催产,先将暂养池内的水放干,阴干1~2h后,用进沙滤水至暂养池水位80cm,并打入20cm金藻,刺激种贝进行催产;S3、孵化:孵化池通过加入沙滤水调整受精卵密度至8~10ind/ml进行孵化,直至20~24h完全孵化变成D形幼虫;S4、浮游苗培育:将D形幼虫通过孵化池底部排出,并用300目收集袋收集D形幼虫移至浮游苗培育池,按照5~6ind/ml密度进行培育,培育期间每天上下午各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在50%,换水后即投喂金藻,上午2次,下午2次,每次间隔4h;S5、稚贝培育:选用海泥或黄泥中的一种作为附着底质,按照150g/m2打入浮游苗培育池内,当D形幼虫全部附着形成附着苗后倒池,将附着苗全部冲入100目筛绢网袋后,用80目圆筛过筛除去杂质后平均泼洒在稚贝培育池,培育密度为10~15g/m2,并投喂饵料,每日根据摄食情况增减投喂量;S6、苗种培育:当稚贝生长至4~6mm时开始进行苗种培育,将稚贝培育池的稚贝全部冲出洗干净,按照25~30g/m2密度均匀播种在苗种培育池,培育期间每天换水1次,换水后加入20~30cm高度的虾塘水;S7、外塘养殖:第二年3~4月份将苗种培育池的苗种全部冲出洗干净,通过4目圆筛过筛后按照1500~2000ind/m2均匀播种在室外养殖池;培育期间每天排进虾塘水2次,并根据虾塘水肥瘦及养殖池内水清的速度适当增减进水量,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沙层翻洗;养殖一个月后按照800ind/m2的密度进行疏苗操作,以控制养殖池内密度在800~1500ind/m2;S8、养成及起捕:第二年年底,大竹蛏壳长达到7cm以上时起捕上市,起捕方法为:选择晴好天气将养殖池的池水排干,干露2~3h后,在上沙面捡拾大竹蛏,或利用1寸水泵翻池捡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暂养池的要求如下:大小为20~30 m2的水泥池,水气齐全、进排水畅通,池底铺设粒径小于1mm的沙子,厚度为25~30cm,每日上午换水50%,随后打入金藻至池内10cm深,下午见水清则排水10cm,再打入同样金藻至池内10cm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催产日的选择为:与天文大潮日重合,即选择农历初一或十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竹蛏分步式水泥池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壳顶幼虫前期时,每次单一投喂金藻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杨平陈爱华张雨曹奕陈素华张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