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模组和洗烘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67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干模组和洗烘一体机,该烘干模组包括:下壳体,其设有第一转盘容纳区;转盘上壳体,其形成第二转盘容纳区,转盘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连接,以使至少部分第一转盘容纳区和第二转盘容纳区形成转盘容纳腔;转盘构件,其安装于转盘容纳腔内;转盘用于吸附和脱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其中,转盘的顶面与转盘上壳体的部分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气流通道;转盘的底面与下壳体的部分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与滚筒出气口连通,第一气流通道与滚筒进气口连通,以使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经由第二气流通道并穿过转盘到达第一气流通道。通过采用转盘吸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可提高烘干效率。可提高烘干效率。可提高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干模组和洗烘一体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的
,特别涉及一种烘干模组和洗烘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在人们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追求愈加高涨、城市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等因素的助推下,洗烘一体机横空出世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洗烘一体机尤其适合梅雨季节时期的南方家庭、空气质量差不适合户外晒衣的北方家庭,以及想要衣物即洗即穿或追求衣物更加蓬松舒适的使用人群。
[0003]现有的洗烘一体机的烘干系统利用蒸发器对洗烘机内筒的潮湿空气进行加热吸湿,得到高温空气之后,再重新进入洗烘机内筒,从而使衣物中的水分得以蒸发。但是,蒸发器的整体温度一致,在潮湿空气蒸发的过程中,蒸发器对潮湿空气的吸湿能力下降,导致吸湿效率低、烘干时间长,功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烘干模组和洗烘一体机,通过转盘吸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使湿循环气流可变为干燥循环气流,干燥循环气流通过滚筒进气口进入滚筒内,与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可以避免采用蒸发器带来的对潮湿空气的吸湿能力下降。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烘干模组,包括:下壳体,其设有第一转盘容纳区;转盘上壳体,其形成第二转盘容纳区,转盘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连接,以使至少部分第一转盘容纳区和第二转盘容纳区形成转盘容纳腔;转盘构件,其安装于转盘容纳腔内;转盘构件包括转盘,转盘用于吸附和脱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其中,转盘的顶面与转盘上壳体的部分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气流通道;转盘的底面与下壳体的部分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与滚筒出气口连通,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与滚筒进气口连通,以使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经由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并穿过转盘到达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包括循环模组下壳体,循环模组下壳体内设有循环风机容纳区,循环风机容纳区与第一转盘容纳区或第二转盘容纳区连通;其中,循环风机安装于循环风机容纳区内,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与滚筒出气口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还包括转盘下壳体,转盘下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转盘容纳区,所述第一转盘容纳区内设有第一分隔件,以将第一转盘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区;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除湿区连通。
[0010]进一步地,烘干模组还包括:再生模组,其安装至转盘上壳体的再生模组容纳部;
再生模组位于转盘的一侧,以作用于转盘再生区对转盘吸附的水分进行脱附;其中,再生模组内具有气流空间,以形成第三气流通道;转盘的另一侧与转盘下壳体的再生区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四气流通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还包括冷凝模组下壳体和再生风机安装部,再生风机安装于再生风机安装部,冷凝模组下壳体设有冷凝器容纳区,冷凝器容纳区分别与第四气流通道和再生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再生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三气流通道连通;再生气流经再生风机抽取送入第三气流通道,经过再生模组并穿过转盘到达第四气流通道,变成湿热的再生气流;湿热的再生气流依次进入冷凝器和再生风机,以形成闭路循环的再生气流。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设为一体化。
[0013]进一步地,循环模组下壳体、转盘下壳体、冷凝模组下壳体和再生风机安装部一体化成型。
[0014]进一步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与滚筒出气口柔性连接;和/或转盘上壳体与滚筒进气口柔性连接,以使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与滚筒进气口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件设为沿转盘下壳体的径向设置,以使除湿区和再生区均为大体扇形空间;其中,除湿区的面积可设为再生区的面积2

3倍。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件至少包括第一分隔体和第二分隔体,第一分隔体和第二分隔体均沿转盘下壳体的径向设置,第一分隔体和第二分隔体的一端均与转盘下壳体的侧内壁连接,第一分隔体和第二分隔体的另一端相交于转盘下壳体的中心区域,以使所述第一分隔件大致呈V形;第一分隔体和第二分隔体的相交处为圆弧过渡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壳体设有第二分隔件,以将转盘上壳体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模组安装区;第二分隔件与第一分隔件相对设置,转盘位于第二分隔件与第一分隔件之间。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洗烘一体机,包括:滚筒,其设有滚筒进气口和滚筒出气口,滚筒进气口和滚筒出气口分别设置于滚筒旋转轴的相对两端;以及所述的烘干模组;其中,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与滚筒出气口连通,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与滚筒进气口连通;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经由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并穿过转盘到达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以形成干燥气流;其中,转盘用于吸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转盘吸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使湿循环气流可变为干燥循环气流,干燥循环气流通过滚筒进气口进入滚筒内,与衣物充分接触,提高烘干效率,降低能耗,可以避免采用蒸发器带来的对潮湿空气的吸湿能力下降。
[0022]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分流件环绕设于壳体组件的底壁上,可对流入气流通道的湿循环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靠近圆心的区域,另一部分则进入靠近转盘外周的区域,使得流入气流通道的湿循环气流更分散和更均匀,气流与转盘可以更大面积地接触,可提高转盘的吸湿效率。
[0023]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烘干模组安装于洗烘一体机滚筒顶部,烘干模组采用水平布置的方式,也即转盘旋转轴、循环风机旋转轴、再生风机旋转轴都大致平行,且大致
垂直于洗烘一体机上壳/垂直于洗烘一体机滚筒的旋转轴,这样洗烘一体机整体高度取决于滚筒直径和置于滚筒上方的壳体组件的厚度,可最大限度减小洗烘一体机的整体尺寸。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烘干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的爆炸分解图;
[0026]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转盘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转盘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烘干模组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1]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循环模组下壳体);
[0032]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模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循环模组下壳体);
[0033]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其设有第一转盘容纳区;转盘上壳体,其形成第二转盘容纳区,转盘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连接,以使至少部分第一转盘容纳区和第二转盘容纳区形成转盘容纳腔;转盘构件,其安装于转盘容纳腔内;转盘构件包括转盘,转盘用于吸附和脱附湿循环气流中的水分;其中,转盘的顶面与转盘上壳体的部分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气流通道;转盘的底面与下壳体的部分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与滚筒出气口连通,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与滚筒进气口连通,以使滚筒内的湿循环气流经由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并穿过转盘到达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循环模组下壳体,循环模组下壳体内设有循环风机容纳区,循环风机容纳区与第一转盘容纳区或第二转盘容纳区连通;其中,循环风机安装于循环风机容纳区内,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与滚筒出气口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二气流通道或第一气流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还包括转盘下壳体,转盘下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转盘容纳区,所述第一转盘容纳区内设有第一分隔件,以将第一转盘容纳区分隔为除湿区和再生区;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除湿区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生模组,其安装至转盘上壳体的再生模组容纳部;再生模组位于转盘的一侧,以作用于转盘再生区对转盘吸附的水分进行脱附;其中,再生模组内具有气流空间,以形成第三气流通道;转盘的另一侧与转盘下壳体的再生区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四气流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还包括冷凝模组下壳体和再生风机安装部,再生风机安装于再生风机安装部,冷凝模组下壳体设有冷凝器容纳区,冷凝器容纳区分别与第四气流通道和再生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再生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三气流通道连通;再生气流经再生风机抽取送入第三气流通道,经过再生模组并穿过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传林李行杨志敏黄積佰刘通齐杭全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洛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