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唯立专利>正文

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23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结构包括出口翘板、通管、压舌、升力翼、旋翼、线盒,出口翘板上连接有通管,通管内转动配合有旋翼,旋翼与线盒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线盒上安装有压舌和升力翼,在助力体上安装有弹挡件和浮动装置,利用弹挡件和浮动装置在伸推袋上相配合,当气流继续从翘板末端呈直线延续性喷发,将会冲压在伸推袋和侧收板上,使得伸推袋压扁收缩在称盒上,并通过弹挡件将侧收板归拢至浮动装置下,推动浮动装置从伸推袋内释放出,顺利将气流承接向翼体上,避免形成隔断风幕。避免形成隔断风幕。避免形成隔断风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领域,特别的,是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多轴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在民用和工程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多轴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独特的飞行性能,决定了此类飞行器适合用于空中航拍和监控等,现有的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在使用时会出现以下弊端:
[0003]一般会将旋翼凝聚的气在通管内进行气流膨胀加速,借助扁平形的出口翘板高速射至升力翼上,但是当出口翘板高速射出气流后,该气流将会继续从翘板末端呈直线延续性喷发,使得在未到升力翼前,会形成隔断下方气流对冲的风幕,变相阻挡该气流过渡至升力翼的吸力面上,以致于升力翼无法拥有共同的压力面,造成难以获得更大的推力及升力分量,影响该装置飞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结构包括出口翘板、通管、压舌、升力翼、旋翼、线盒,所述出口翘板上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内转动配合有旋翼,所述旋翼与线盒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所述线盒上安装有压舌和升力翼,所述升力翼包括翼体、隔间、摆座、卡块、助力体,所述翼体和压舌连接在线盒上,且翼体底部连接有隔间,所述隔间内连接有摆座和卡块,所述卡块上设置有助力体。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力体包括弹挡件、称盒、浮动装置、伸推袋、侧收板、递进块,所述弹挡件通过伸推袋安装在侧收板内,所述侧收板和伸推袋通过递进块活动卡合在翼体上,所述递进块连接在卡块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推袋滑动配合在侧收板之间,且通过浮动装置间接配合在翼体上,保证气流的无缝衔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挡件包括卡位垫、弯钩、固定盘、折弓、倒把,所述卡位垫连接在弯钩和折弓上,且过渡配合在侧收板上,所述弯钩通过倒把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连接在伸推袋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钩连接在伸推袋上,且滑动配合在侧收板上,进一步推进后续进程的顺利进行。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装置包括堆叠叶、延送结构、护框、滑道、弹簧、挡块,所述堆叠叶通过弹簧连接在滑道上,且间接配合在挡块上,所述滑道通过延送结构和护框活动卡合在伸推袋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送结构包括限位件、顶柱、掰直角、隔兜、托塔,所述限位件通过顶柱间接配合在滑道之间,所述顶柱上连接有托塔,所述托塔通过掰直角和隔兜滑动配合在弹簧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定架、连扣、下沉圈、套框、滚珠,所述
定架连接在下沉圈和托塔之间,且通过连扣过渡配合在套框上,所述下沉圈和套框通过滚珠活动卡合在顶柱上,所述连扣滑动配合在滑道之间。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在助力体上安装有弹挡件和浮动装置,利用弹挡件和浮动装置在伸推袋上相配合,当气流继续从翘板末端呈直线延续性喷发,将会冲压在伸推袋和侧收板上,使得伸推袋压扁收缩在称盒上,并通过弹挡件将侧收板归拢至浮动装置下,推动浮动装置从伸推袋内释放出,顺利将气流承接向翼体上,避免形成隔断风幕。
[0015]2、本专利技术由于倒把受固定盘支撑,会给予折弓一个到达预定位置的直接受力,使其以满弓状态射出瞬间过程产生的偏移,能直接反向收合侧收板向下,确保侧收板的倾斜角度得以微调,便于承接直面冲击的气流。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顶柱为圆顶子弹头,其轮廓能配合托塔斜坡导向面会更加圆滑的移动,加强护框呈半圆形延伸放卷至翼体上,起到气流延伸方向的一个指向性切换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升力翼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助力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弹挡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浮动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延送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限位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翘板

1、通管

2、压舌

3、升力翼

4、旋翼

5、线盒

6、翼体

41、隔间

42、摆座

43、卡块

44、助力体

45、弹挡件

451、称盒

452、浮动装置

453、伸推袋

454、侧收板

455、递进块

456、卡位垫

511、弯钩

512、固定盘

513、折弓

514、倒把

515、堆叠叶

531、延送结构

532、护框

533、滑道

534、弹簧

535、挡块

536、限位件

2a1、顶柱

2a2、掰直角

2a3、隔兜

2a4、托塔

2a5、定架

a11、连扣

a12、下沉圈

a13、套框

a14、滚珠

a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结构包括出口翘板1、通管2、压舌3、升力翼4、旋翼5、线盒6,所述出口翘板1上固定连接有通管2,所述通管2内转动配合有旋翼5,所述旋翼5与线盒6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所述线盒6上安装有压舌3和升力翼4,所述升力翼4包括翼体41、隔间42、摆座43、卡块44、助力体45,所述翼体41和压舌3焊接连接在线盒6上,且底部固定连接有隔间42,所述隔间42内插嵌连接有摆座43和卡块44,所述卡块44上设置有助力体45,所述助力体45包括弹挡件451、称盒452、浮动装置453、伸推袋454、侧收板455、递进块456,所述弹挡件451通过伸推袋454安装在侧收
板455内,所述侧收板455和伸推袋454通过递进块456活动卡合在翼体41上,所述递进块456铰接连接在卡块44上,所述伸推袋454为褶皱结构,滑动配合在侧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出口翘板(1)、通管(2)、压舌(3)、升力翼(4)、旋翼(5)、线盒(6),所述出口翘板(1)上连接有通管(2),所述通管(2)内转动配合有旋翼(5),所述旋翼(5)与线盒(6)之间采用电性连接的方式相配合,所述线盒(6)上安装有压舌(3)和升力翼(4),所述升力翼(4)包括翼体(41)、隔间(42)、摆座(43)、卡块(44)、助力体(45),所述翼体(41)和压舌(3)连接在线盒(6)上,且翼体(41)底部连接有隔间(42),所述隔间(42)内连接有摆座(43)和卡块(44),所述卡块(44)上设置有助力体(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体(45)包括弹挡件(451)、称盒(452)、浮动装置(453)、伸推袋(454)、侧收板(455)、递进块(456),所述弹挡件(451)通过伸推袋(454)安装在侧收板(455)内,所述侧收板(455)和伸推袋(454)通过递进块(456)活动卡合在翼体(41)上,所述递进块(456)连接在卡块(4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推袋(454)滑动配合在侧收板(455)之间,且通过浮动装置(453)间接配合在翼体(4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线电源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挡件(451)包括卡位垫(511)、弯钩(512)、固定盘(513)、折弓(514)、倒把(515),所述卡位垫(511)连接在弯钩(512)和折弓(514)上,且过渡配合在侧收板(455)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唯立
申请(专利权)人:林唯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