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及连续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20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及连续模,包括:步骤S1:出模;采用连续排样一次出模至少两片板材坯件,形成第一状态产品;步骤S2:第一次折弯;形成带有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第二状态产品;步骤S3:矫正;对第二状态产品上的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平面度以及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与相应的保持边的垂直度进行矫正;步骤S4:冲圆形孔;对经步骤S3矫正后的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上冲压圆形孔,以形成第三状态产品;步骤S5:冲腰型孔;对保持边冲压腰型孔,以形成第四状态产品;步骤S6:第二次折弯;成带有第一U型折弯和第二U型折弯的第五状态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型过程中的残次率。产品成型过程中的残次率。产品成型过程中的残次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及连续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及轨道车辆部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及连续模。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于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类成形零件的整体框架接近于U型,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A面和D面的垂直度,C面和的D面平行度以及C面和B面的垂直度是整个生产制造中的重要控制部分。在生产制造中若A面和D面的垂直度不能保证,三个行位公差的变化对转向托架零件的其他尺寸影响较大,从而影响转向托架零件合格率。
[0003]上述结构比较复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冲头对样模进行多次冲裁,且转向托架产品对垂直度、平行度以及孔的位置的要求较高,且因板材较厚,为了保证产品的垂直度、平行度,需要先冲孔后落料,稍有偏差,整个零件就不能运用,造成较高的不合格率。
[0004]故而为了满足零件尺寸、精度的要求,现有的冲压模具需要横梁进行定位和导向,且每一个工序对应模具上的一个工位,需要每一个样模的方向、位置均相同才能保证产品的精度,因此常规冲压工艺只能采用横梁带料,一模一穴的工艺,如图1所示。
[0005]上述冲压工艺经实际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0006]1.带料点放在横梁上,连接筋比较窄,成型时靠近连接筋的单边受力,材料受力不均匀,会导致产品扭曲,尺寸不稳定,从而导致产品的不合格率增加,也即残次率较高,若尺寸不良的产品流到客户处被装车,很有可能造成汽车转向功能异常,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0007]2.常规的冲压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连接筋以外的材料经过多次冲裁,只能采用横梁带料,一模一穴的排模方式;其中横梁带料:横梁带动样模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操作(在后续工序中横梁还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一模一穴的排模方式:每一个工序对应模具上的一个工位,因此需要每一个样模的方向、位置均相同才能保证产品的精度;常规冲压工艺横梁带料,一模一穴的排模方式,材料的利用率较低,导致产品单价较高,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
[0008]3.按照常规工艺开发上述产品,因为产品的形状结构比较复杂,一次性将样模冲裁下来,会造成产品的变形或较高的易损程度;因此需要对样模进行多次冲裁、再进行后续的折弯、打孔、成型工艺,所有的工序在一个模具上完成,模具冲床设备吨位、工作台面较大,且占用空间较大,操作过程繁琐,生产工时较长。
[0009]4.现有工艺中采用的模具只能进行特定转向托架的制造,具有专用性,不能进行其他零件的生产制造,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以解决降低产品成型过程
中的残次率的技术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连续模,以解决降低产品成型过程中的残次率的技术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是这样实现的:
[0013]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包括:
[0014]步骤S1:出模;采用连续排样一次出模至少两片板材坯件,形成第一状态产品;
[0015]步骤S2:第一次折弯;对第一状态产品上预设的第一次折弯边线进行折弯,形成带有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第二状态产品;
[0016]步骤S3:矫正;对第二状态产品上的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平面度以及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与相应的保持边的垂直度进行矫正;
[0017]步骤S4:冲圆形孔;对经步骤S3矫正后的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上冲压圆形孔,以形成第三状态产品;
[0018]步骤S5:冲腰型孔;对保持边冲压腰型孔,以形成第四状态产品;
[0019]步骤S6:第二次折弯;对第四状态产品上预设的U型折弯线进行折弯,形成带有第一U型折弯和第二U型折弯的第五状态产品;其中
[0020]步骤S1、步骤S2和步骤S3按序进行,且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不分先后顺序地位于步骤S3之后。
[0021]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按序进行。
[0022]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的出模包括:
[0023]步骤S11:连续排样;料模斜排形成中间具有辅料连接的两片板材坯件;
[0024]步骤S12:裁切;对连续排样出来的两片板材坯件之间的辅料切除以形成单独的两片第一状态产品。
[0025]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中的两片板材坯件背靠背排布;以及
[0026]两片所述板材坯件的背面上圆弧凸起错位分布。
[0027]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采用适配的且均为仿形结构的压料板和折弯下模来形成所述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
[0028]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形成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同时进行H边的折弯。
[0029]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采用上下冲压矫正装置对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平面度进行矫正;以及
[0030]所述上下冲压矫正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上模矫正单元和下模矫正单元;所述上模矫正单元和下模矫正单元分别适于与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上下端面抵接。
[0031]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矫正单元和下模矫正单元分别包括呈阵列式分布的多个区域矫正块。
[0032]在本专利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矫正单元配合可活动的滑块来实现对于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分别对应的保持边的夹紧限位。
[0033]本专利技术的板材转向托架成型连续模是这样实现的:
[0034]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连续模,用于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包括:
[0035]按序排布的第一次折弯冲床和矫正冲床,以及位于矫正冲床后端的不分先后顺序
排布的圆形孔冲床、腰型孔冲床和第二次折弯冲床。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及连续模,一次出模至少两片板材坯件来形成第一状态产品,两片第一状态产品中间有辅料连接,这样的排样方式能充分利用产品中间的废料,提高整体料带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型产品的综合成本。
[0037]再者,多个工序涉及的冲床单动冲压,不仅稳定性提高,且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来适应性地调整不同冲床之间的使用顺序,从而通过工序之间的操作顺序的调整来提高产品的成型精度。
[0038]此外,拆分的工序多机连动的状态下可以实现多个产品的同步加工,从而提高产品成型加工的效率。且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工序设备来说,使用的灵活度更强。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板材撰写托架成型工艺中的排样方式;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后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4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中的排样方式;
[004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中的两片板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出模;采用连续排样一次出模至少两片板材坯件,形成第一状态产品;步骤S2:第一次折弯;对第一状态产品上预设的第一次折弯边线进行折弯,形成带有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第二状态产品;步骤S3:矫正;对第二状态产品上的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的平面度以及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与相应的保持边的垂直度进行矫正;步骤S4:冲圆形孔;对经步骤S3矫正后的第一折弯边和第二折弯边上冲压圆形孔,以形成第三状态产品;步骤S5:冲腰型孔;对保持边冲压腰型孔,以形成第四状态产品;步骤S6:第二次折弯;对第四状态产品上预设的U型折弯线进行折弯,形成带有第一U型折弯和第二U型折弯的第五状态产品;其中步骤S1、步骤S2和步骤S3按序进行,且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不分先后顺序地位于步骤S3之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步骤S5和步骤S6按序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出模包括:步骤S11:连续排样;料模斜排形成中间具有辅料连接的两片板材坯件;步骤S12:裁切;对连续排样出来的两片板材坯件之间的辅料切除以形成单独的两片第一状态产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材转向托架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的两片板材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利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