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是操作工序简单、高效、可靠的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实施第一次初插打,让钢管桩进入江河床岩石层中固定;b、其次,利用冲击钻机从钢管桩内部对江河床岩石层进行冲击成孔道,直至设计的入岩深度、并清渣;c、进行钢管桩的二次插打,确保钢管桩底部达到引孔道的底部标高位置;d、利用漏斗从钢管桩内部采用级配碎石进行填充,用冲击锤对所填级配碎石进行冲击挤压密实,使桩身和孔位填充密实,确保钢管桩基础的稳定性;e、在所述的钢管桩上进行钢管桩连接杆系、钢管桩顶承重梁、支撑横梁、贝雷梁支撑架、成型桥面板、栏杆的结构施工。尤其适用于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之中。尤其适用于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之中。尤其适用于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高速公路项目持续处于施工高峰态势,其中大量的中特大桥梁工程跨越江河湖泊,两岸交通受阻、施工便道无法直接进入,而桥梁工程的桩基、承台、墩柱工程处于江河之中或两岸边缘水域中。为了实现施工平面布置、将江河之中的桥梁部份及两岸的施工区域贯通和连接成整体、实现交通运输保障,打通江河之上的施工便道和施工平台极为重要与关键。因此,在设计桥梁旁边的江河之上就须要架设跨江河的施工便道钢栈桥,作为贯通江河两岸的施工通道。如何提高工效、保进度、节约投资、保安全,而便道钢栈桥管桩如何快速入岩的更好更优的关键施工系统,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
[0003]申请号为CN202010151269.5的专利技术专利“大直径锁扣钢管桩入岩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旋挖钻预成孔;钢管桩制桩;钢管桩沉桩至岩面上30cm;旋挖钻桩芯掏土;潜孔锤入岩3m;旋挖钻桩芯掏土完成后,通过钻杆将锤头缓缓放入桩芯,在桩内先反转潜孔锤,将管内剩余的松散土层吹完,待锤头接触到桩内箍且发出清脆的响声后,正转将翼翅打开,此时将4
‑
5台空压机全部打开,风压不小于1.4Mpa,转速3
‑
4r/min;钢管桩在锤头钻进时同步跟进,当吹出的渣状由黄色泥渣变为灰色岩粉且下沉速度明显降低时,记录为钢管桩入岩顶标高,直至潜孔锤入岩3m停止。该专利主要工艺:先引孔、钢管桩顺孔插到岩层面、二次引孔吹清孔、钢管桩跟进。上述方案存在:一、要进行两次引(孔易错位、工序繁锁);二、二次引孔时钢管桩底无法密闭;三、没有填充处理钢管桩底部的加固措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工序简单、高效、可靠的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实施第一次初插打,让钢管桩进入江河床岩石层中固定;b、其次,利用冲击钻机从钢管桩内部对江河床岩石层进行冲击成孔道,直至设计的入岩深度、并清渣;c、再进行钢管桩的二次插打,确保钢管桩底部达到引孔道的底部标高位置;d、利用漏斗从钢管桩内部采用级配碎石进行填充,并用冲击锤对所填级配碎石进行冲击挤压密实,使桩身和孔位填充密实,确保钢管桩基础的稳定性;e、在所述的钢管桩上进行钢管桩连接杆系、钢管桩顶承重梁、支撑横梁、贝雷梁支撑架、成型桥面板、栏杆的结构施工。
[0006]进一步的是,步骤e中,所述钢管桩顶部设置有钢管桩顶承重梁,钢管桩顶承重梁设置于支撑横梁底部。
[0007]进一步的是,步骤d中,漏斗设置于冲击钻机上。
[0008]进一步的是,步骤e中,支撑横梁为贝雷梁。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很好的实现了便道钢栈桥管桩快速
入岩的效果。即第一次初插打穿过泥土层进入强风化层;然后对岩层引孔到设计入岩深度,利用冲击钻机从钢管桩内部进行冲击成孔道到设计的入岩深度、清渣;再进行钢管桩二次插打,确保钢管桩底部达到引孔道的底部标高位置;然后从钢管桩内部采用级配碎石进行填充,并用冲击夯对所填碎石进行冲击挤压密实,使桩身和孔位填充密室,提高钢管桩基础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之中。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钢栈桥设计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钢栈桥钢管桩入岩引孔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钢栈桥钢管桩内填充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钢栈桥钢管桩内填充夯实示意图。
[0014]图中标记为:江河床岩石层1、江河水2、钢管桩3、钢管桩连接杆系4、钢管桩顶承重梁5、支撑横梁6、贝雷梁支撑架7、成型桥面板8、栏杆9、冲击钻机10、冲击破碎装置11、漏斗12、级配碎石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实施第一次初插打,让钢管桩3进入江河床岩石层1中固定;b、其次,利用冲击钻机10从钢管桩3内部对江河床岩石层1进行冲击成孔道,直至设计的入岩深度、并清渣;c、再进行钢管桩3的二次插打,确保钢管桩底部达到引孔道的底部标高位置;d、利用漏斗12从钢管桩3内部采用级配碎石13进行填充,并用冲击锤对所填级配碎石13进行冲击挤压密实,使桩身和孔位填充密实,确保钢管桩基础的稳定性;e、在所述的钢管桩3上进行钢管桩连接杆系4、钢管桩顶承重梁5、支撑横梁6、贝雷梁支撑架7、成型桥面板8、栏杆9的结构施工。
[0017]常规的先引孔后插钢管桩施工方法系统,成孔孔径大于桩径的问题,会发生钻孔垮塌和重复破碎的情况;常规先引孔并在水中填充砼后再栽桩的施工方法,人员机具会进入水下作业等问题。常规的施工方法工序多、工效慢、成本高、不环保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为了让钢管桩3与支撑横梁6之间的连接端更稳固,优选如下方案:所述钢管桩3顶部设置有钢管桩顶承重梁5,钢管桩顶承重梁5设置于支撑横梁6底部。优选在所述支撑横梁6顶部设置有成型桥面板8。进一步的,还可以选择在所述支撑横梁6上设置有冲击钻机10,所述冲击破碎装置11设置于冲击钻机10上。为了支撑横梁6可以在保证稳定性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的轻量化,优选所述支撑横梁6为贝雷梁。优选支撑横梁6内设置有贝雷梁支撑架7。
[0018]为了便于将级配碎石13输入到冲击破碎装置11在江河床岩石层1上冲击得到的凹坑内,优选冲击钻机10上设置有漏斗12,级配碎石13通过漏斗12输入即可。其中,优选采用履带吊机与冲击钻机配合作业,实现施工推进。利用冲击钻机10从钢管桩3内部对江河床岩石层进行冲击成孔道到设计的入岩深度、并清渣。
[0019]为了获得更优的冲击效果,优选冲击破碎装置11为冲击锤。为了钢管桩3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优选相邻的钢管桩3之间设置有钢管桩连接杆系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道钢栈桥管桩入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实施第一次初插打,让钢管桩(3)进入江河床岩石层(1)中固定;b、其次,利用冲击钻机(10)从钢管桩(3)内部对江河床岩石层(1)进行冲击成孔道,直至设计的入岩深度、并清渣;c、再进行钢管桩(3)的二次插打,确保钢管桩底部达到引孔道的底部标高位置;d、利用漏斗(12)从钢管桩(3)内部采用级配碎石(13)进行填充,并用冲击锤对所填级配碎石(13)进行冲击挤压密实,使桩身和孔位填充密实,确保钢管桩基础的稳定性;e、在所述的钢管桩(3)上进行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华猛,周泽兵,齐建,吴超,张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