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制扁钢出口导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94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所述出口导卫安装在轧机出口处,所述出口导卫包括盒体、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条,所述盒体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上夹板位于所述下夹板的上方,在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夹条,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两个所述夹条所围成的空间用于为所述扁钢的移动提供导向。该出口导卫通过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条的组合形成扁钢的移动通道,通过更换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的夹条实现不同规格扁钢对出口导卫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出口导卫的共用性,减少轧线更换频次,通过该设计使现场的出口导卫数量减少3/4,极大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轧制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制扁钢出口导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轧制扁钢出口导卫。

技术介绍

[0002]产品规格:设计的年产量为40万吨,生产钢种有SiMn系、CrMn系、CrV系、CrMnB系弹簧扁钢,以及中低碳碳素合金钢、工具钢和合结钢。主打生产弹簧扁钢,具备轧制普通圆弧扁钢、直角扁钢、矩形圆角扁钢、双槽扁钢和方钢的能力。。
[0003]通过扁棒连轧线轧制的扁钢的尺寸种类较多,按产品大纲估算约有3000个左右的不同宽度和不同厚度的尺寸。比如普通圆弧扁钢的规格为:厚度8

40mm*宽度60

150mm。在现有技术中,出口导卫由上下两个夹板组成,在轧制扁钢时需要选用适当内空尺寸的出口导卫,装配时要借助轧机导卫梁通过塞垫铁的方式紧固导卫,由于上下两个夹板尺寸固定无法调整,导致一个出口导卫只有一个内空尺寸,而扁钢规格多,需要对应尺寸的导卫也多,通常厚度5mm左右、宽度10mm左右的扁钢共用一个出口导卫,每架轧机的配置40个左右的出口导卫。按某扁棒厂的实际道次为12架左右轧机计算,理论需要出口导卫的数量为480个,数量非常之多,造成现场需要储备大量的导卫,极大地增加了库存成本,以及用于存放出口导卫的厂房面积。出口导卫由上下两块夹板组装而成,装配不方便,导卫需要垫铁卡在导卫梁上,且轧制过程中容易松动,造成轧制事故,众多的出口导卫装配繁琐、更换频繁。如果进一步提高出口导卫的共用性能够减少出口导卫的数量,但出口导卫与轧件之间的间隙变大,轧制弯曲度会增加,因此共用性不能无限提高。
[0004]因此,需要一种轧制扁钢出口导卫,提高出口导卫的共用性,减少轧线更换频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制扁钢出口导卫,该出口导卫提高了重复使用率,减少现场导卫库存,装配和更换更加方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所述出口导卫安装在轧机出口处,所述出口导卫包括盒体、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条,其中,所述盒体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上夹板位于所述下夹板的上方,在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夹条,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两个所述夹条所围成的空间用于为所述扁钢的移动提供导向。
[0008]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还包括底座,所述盒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为梯形台结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宽度与下表面的宽度一致,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长度小于下表面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盒体包括顶板、两个侧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一个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和另一个所述侧板依次连接;优选地,顶板、两个侧板和底板为一体结构。
[0010]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上夹板的宽度和所述下夹板的宽度一致,所述上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下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上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均为0~5mm,所述下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均为0~5mm;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H1,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所述夹条的高度之和为H3,H1与H3的最大值之差大于等于10mm;两个所述侧板的厚度为20mm~50mm;所述上夹板的长度为500mm~1200mm、厚度为20mm~50mm;所述下夹板的长度为500mm~1200mm、厚度为20mm~50mm。
[0011]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顶板的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用于安装吊装螺栓;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用于安装紧固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螺栓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栓孔的周围。
[0012]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夹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在所述上夹板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吻合,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配合能够使所述上夹板与所述夹条卡接。
[0013]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夹条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在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吻合,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能够使所述下夹板与所述夹条卡接。
[0014]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上夹板靠近所述轧机的一端连接有舌头,所述舌头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舌头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夹板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20
°
~160
°
;优选地,所述舌头与所述轧机的轧辊之间的距离为10mm~50mm。
[0015]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夹条的高度为30mm、35mm、40mm和45mm中的一种,所述夹条的宽度为20mm、25mm、30mm和35mm中的一种。
[0016]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两块所述侧板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向所述盒体内凸起的耐磨块;优选地,所述耐磨块的高度为2mm~5mm。
[0017]一种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该出口导卫通过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条的组合形成扁钢的移动通道,通过更换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的夹条实现不同规格扁钢对出口导卫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出口导卫的共用性,减少轧线更换频次,通过该设计使现场的出口导卫数量减少3/4,极大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轧制效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装配有底座的盒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下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夹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夹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夹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盒体;2上夹板;3下夹板;4夹条;5底座;6顶板;7侧板;8底板;9第一螺栓孔;10第二螺栓孔;11第一凸起;12第一凹槽;13第二凸起;14第二凹槽;15舌头;16耐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专利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所述出口导卫安装在轧机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导卫包括盒体、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条,其中,所述盒体为两侧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上夹板位于所述下夹板的上方,在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夹条,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两个所述夹条所围成的空间用于为所述扁钢的移动提供导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盒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为梯形台结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宽度与下表面的宽度一致,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长度小于下表面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顶板、两个侧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一个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和另一个所述侧板依次连接;优选地,顶板、两个侧板和底板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的宽度和所述下夹板的宽度一致,所述上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下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所述上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均为0~5mm,所述下夹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均为0~5mm;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H1,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所述夹条的高度之和为H3,H1与H3的最大值之差大于等于10mm;两个所述侧板的厚度为20mm~50mm;所述上夹板的长度为500mm~1200mm、厚度为20mm~50mm;所述下夹板的长度为500mm~1200mm、厚度为20mm~5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制扁钢的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文强肖变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