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878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装置及系统,应用于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其中,废油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分离装置、计重单元及主控板;箱体包括本体、过滤装置和热导流板,热导流板的底部设有的引流管;扰流板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流孔,扰流板将壳体的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排水盒,排水盒的内部设有排水管,第二腔体顶侧开设有排油阀;主控板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和定位单元,热导流板、加热单元、通信单元和定位单元均与处理单元电连接。以此解决了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在使用时分离效果差,难以大批量和高强度的对餐厨垃圾进行油水分离,并且分离后的废油和残渣处理困难的问题。废油和残渣处理困难的问题。废油和残渣处理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水分离器的
,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餐饮服务业迅速发展,导致餐厨垃圾大量产生,垃圾中含有大量高浓度植物油脂废水。而此类含有污水不同于含烃类石油废水,因为油脂经过高温处理和剧烈搅拌、混合,其在废水中的成分和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该种废水直接排放到城市生活污染管网,油脂容易黏附在管壁上易使管道堵塞,且难以疏通,给城市市政管理部门造成巨大负担。若油脂废水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不仅会造成氧化池内充氧困难,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使处理负荷降低,出水水质变差;而且是一种资源浪费。
[0003]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在使用时分离效果差,难以大批量和高强度的对餐厨垃圾进行油水分离,并且分离后的废油和残渣处理困难。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在使用时分离效果差,难以大批量和高强度的对餐厨垃圾进行油水分离,并且分离后的废油和残渣处理困难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分离装置、计重单元及主控板。
[0006]其中,箱体包括本体、过滤装置和热导流板,过滤装置和热导流板分别设于本体的内腔,且过滤装置处于热导流板的上方,热导流板的底部设有的引流管;
[0007]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与本体的内壁连接并设于热导流板的下方;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扰流板,扰流板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流孔,扰流板将壳体的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引流管的一端伸入第一腔体内,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排水盒,排水盒的底部与第二腔体连通,排水盒的内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贯穿壳体底部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第二腔体顶侧开设有排油阀;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单元;计重单元包括称重器及容置桶,称重器用于对容置桶进行称重,容置桶通过管道与排油阀连通;主控板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和定位单元,热导流板、加热单元、通信单元和定位单元均与处理单元电连接。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热单元为加热管,加热管与第一腔体的内壁连接和/或与第二腔体的内壁连接。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腔体内壁和/或第二腔体的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单元连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热导流板包括倾斜设置的导向板和设置在导向板上的排状加热丝,导向板的底部与引流管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废渣称重单元,废渣称重单元与处理单元电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与处理单元电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腔体的底部连通有清洗管,清洗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清洗管开合的控制阀。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腔体的内部设置有导板,导板位于引流管的正下方。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的盖体。
[0016]第二方面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多个废油回收处理装置,处理单元通过通信单元与服务器通信连接。
[0017]有益效果:
[0018]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处理装置时,首先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热导流板发热,并将热量传导到过滤装置;再将餐厨垃圾倒入过滤装置,倒入过滤装置中的餐厨垃圾经过滤,经过热导流板引流后通过引流管进入到分离装置对应的第一腔体内。在废液进入到第一腔体内时,会携带一定的气泡,并且废液携带较强的冲击力会搅动已在第一腔体内静置的废液;设置扰流板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气泡,同时降低废液进入第一腔体内时的冲击力,使得进入第一腔体内的废液可以初步油水分离。进入到第一腔体内的废液经初步静置达到部分油水分离后,通过限流孔进入到第二腔体进行静置油水分离;其中,通过扰流板将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分开,可以提升废液在第二腔体的油水分离效果。可以清楚的是,废液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废液中油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废液静置后上层的废油即可从设置在第二腔体顶侧的排油阀排出;同时,第二腔体内底部的废水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排水盒内,由排水管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排水管顶部的水平高度应低于排油阀的底部水平高度;并且,在使用该废油回收处理装置之前,应在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和排水盒内提前加入水,防止未经静的废液直接进入到排水盒内,部分未经分离的废油从排水盒内经排水管排出。
[0019]为了提升废液的油水分离效果,需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设置加热单元,以防止废液中的废油凝固阻挡限流孔。通过排油阀排出的废油经管道进入到容置桶内,经称重器称重判断废油是否需要转移,在容置桶内的废油需要转运时,通过通信单元向服务器发送转运提示。通过实现废油回收处理装置的联网,可以远程监控废油回收处理装置的工作状态,在废油回收处理装置的废油需要转运时,与废油回收处理装置通信连接的服务器即可根据定位单元获取废油回收处理装置的具体位置,即可派人对废油或废渣进行回收清理;以此解决了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在使用时分离效果差,难以大批量和高强度的对餐厨垃圾进行油水分离,并且分离后的废油和残渣处理困难的问题。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
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废油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废油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废油回收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废油回收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27]图标:100

废油回收处理装置;101

箱体;102

分离装置;103

计重单元;104

主控板;105

本体;106

过滤装置;107

热导流板;108

引流管;109

壳体;110

扰流板;111

限流孔;112

第一腔体;113

第二腔体;114

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分离装置、计重单元及主控板;其中,所述箱体包括本体、过滤装置和热导流板,所述过滤装置和热导流板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内腔,且所述过滤装置处于所述热导流板的上方,所述热导流板的底部设有的引流管;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本体的内壁连接并设于所述热导流板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流孔,所述扰流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排水盒,所述排水盒的底部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排水盒的内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腔体顶侧开设有排油阀;所述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均设置有加热单元;所述计重单元包括称重器及容置桶,所述称重器用于对所述容置桶进行称重,所述容置桶通过管道与所述排油阀连通;所述主控板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热导流板、加热单元、通信单元和定位单元均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废油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连接和/或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江泽玺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