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877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转炉上设置滑板进行挡渣,出钢前2~3min打开钢包底吹氩气;出钢时,在钢水达到钢包量三分之一时,依次加入石灰粉2.0~2.8kg/t、石英砂0.2~0.4kg/t和萤石球0.4~0.6kg/t;当出钢量达到80%时关闭底吹氩气,同时向转炉内投入挡渣锥;出钢结束后进行测温、取样、定氧,然后吊去RH工序;控制到达RH工序时钢水温度在1610~1630℃,钢水氧含量为400~600ppm;在RH处理结束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喷溅量的下降减少了钢铁料损失,增加余热回收的同时基本解决了高温熔体溢流而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温熔体溢流而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温熔体溢流而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炼钢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连铸在浇铸汽车板过程中,因上部分钢水与顶渣接触,受顶渣氧化性较强和渣中夹杂物多的影响,使与顶渣接触的上部分钢水被污染,影响了上层钢水质量,为了保证浇筑钢坯的质量,会在浇余部分钢水时提前将钢包吊离。对于浇余后的钢水和余渣采用节约钢铁料耗和热量的方法:连铸浇余回收法对余热和钢料进行回收。但是当浇余钢水倒进铁水灌内时,顶渣中的含氧物质会与铁水中的碳产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的排出带动铁水包上层泡沫渣涌出铁水罐,容易导致高温熔体溢流而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而且大量泡沫渣喷出也会导致钢铁料的损失,也会削弱浇余回收工艺的效果。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在浇余钢水倒进铁水灌内时,会出现冒渣喷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在浇余钢水倒进铁水灌内时,避免冒渣喷溅的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在转炉上设置滑板进行挡渣,出钢前2~3min打开钢包底吹氩气;
[0007]出钢时,在钢水达到钢包量三分之一时,依次加入石灰粉2.0~2.8kg/t、石英砂0.2~0.4kg/t和萤石球0.4~0.6kg/t;
[0008]当出钢量达到80%时关闭底吹氩气,同时向转炉内投入挡渣锥;出钢结束后进行测温、取样、定氧,然后吊去RH工序;
[0009]控制到达RH工序时钢水温度在1610~1630℃,钢水氧含量为400~600ppm;
[0010]在RH处理结束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
[0011]具体的,出钢前2~3min打开钢包底吹氩气,吹氩气单管控制在700~900Nl/min,当加入的石灰粉、石英砂和萤石球熔化后调整底吹流量为单管控制在150~250Nl/min。
[0012]具体的,RH工序真空处理采用深脱碳模式进行,浸渍管提升氩气控制流量在130~150Nl/min,并打开钢包底吹氩,底吹流量控制在50~100Nl/min。
[0013]具体的,RH工序处理过程中,氧升温≤10%,脱氧后循环时间大于3分钟。
[0014]具体的,RH脱碳结束后,控制钢水氧含量为350~450ppm。
[0015]具体的,在RH处理结束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使钢水处理结束后碳含量在10ppm以下。
[0016]具体的,在RH处理结束后,添加铝粒0.2~0.3kg/t,铺撒在钢水顶渣表面。
[0017]具体的,在RH处理结束后,根据转炉终点氧的不同,待钢水液面平静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具体为:
[0018]当终点氧≤500ppm,加入50kg铝粒;
[0019]当终点氧500~600ppm加入60kg铝粒;
[0020]当终点氧600~700ppm加入70kg铝粒。
[0021]具体的,添加铝粒进行顶渣改质后,控制成分含量为CaO≥40%,Al2O3≤30%,T.Fe≤7%。
[0022]具体的,所述方法适合应用的生产钢种成分范围:C:≤0.0015%;Si:≤0.02%;Mn:≤0.15%;P:≤0.015%;S:≤0.012%;Al:0.025%

0.045%,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0023]转炉出钢第一次改渣:炉前放钢采用双挡渣模式,滑板挡渣+挡渣锥,并保证出钢口圆流、无散流状态,要求出钢时间在4min时;同时在钢水达到钢包量三分之一时加入石灰粉2.0~2.8kg/t、石英砂0.2~0.4kg/t和萤石球0.4~0.6kg/t;出钢结束根据转炉终点氧的不同,待钢水液面平静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0.3~0.45kg/t,要求加入的铝粒均匀铺撒在钢水表面;
[0024]出钢前2~3min要求提前打开钢包底吹氩气,驱赶钢包内空气,避免钢水吸氮,氩气阀门开度为100%,在上述方法中,在出钢过程中先后加入石灰粉、石英砂和萤石阶段钢包底吹采用大流量控制,单管控制在700~900Nl/min,当加入的改质物料熔化后调整底吹为小流量控制,单管控制在150~250Nl/min,待出钢量达到80%后关闭底吹氩气阀门,确保到达RH工位时温度在1610~1630℃,钢水氧含量为400~600ppm;
[0025]RH真空处理采用深脱碳模式进行生产,浸渍管提升氩气控制在130~150Nl/min,增大钢水循环流量,脱碳期间打开钢包底吹氩,对应浸渍管上升侧流量控制在50~100Nl/min,促进钢水循环,减少钢水在钢包内的死区,处理过程氧升温操作≤10%,脱氧后循环时间大于3分钟,脱碳结束钢水氧含量350~450ppm,加铝粒脱氧合金化,保证钢水处理结束碳含量在10ppm以下;
[0026]二次顶渣改质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在RH处理结束后,均匀添加铝粒0.2~0.3kg/t均匀铺撒在钢水顶渣表面,脱除顶渣余氧,顶渣改质后目标主要成分为CaO≥40%,Al2O3≤30%,T.Fe≤7%。
[0027]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得连铸浇余顶渣T.Fe平均含量由11.7%降低至6.5%,顶渣氧化性大大降低,喷溅炉数比例由72.72%降低15.5%,单次平均喷溅量由1.8t降低至0.4t。喷溅量的下降减少了钢铁料损失,增加余热回收的同时基本解决了高温熔体溢流而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并且使用的改渣料具有工艺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浇余钢水倒进铁水灌内的实况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浇余钢水倒进铁水灌内的实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提供了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在转炉上设置滑板进行挡渣,保证出钢口圆流、无散流状态,出钢前2~3min打开钢包底吹氩气,驱赶钢包内空气,避免钢水吸氮,氩气阀门开度为100%;
[0034]出钢时,在钢水达到钢包量三分之一时(出钢时间在4min左右),依次加入石灰粉2.0~2.8kg/t、石英砂0.2~0.4kg/t和萤石球0.4~0.6kg/t;
[0035]当出钢量达到80%时关闭底吹氩气,同时向转炉内投入挡渣锥;出钢结束后进行测温、取样、定氧,然后吊去RH工序;待出钢量达到80%后关闭底吹氩气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转炉上设置滑板进行挡渣,出钢前2~3min打开钢包底吹氩气;出钢时,在钢水达到钢包量三分之一时,依次加入石灰粉2.0~2.8kg/t、石英砂0.2~0.4kg/t和萤石球0.4~0.6kg/t;当出钢量达到80%时关闭底吹氩气,同时向转炉内投入挡渣锥;出钢结束后进行测温、取样、定氧,然后吊去RH工序;控制到达RH工序时钢水温度在1610~1630℃,钢水氧含量为400~600ppm;在RH处理结束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出钢前2~3min打开钢包底吹氩气,吹氩气单管控制在700~900Nl/min,当加入的石灰粉、石英砂和萤石球熔化后调整底吹流量为单管控制在150~250Nl/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工序真空处理采用深脱碳模式进行,浸渍管提升氩气控制流量在130~150Nl/min,并打开钢包底吹氩,底吹流量控制在50~100Nl/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工序处理过程中,氧升温≤10%,脱氧后循环时间大于3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脱碳结束后,控制钢水氧含量为350~450pp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H处理结束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使钢水处理结束后碳含量在10ppm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H处理结束后,添加铝粒0.2~0.3kg/t,铺撒在钢水顶渣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连铸浇余回收冒渣喷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H处理结束后,根据转炉终点氧的不同,待钢水液面平静后向钢包内加入铝粒,具体为:当终点氧≤500ppm,加入50kg铝粒;当终点氧500~600ppm加入60kg铝粒;当终点氧600~700ppm加入70kg铝粒。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韦瑞宝陈利常长志韦耀环华府李健畅张勇胡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