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864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安装于阴极池与阳极池之间,用于夹持测试试样;包括主箱体、装夹部一及装夹部二,主箱体与装夹部一接触面、装夹部一与装夹部二接触面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装夹部一设置,测试试样安装于装夹部一上的通孔内;装夹部二内设有金属顶针,测试试样与金属顶针相接触设置;装夹部二还设有与电极线相连的引出导线,引出导线与金属顶针相触。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巧妙,适配性高,能够对不同尺寸类型的测试试样进行夹持,便于与测试单元相连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同样具有便于测试试样夹持等优点。同样具有便于测试试样夹持等优点。同样具有便于测试试样夹持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腐蚀试验
,具体是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或破坏过程,主要原因在于金属组织的不均匀性或电解质中的浓度差(例如氧)导致电位不同而形成了腐蚀原电池。电荷转移,是电势较低的部位易失去电子而遭受氧化腐蚀,称此为阳极;而电势较高的部位是阴极,它将阳极流来的电子传给电解质中被还原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因此阴极仅起电子传递作用而不受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有阳极反应、阴极反应和电荷转移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0003]电化学氢扩散以及腐蚀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广泛应用在材料耐蚀性和氢损伤评估以及各项关键参数的判定中。
[0004]现阶段电化学腐蚀以及氢扩散试样的处理过程中,通常通过夹持工具将试样夹持到位。申请号为CN201620179202.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溶液腐蚀电化学材料电极的测试夹具,其至少包括:测试材料涂片、聚四氟乙烯Pt片电极、夹具和测试材料,聚四氟乙烯Pt片电极的一端为电极引出端,另一端是Pt片;夹具为抗酸碱腐蚀的材料,夹具包括上平面、下平面;上平面和下平面通过聚四氟乙烯螺钉四周连接;在上平面和下平面的接合面一端各有一个半圆槽,夹持聚四氟乙烯Pt片电极的聚四氟乙烯柱子;在上平面和下平面的接合面另一端,聚四氟乙烯Pt片电极的中心延伸线的上平面端口有下槽口;聚四氟乙烯Pt片电极的中心延伸线的下平面端口有上槽口;上槽口尺寸等于或大于测试材料涂片的尺寸;聚四氟乙烯Pt片电极的Pt片固定在下槽口内,使夹具形成一接口;使测试材料涂片的电极插入接口内与聚四氟乙烯Pt片电极的Pt片形成可插拔的活动金属连接,实现对测试材料涂片的快速插接即实现了夹持功能,但是对于尺寸较小的试样安装夹持并不是十分便捷,且其与电极池之间连接不便,导致上述测试夹具适应性不强,设备成套性差,与测试单元分离,不利于测试试样的安装夹持,进而难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上述测试夹具在电化学腐蚀试验
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巧妙,适配性高,能够对不同尺寸类型的测试试样进行夹持,便于与测试单元相连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上述夹持装置在电化学腐蚀试验
的推广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同样具有便于夹持测试试样,保证夹持效果,进而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优点。
[0006]上述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与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方法在
技术上相互关联,属于同一个专利技术构思。
[0007]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安装于阴极池与阳极池之间,用于夹持测试试样;包括主箱体、装夹部一及装夹部二,所述主箱体与所述装夹部一接触面、所述装夹部一与所述装夹部二接触面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装夹部一设置,所述测试试样安装于所述装夹部一上的所述通孔内;所述装夹部二内设有金属顶针,所述测试试样与所述金属顶针相接触设置;所述装夹部二还设有与电极线相连的引出导线,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金属顶针相触。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顶针处装配有金属弹簧,所述金属弹簧安装于所述金属顶针与所述引出导线之间。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箱体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有旋转气泡刷。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气泡刷靠近但不接触测试试样测试表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箱体、装夹部一及所述装夹部二外均套有相适配的密封套且相互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套实现夹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套由硅胶材质制成。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出导线为铜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装夹部二通过浇筑一体成型。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弹簧与所述金属顶针均由硬质合金制成;所述主箱体、所述装夹部一及所述装夹部二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0016]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方法,应用于上述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实验开始前,将与测试试样尺寸适配的装夹部一与主箱体、装夹部二紧密贴合夹持,并保证测试试样与金属顶针接触;步骤2、连接电极线到裸露在装夹部二外的引出导线;步骤3、打开主箱体中的旋转气泡刷,开始电化学测试。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巧妙,通过主箱体、装夹部一及装夹部二,将测试试样安装在装夹部一处,再通过主箱体与装夹部二对其进行夹持,能够有效保证测试试样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测试效果。
[0018]2)本专利技术中的装夹部一可更换设置,即装夹部一设计为多个,每个装夹部一上的通孔大小不同,其余构造相同,可以根据测试试样的尺寸选择该系列中的任一装夹部一进行适配,使夹持装置测试范围更广。
[0019]3)本专利技术中,在金属顶针处装配有金属弹簧,金属弹簧安装在金属顶针与引出导线之间,以保证测试试样与金属顶针在金属弹簧的作用下紧密接触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0020]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主箱体内安装旋转气泡刷,旋转气泡刷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在试样阴极表面缓慢旋转,以便除去试样测试面的气泡,从而提高实验测试的准确性。
[0021]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主箱体、装夹部一及装夹部二外套设硅胶套,以保证主箱体、装夹部一及装夹部二在实验测试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与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中主箱体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中装夹部一的结构剖视图;图5与图6是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中装夹部二的结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1、主箱体;2、装夹部一;3、通孔;4、装夹部二;5、金属弹簧;6、金属顶针;7、引出导线;8、密封套;9、旋转气泡刷;10、阴极池;11、阳极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
“ꢀ
竖直”、“水平”、“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阴极池(10)与阳极池(11)之间,用于夹持测试试样;包括主箱体(1)、装夹部一(2)及装夹部二(4),所述主箱体(1)与所述装夹部一(2)接触面、所述装夹部一(2)与所述装夹部二(4)接触面均开设有通孔(3),且所述通孔(3)贯穿所述装夹部一(2)设置,所述测试试样安装于所述装夹部一(2)上的所述通孔(3)内;所述装夹部二(4)内设有金属顶针(6),所述测试试样与所述金属顶针(6)相接触设置;所述装夹部二(4)还设有与电极线相连的引出导线(7),所述引出导线(7)与所述金属顶针(6)相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顶针(6)处装配有金属弹簧(5),所述金属弹簧(5)安装于所述金属顶针(6)与所述引出导线(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有旋转气泡刷(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气泡刷(9)靠近但不接触测试试样的测试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化学腐蚀实验试样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国冯道臣王文军李亚飞李乘安郑文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