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862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9
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包括金属冲床工作台,在金属冲床工作台的中部工位处设置有一呈上下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该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置有2套导柱机构,上模组件沿着导柱机构下压,与下模组件配合,将置于其间的2个待加工U形结构梁4进行冲孔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装夹可完成两件U形结构梁一端共10处圆孔的冲压制孔,其作业过程稳定、加工效率高且精度好、安全可靠、实用高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满足厚度小于≤10mm的乘用电梯轿厢架用下梁两端圆孔的加工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普通冲床上实现U形结构梁精准制孔加工,其设备投入及后续维护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的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梯轿厢架下梁制造的五孔冲压装置,适用于厚度小于≤10mm的金属板材及型材结构件的成对同步并列精准冲压制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各种设备的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制造金属结构件,金属结构件也是常见的冶金制品,采用金属板材与型材制备设备加工而成。金属结构件的加工包括切割、折弯、制孔、拼接等方法,由于金属结构件的材料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刚性及抗变形能力,且能耐腐蚀、耐冲击,所以金属结构件在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矿山采掘等领域被应用广泛,尤其在起重机械及各种升降设备如电梯制造领域中被普遍采用。
[0003]而上述的各种升降设备中的电梯属于特种设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 (公告号2014年第114号)的目录中规定:“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因此,电梯的制造需按照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实行市场准入,包括制造、维修、使用、报废等各领域。
[0004]电梯作为建筑物的垂直升降装备,其特征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制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且必须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兼顾舒适性。而乘用电梯主要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对重装置、安全装置、电力拖动系统、信号操纵系统、厅门和轿厢等机构组成。其中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机构,是电梯的工作部分,也是与乘客(乘员)和货物直接接触具有直观认知的部分,轿厢的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0005]而电梯的关键性零部件之一

电梯轿厢架(又称:吊架)是轿厢的承载机构,其功能就是在动力牵引下实现轿厢的垂直往复运运动,现有技术下的轿厢架由上梁、下梁 (又称:底梁)、立柱(又称:侧梁)组成,其中,上梁位于轿厢架的顶部,下梁位于轿厢架的底部,立柱则位于轿厢架的两侧,轿厢架的作用就是承载轿厢体的全部负重并稳定垂直运行。因此,轿厢架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对轿厢架的各部件而言,足够的强度、刚性、抗冲击载荷、抗疲劳性能是必须考量的关键因素,需要通过材料、构造、加工技术、安装技术等方面满足轿厢架的技术要求。
[0006]作为电梯轿厢架的核心组件之一

下梁,其主要功能是承担冲击载荷,现有技术的下梁是采用金属板材在常温工况下折弯呈U形的结构梁,通常称之为U形结构梁,该 U形结构梁的底边上加工3处螺纹孔,用于连接轿厢架,而在U形结构梁两侧边靠近端位置分别垂直加工5处圆孔,这些圆孔共有4组,合计为20个圆孔,用以连接两侧轮系及立柱机构,由于电梯轿厢架为上下往复高速运动的工况特性,所以U形结构梁的两端连接件不仅承受拉伸
变形,还承受着剪切力,因此对圆孔及其连接件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较为严苛。
[0007]目前U形结构梁(即,下梁)采用“先折弯后制孔”的工艺,目的是为了消除“先制孔后折弯”的工艺对圆孔可能产生的变形,但经过实际制造过程中的总结发现由于折弯后的下梁呈U形结构,同时切削加工两侧边圆孔的难度较大,尤其是两侧边的弹性变形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制孔加工的效率与质量。所以目前可满足U形结构梁连续制孔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0008]1)激光制孔:
[0009]采用激光发射器进行切割,单件加工,制孔精度高、加工效率高。这种制孔方法设备投入资金非常大且日常维护成本支出多,对作业人员技能经验要求也高,不适用于劳动密集型机械加工企业;
[0010]2)数控加工中心:
[0011]采用数字化加工技术,单件加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加工精度,制孔精度高、加工效率高。但这种制孔方法同样是设备投资大、日常维护成本支出多,对作业人员技能经验要求高,也不适用于劳动密集型机械加工企业;
[0012]3)钻模制孔:
[0013]采用钻头及夹具组合,单件加工,通过钻夹具的精度实现保证制孔精度的目的。这种制孔方法虽然初期加工精度较高,但会受到钻头挠度的影响,需定期更换钻模保证加工精度,而且钻孔时需要定位,调整耗时长,加工效率不高,对作业人员技能经验也要求较高,即使投资成本较低,也不适用于大批量加工;
[0014]4)冲压制孔:
[0015]采用冲模作为定位基准,单件加工,采用垂直冲压技术一次成型制孔。这种制孔方法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但是对加工冲模要求高,需要定制专用工装配套冲模制孔,非但需要额外的冲压专精技术人员,且同时对冲压厚度有要求,只适用于厚度≤10mm的金属板材或型材。
[0016]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下的乘用电梯轿厢架(吊架)下梁两端圆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设备投入、生产成本、人力成本及工艺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为适合的加工方式。故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孔加工装置,通过相应的技术改进,能保证精准制孔的同时,还要满足下梁制孔加工技术要求,减少设备投入、生产成本及对作业人员技能经验的依赖,实现标准化作业,促进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1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U形结构梁(即,下梁)加工工艺所存在的设备投入资金大、日常维护成本支出多、对作业人员技能经验要求高、需要定制专用工装配套冲模等等缺陷,本技术针对U形结构梁两端多圆孔连续精度制孔技术的进行技术改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0018]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包括金属冲床工作台,其特征在于:
[0019]所述的金属冲床工作台的中部工位处设置有一呈上下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
件,该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置有2套导柱机构,上模组件沿着导柱机构下压,与下模组件配合,将置于其间的2个待加工U形结构梁进行冲孔作业;
[0020]导柱机构使得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垂直往复运动,既便于装夹待加工U形结构梁,又为上模的下压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减少冲压制孔时上、下模组件的形位公差误差,为精度制孔创造了有利条件。
[0021]所述的上模组件的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模柄,该模柄具体为一上部为大径段而下部为小径段的螺栓状圆柱体,其中,在大径段的端面上开设有3处呈垂直台阶状且相同孔径的模柄沉孔,这些模柄沉孔的圆心连线呈等边三角形样式,模柄沉孔从模柄的大径段垂直贯通至模柄的小径段,且模柄沉孔的孔径、孔距与上模组件匹配,通过模柄沉孔,模柄连接上模组件,并通过冲床将其提升;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板、上模挡板、上模上定位板、上模下定位板和缓冲垫块,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包括金属冲床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冲床工作台的中部工位处设置有一呈上下配合的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该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置有2套导柱机构(3),上模组件沿着导柱机构下压,与下模组件配合,将置于其间的2个待加工U形结构梁(4)进行冲孔作业;所述的上模组件(1)的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模柄(5),该模柄具体为一上部为大径段而下部为小径段的螺栓状圆柱体,其中,在大径段的端面上开设有3处呈垂直台阶状且相同孔径的模柄沉孔(5a),这些模柄沉孔的圆心连线呈等边三角形样式,模柄沉孔从模柄的大径段垂直贯通至模柄的小径段,且模柄沉孔的孔径、孔距与上模组件匹配,通过模柄沉孔,模柄连接上模组件,并通过冲床将其提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组件(1)包括上模座板(1a)、上模挡板(1b)、上模上定位板(1c)、上模下定位板(1d)和缓冲垫块(1e),其中,上模座板共有1件,其具体为一加工开孔的矩形正方体;在该上模座板的下部设置有上模挡板,上模挡板共有1件,该上模挡板为一加工开孔的矩形长方体,上模挡板的长边与上模座板的上、下侧边长度相等;在上模挡板的下部设置有上模上定位板,上模上定位板共有1件,该上模上定位板为一加工开孔的矩形长方体,其长度、宽度与上模挡板的长度、宽度相一致;在上模上定位板的下方则设置有上模下定位板,上模下定位板共有1件,该上模下定位板为一加工开孔的矩形长方体,其长度、宽度与上模上定位板的长度、宽度相一致;在上模上定位板与上模下定位板之间则设置有缓冲垫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板(1a)、上模挡板(1b)、上模上定位板(1c)和上模下定位板(1d)加工开孔的开设位置为:上模座板(1a)平面的居中位置垂直加工3处中部螺纹孔(1a1),这些螺纹孔的孔径、孔距与模柄(5)的3处模柄沉孔(5a)的孔径、孔距相匹配;上模座板(1a)平面的4个边角处分别各自垂直加工有1组边角螺纹孔(1a2),每组边角螺纹孔共有2个,即,总和为4组共8个边角螺纹孔,其中,每组的2个边角螺纹孔为平行排列,且其圆心连线与上模座板的上、下侧边平行;上模座板(1a)平面的中心线位置处垂直加工有2个上导柱通孔(1a3),这2个上导柱通孔分别位于上模座板上部平面的靠近上模座板的上、下侧边的位置,且这2个上导柱通孔的中心连线与上模座板的中心线重合,另外,上导柱通孔的直径与导柱机构(3)的导柱外径相对应;上模挡板(1b)平面的4个边角处分别各自垂直加工有1组上模挡板圆孔(1b1),这些上模挡板圆孔的数量、布置位置、孔径和孔距均与上模座板的边角螺纹孔(1a2)对应;上模上定位板(1c)平面的4个边角处分别各自垂直加工有1组上定位板螺纹孔(1c1),这些上定位板螺纹孔的数量、布置位置、孔径和孔距均与上模挡板的上模挡板圆孔(1b1)对应,而以上模上定位板的中心线为分割线,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1组共5个呈垂直台阶状且相同孔径的上定位板沉孔(1c2),即,总和为2组共10个上定位板沉孔,这些上定位板沉孔的数量、孔径与制孔冲头(6)的数量、直径相匹配,而上定位板沉孔的布置位置则与待加工U形结构梁(4)所需制孔的位置对应;上模下定位板(1d)的4个边角处分别各自垂直加工有1个下定位板螺纹孔(1d1),各个
下定位板螺纹孔与上模上定位板的4个边角处的定位板螺纹孔(1c1)中的靠外侧的定位板螺纹孔位置对应,而以上模下定位板的中心线为分割线,开设有与上模上定位板的上定位板沉孔(1c2)数量、位置、大小均对应的下定位板圆孔(1d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垫块(1e)共有8件,呈圆柱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电梯轿厢架下梁的五孔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合金垫块(2a)、下模固定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骏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