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叶青专利>正文

往复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58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往复锯。它解决传统医疗器械整体散热性能差、工作效益低下的局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快换后座、基腔体和前限位腔首尾通过螺纹连接组成装置基体,主动齿轮轴配合变位端面齿轮轴连接从动轴,安装在装置基体腔内,接纳动力后旋转力实时转换为往复运动方式,而前后过水套通过螺纹同定于装置基体外,有压力的水流经装置外体,起到控温效果,安全嘴套安装于前限位腔前端,作用在于保护接触到的软组织不受高速往复中的从动轴的刮碰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工作行程可根据特定环境制作,体外水环绕式降温解决了高速手机的温升环境;刀具的双齿并行法彻底改变了锯片不开路卡锯片的尴尬局面,平弧形锉具减少了手术中刀具的更换频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外科手术器械装置,是用于微创、整形、雕刻性骨科手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往复锯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器械市场中整形用的相关设备公知的是价格昂贵、设计形状不尽人意,工作噪音高,整体散热性能差、工作效益低下,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复锯,它通过对传动部件的改进,硬性散热系统的实施,刀具的专利技术,使得整个产品体积较小,结构合理,符合人手把持工程学,工作可靠,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快换后座(1)中有一个内腔,主轴(27)通过轴承(3)、轴承(5)中间置衬垫(4)用弹簧卡(6)、外卡簧(26)固定于快换后座(1)内,齿轮(25)固定于主轴(27),端面齿轮(21)配置入换向轴(8),换向轴(8)通过轴承(23)配入基腔体(24)轴承座内,基腔体(24)与快换后座(1)连接,将卡簧(18)置入前限位腔(20)的卡簧槽内,铜套(16)装入限位嘴(29)内,直线轴承(13)、限位嘴(29)依次固定于前限位腔(20),从动轴(17)通过轴承(22)用销子(19)固定于异型联(11),异型联(11)通过轴承(9)与换向轴(8)用卡簧(10)固定,前限位腔(20)连接于基腔体(24),内壁套(7)旋入基腔体(24),后冷却管(2)固定于后过水套(12),前冷却管(30)固定于前过水套(14),已连接的快换后座(1)、基腔体(24)压入后过水套(12)里面,前限位腔(20)装入前过水套(14),将刀体(28)、刀柄(32)的连接体插入从动轴(17)的夹套里用螺帽(15)锁紧,安装安全嘴套(31)于限位嘴(29)。刀体(28)是单片式双行齿锯、定量成形双片式双行齿锯,或是由两行相互错开的排列齐整的尖齿构成。刀体(28)或是直线和弧线线段构成的特殊形状的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科学,保证安全,适用性强。(2),体积和重量都较小,工作效率高,散热能力强。(3),操作方便,维修简单,造价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7是本技术的刀具结构图。图4是图2的A-A截面图。图5是图2图3的齿面俯视图。图6是图7的侧面形状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祥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中可知,在图1中,快换后座(1)中有一个内腔,主轴(27)通过轴承1(3)、轴承2(5)中间置衬垫(4)用弹簧卡(6)、外卡簧(26)固定于快换后座(1)内,齿轮(25)固定于主轴(27),端面齿轮(21)配置入换向轴(8),换向轴(8)通过轴承5(23)配入基腔体(24)轴承座内,基腔体(24)与快换后座(1)连接,将卡簧2(18)纳入前限位腔(20)的卡簧槽内,铜套(16)配入限位嘴(29)内,直线轴承(13)、限位嘴(29)依次固定于前限位腔(20),从动轴(17)通过轴承4(22)用销子(19)固定于异型联(11),异型联(11)通过轴承3(9)与换向轴(8)用卡簧1(10)固定,前限位腔(20)连接于基腔体(24),内壁套(7)旋入基腔体(24),后冷却管(2)固定于后过水套(12),前冷却管(30)固定于前过水套(14),已连接的快换后座(1)、基腔体(24)压入后过水套(12)里面,前限位腔(20)装入前过水套(14)就初步完成了组装程序,将刀具体(28)、刀具柄(32)的连接体插入从动轴(17)的夹套里用螺帽(15)锁紧,最后安装安全嘴套(31)于限位嘴(29)。本技术的原理是始旋转动力导入主轴(27)后通过齿轮(25)直接施力于端面齿轮(21)、由换向轴(8)改变力的方向带动异型联(11)、从动轴(17)作往复运动,由刀体(28)完成切断、磨削等工作任务。图2图3图7是本技术使用的刀体(28),刀体(28)是本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是单片式双行齿锯,图3是定量成形双片式双行齿锯,刀体(28)是由两行相互错开的排列齐整的尖齿构成,具体齿面形状见图4、图5。图7是一种有特殊形状的锉,刀体(28)是由图6所示的直线和弧线线段构成的。权利要求1.一种往复锯,其特征是快换后座(1)中有一个内腔,主轴(27)通过轴承(3)、轴承(5)中间置衬垫(4)用弹簧卡(6)、外卡簧(26)固定于快换后座(1)内,齿轮(25)固定于主轴(27),端面齿轮(21)配置入换向轴(8),换向轴(8)通过轴承(23)配入基腔体(24)轴承座内,基腔体(24)与快换后座(1)连接,将卡簧(18)置入前限位腔(20)的卡簧槽内,铜套(16)装入限位嘴(29)内,直线轴承(13)、限位嘴(29)依次固定于前限位腔(20),从动轴(17)通过轴承(22)用销子(19)固定于异型联(11),异型联(11)通过轴承(9)与换向轴(8)用卡簧(10)固定,前限位腔(20)连接于基腔体(24),内壁套(7)旋入基腔体(24),后冷却管(2)固定于后过水套(12),前冷却管(30)固定于前过水套(14),已连接的快换后座(1)、基腔体(24)压入后过水套(12)里面,前限位腔(20)装入前过水套(14),将刀体(28)、刀柄(32)的连接体插入从动轴(17)的夹套里用螺帽(15)锁紧,安装安全嘴套(31)于限位嘴(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是刀体(28)是单片式双行齿锯、定量成形双片式双行齿锯,或是由两行相互错开的排列齐整的尖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是刀体(28)或是由直线和弧线线段构成的特殊形状的锉。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往复锯。它解决传统医疗器械整体散热性能差、工作效益低下的局面。本技术通过使用快换后座、基腔体和前限位腔首尾通过螺纹连接组成装置基体,主动齿轮轴配合变位端面齿轮轴连接从动轴,安装在装置基体腔内,接纳动力后旋转力实时转换为往复运动方式,而前后过水套通过螺纹同定于装置基体外,有压力的水流经装置外体,起到控温效果,安全嘴套安装于前限位腔前端,作用在于保护接触到的软组织不受高速往复中的从动轴的刮碰伤。本技术在于工作行程可根据特定环境制作,体外水环绕式降温解决了高速手机的温升环境;刀具的双齿并行法彻底改变了锯片不开路卡锯片的尴尬局面,平弧形锉具减少了手术中刀具的更换频率。文档编号A61B17/14GK2879990SQ20052005216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3日专利技术者沈叶青 申请人:沈叶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锯,其特征是:快换后座(1)中有一个内腔,主轴(27)通过轴承(3)、轴承(5)中间置衬垫(4)用弹簧卡(6)、外卡簧(26)固定于快换后座(1)内,齿轮(25)固定于主轴(27),端面齿轮(21)配置入换向轴(8),换向轴(8)通过轴承(23)配入基腔体(24)轴承座内,基腔体(24)与快换后座(1)连接,将卡簧(18)置入前限位腔(20)的卡簧槽内,铜套(16)装入限位嘴(29)内,直线轴承(13)、限位嘴(29)依次固定于前限位腔(20),从动轴(17)通过轴承(22)用销子(19)固定于异型联(11),异型联(11)通过轴承(9)与换向轴(8)用卡簧(10)固定,前限位腔(20)连接于基腔体(24),内壁套(7)旋入基腔体(24),后冷却管(2)固定于后过水套(12),前冷却管(30)固定于前过水套(14),已连接的快换后座(1)、基腔体(24)压入后过水套(12)里面,前限位腔(20)装入前过水套(14),将刀体(28)、刀柄(32)的连接体插入从动轴(17)的夹套里用螺帽(15)锁紧,安装安全嘴套(31)于限位嘴(2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沈叶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