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80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构件,包括格构式钢骨、横向缀材、完全包裹钢骨骨架的混凝土墙体。剪力墙两端设置边框暗柱,必要时在墙体中部也可设置暗柱,以提升墙体受力性能,其间设置竖向钢骨,边框暗柱与钢骨、钢骨与钢骨之间以横向缀材连接成整体式钢骨骨架,浇筑混凝土后钢骨部分外露,便于现场连接,即构成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含钢筋,可解决施工现场连接困难等现有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力学性能良好、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效率等优点。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建筑结构
,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及作法,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及其它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中。
技术背景
[000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是重点研发项目之一。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建造方式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发展先进建造方式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0003]剪力墙构件由于抗侧移刚度大,能有效地减小侧移,且具有一定的延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目前已作为多高层建筑抗震的核心部分。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已成为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符合住宅产业化的内涵,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0004]现有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钢板墙构件、预制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是在工厂进行钢筋骨架制作、然后支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构件,其运输到现场后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干连接和湿连接两种形式。其中,干连接难以形成良好的刚性连接,节点处力学性能较差;湿连接节点需现场浇筑,施工时需要搭设脚手架和支撑体系,且节点处混凝土强度需养护至满足施工荷载要求时,才可以进行后继工序施工,效率较低。
[0005]钢板墙构件可以采用螺栓或焊缝连接,较为方便,但是与围护结构的匹配性差,容易引起墙体开裂,接缝漏水等现象。同时,钢材的耐火性与耐腐性差,需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
[0006]预制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是在工厂进行钢筋骨架制作的同时设置一定量的钢骨、然后支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构件,主要有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和内藏钢骨混凝土组合构件。然而,在其连接部位一般也有较多钢筋,也存在上述的钢筋连接问题,此外钢筋与型钢骨架之间的连接复杂,同时也不利于后期混凝土的浇筑密实。
[0007]在目前干、湿两种连接分类具体分为: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现浇段连接、螺栓连接、预应力连接等五种现场施工方法,具有较多的局限和不足。
[0008]①
套筒灌浆连接
[0009]套筒灌浆连接应用广泛,是目前预制混凝土结构中实现钢筋等强连接的主要连接技术之一,如图1所示。套筒灌浆连接是指将预埋钢筋插入提前埋入预制混凝土构件内的金属套筒中,然后灌注水泥基灌浆料。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连接方式。然而该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连接节点多,对构件的生产精度要求高,如果某根钢筋位置出现偏差,就有可能造成构件报废;构造复杂,对现场工人技术要求较高,且施工质量不易检验;此外,套筒造价也较高。
[0010]②
浆锚搭接
[0011]浆锚搭接是指将预埋钢筋插入预制混凝土构件内提前预留好的孔道中,并灌注水
泥基灌浆料,如图2所示。目前浆锚搭接的可靠性已经得到实际工程的验证,但是只集中于低层、多层结构,在高层、超高层结构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由于钢筋与预留洞要一一对应,对试件制作和施工精度要求较高,施工较为复杂,且过长的搭接长度造成了较大的钢材浪费。
[0012]③
现浇段连接
[0013]现浇段连接是指在上下两片预制剪力墙之间设置后浇段,通过挤压套筒或套箍将钢筋(如图3所示)连接,最后通过现浇混凝土把墙体连接成为整体。现浇段连接操作简便、安装质量可控,但是新旧混凝土界面结合不佳,易形成通缝,现浇段难以浇筑密实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0014]④
螺栓连接
[0015]螺栓连接是一种“干式”连接构造,不需要浇筑混凝土的湿作业,如图4所示。螺栓连接操作简便、安装质量可控,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目前研究较少,应用也并不广泛。
[0016]⑤
预应力连接
[0017]预应力连接是指通过张拉预应力筋使预制剪力墙构件可靠连接。预应力筋一般采用无黏结筋。预应力连接具有施工便捷、变形恢复能力好等优点,在国外已有一定量的研究与应用。然而,采用预应力连接的预制剪力墙受力性能与现浇剪力墙差别较大,属于“非等同现浇”,其设计计算方法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此外,预应力的施工要求也较高。
[0018]目前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的连接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因此,找到一种工业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建造效率高、力学性能良好,且经济耐久的新型预制装配化剪力墙构件,就成为了我国建筑工程发展与革新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9]为克服上述现有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及做法,并用于装配式建筑体系中。本专利技术能够满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及现场整体拼装的要求。装配时,墙体外露的钢骨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栓焊混合连接等方式将墙体连接成结构体系,连接便捷。同时,连接处钢骨连接完成后,不需额外的支撑即可获得足够的刚度,无需等待连接节点区混凝土浇筑养护即可进行后继工序施工,可大大提高建造与施工效率。
[002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0021]一种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暗柱(101)、竖向钢骨(102)、横向缀材(103)构成的钢骨骨架,以及混凝土墙体(104);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10)中的钢骨骨架内藏于混凝土墙体(104)内;在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10)两端设置边框暗柱(101),必要时在墙体中部再附加设置暗柱(101)以提高墙体受力性能,在在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10)中间设置竖向钢骨(102);所述暗柱(101) 与钢骨(102),以及钢骨(102)与钢骨(102)之间以横向缀材(103)连接成整体式钢骨骨架,在整体式钢骨骨架上浇筑混凝土后在端侧形成外露部分(105),所述外露部分(105)用于现场连接;以上构成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
[0022]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构件(10),其特征在于:截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字型、L型、T型、十字型以及弧形或其他曲线形。
[0023]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 (101)包括但不限于实腹式柱以及格构式柱。
[0024]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骨(102)包括但不限于轧制型钢、焊接型钢、冷弯型钢以及钢板冷弯;其截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角钢、槽钢、工字钢、十字型钢、L型钢、以及C形钢。
[0025]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骨(102)含一排及两排两种情况。
[0026]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缀材(103)包括但不限于角钢缀条、钢板缀板以及钢筋。
[0027]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暗柱(101)、竖向钢骨(102)、横向缀材(103)构成的钢骨骨架,以及混凝土墙体(104);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10)中的钢骨骨架内藏于混凝土墙体(104)内;在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10)两端设置边框暗柱(101),必要时在墙体中部再附加设置暗柱(101)以提高墙体受力性能,在在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10)中间设置竖向钢骨(102);所述暗柱(101)与钢骨(102),以及钢骨(102)与钢骨(102)之间以横向缀材(103)连接成整体式钢骨骨架,在整体式钢骨骨架上浇筑混凝土后在端侧形成外露部分(105),所述外露部分(105)用于现场连接;以上构成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构件(10),其特征在于:截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字型、L型、T型、十字型以及弧形或其他曲线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101)包括但不限于实腹式柱以及格构式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骨(102)包括但不限于轧制型钢、焊接型钢、冷弯型钢以及钢板冷弯;其截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角钢、槽钢、工字钢、十字型钢、L型钢、以及C形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骨(102)含一排及两排两种情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化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国彪曾豪陈丕旭李依繁王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