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778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3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属于激光雷达、三维点云、三维重建


技术介绍

[0002]点云即点的集合,是特定坐标系下点的数据集。一般情况下,其中每个点会包含三维坐标XYZ、RGB颜色等基本信息。点云提供了深度信息,获取点云是三维重建的第一步。
[0003]为了获取点云,通常采用激光雷达采集。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列激光发射、接收模块的旋转、计算激光飞行时间来获取深度信息;目前主流分辨率有32线、64线、128线,即一列有该数额的激光发射和接收点。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激光获取到的特定区域的点云较为稀疏,尤其随着距离的增加,点云的密集程度会线性下降,这对于高精度建模的要求是不够的。并且传统的激光雷达无法获取周围环境的真彩信息,这就导致获取到的点云缺失了RGB颜色信息。
[0004]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又出现了一种单目深度估计获取点云密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激光雷达获取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可以用一张照片大致估测深度信息,并对点赋予色彩值。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获取到的结果精确度不高,针对不同场景也需要大量的数据集做训练支撑。
[0005]此外,还出现了双目识别、flash固态激光雷达等获取点云的工具。其中,双目深度相机存在着对光照环境极为敏感、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并且其探测距离与相机基线(两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有很大关系,探测精度依赖算法优化。而固态激光雷达舍弃了旋转部件,通过投射出点云方阵来获取深度信息;但固态激光雷达投射点云分辨率固定,其点云密度随距离增加也会线性下降,并且仅凭激光雷达仍然无法获取到色彩信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将激光雷达和相机获取的数据融合,降低了密集点云对激光雷达性能的依赖,能够获取到较为准确的包含RGB和深度信息的密集点云。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的改进。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初始化系统:对相机内参、外参进行标定,同步电机与雷达的时间,获取雷达到探测目标的平均距离;
[0010]S2:通过电机驱动雷达旋转采集点云数据;
[0011]S3:利用改进的ICP算法将获取到的两帧点云进行配准并序列化储存,并继续采集点云数据至点云足够密集,其步骤包括:
[0012]S3.1:旋转S2获取的一帧点云的角度,得到预处理后的当前帧的点云,记为q
i

[0013]S3.2:将下一帧点云旋转获取得到下一帧点云的角度,得到预处理后的下一帧的点云,记为pi,将预处理后的下一帧的点云与S3.1处理后的当前帧的点云重合,得到粗配准的点云;
[0014]S3.3:利用ICP算法,精细配准两点云,并将配准结果存储;
[0015]S3.4:将S3.3配准的结果覆盖S3.1预处理后的点云,并进行存储,重复S2~S3.3,获取并匹配其余的点云;
[0016]S4:裁剪配准结果;
[0017]S5:结合相机获取到的RGB信息,将配准裁剪完成的点云着色。
[0018]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0019]S1.1:基于张定友标定法对相机进行标定,获取到相机内参矩阵;再将相机与雷达联合标定,获取到相机的外参矩阵;
[0020]S1.2:将电机与雷达进行时间同步:系统启动后,雷达将PPS信号与时间戳信息间隔地发送给电机,电机通过两个信息与雷达进行时间同步;
[0021]S1.3:通过截取10
°
俯仰角范围内的点云获取雷达到探测目标的平均距离D。
[0022]所述步骤S2中电机驱动雷达旋转采集点云数据的步骤如下:
[0023]定义激光雷达内部扫描时旋转轴为Z轴,并采用右手直角坐标系;
[0024]设激光雷达内部绕Z轴旋转速度为ω
z
,则每经过t=2π/ω
z
后,获取一帧的雷达位置和记录的信息,序列化储存;
[0025]电机旋转带动雷达绕x轴旋转的过程中,将会多次采集雷达帧数据进行旋转叠加,中心区域会形成重叠区域,若设雷达上下视场是对称的,视角为θ(弧度制);
[0026]定义雷达垂直分辨率为P,设激光雷达的水平分辨率为N,雷达自转一周可以获取到NP个点,那么每一帧获取到的点的数量为:
[0027][0028]所述步骤S3.3中采用的ICP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9]S3.3.1:计算两片点云q
i
和p
i
的质心,得到平移向量t;
[0030]S3.3.2:将p
i
移动S3.3.1所述平移向量t,将其结果和q
i
分别记作记作X、Y;
[0031]S3.3.3:设权重矩阵X=x1ꢀ…ꢀ
x
n
;W是指点云中每个点被分配到的权重,x1~x
n
为点云p
i
中每个点的三维坐标,y1~y
n
为点云q
i
中每个点的三维坐标,设S=XWY
T
,对S进行奇异值分解,变换S得到S=U∑V
T
,其中U是正交矩阵,∑是对角矩阵,V
T
是正交矩阵;
[0032]S3.3.4:计算得出旋转矩阵R=VU
T

[0033]S3.3.5:设旋转后的点云为p
i

,原始点云为p
i
,由p
i

=Rp
i
+t,得到变换后的点云
p
i

,读取待匹配的点云q
i
,计算误差若不满足阈值则重复S3.3.1到S3.3.4步,直至误差满足要求。
[0034]所述步骤S4中裁剪的步骤如下:
[0035]S4.1:首先读取步骤S1.3中所述平均距离D;已知雷达上下视角为θ,所以得出R=Dtanθ/2,R是最终获得的匹配后的点云的半径;
[0036]S4.2:通过计算原始点云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将距离大于R的点云剔除,最终得到裁剪完成的点云。
[0037]所述步骤S5中将配准裁剪完成的点云着色的步骤如下:
[0038]S5.1:由外参矩阵乘内参矩阵,获得真实世界坐标到像素坐标的转换矩阵trans;
[0039]S5.2:依据点云坐标生成一个颜色列矩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初始化系统:对相机内参、外参进行标定,同步电机与雷达的时间,获取雷达到探测目标的平均距离;S2:通过电机驱动雷达旋转采集点云数据;S3:利用改进的ICP算法将获取到的两帧点云进行配准并序列化储存,并继续采集点云数据至点云足够密集,其步骤包括:S3.1:旋转S2获取的一帧点云的角度,得到预处理后的当前帧的点云,记为q
i
;S3.2:将下一帧点云旋转获取得到下一帧点云的角度,得到预处理后的下一帧的点云,记为p
i
,将预处理后的下一帧的点云与S3.1处理后的当前帧的点云重合,得到粗配准的点云;S3.3:利用ICP算法,精细配准两点云,并将配准结果存储;S3.4:将S3.3配准的结果覆盖S3.1预处理后的点云,并进行存储,重复S2~S3.3,获取并匹配其余的点云;S4:裁剪配准结果;S5:结合相机获取到的RGB信息,将配准裁剪完成的点云着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S1.1:基于张定友标定法对相机进行标定,获取到相机内参矩阵;再将相机与雷达联合标定,获取到相机的外参矩阵;S1.2:将电机与雷达进行时间同步:系统启动后,雷达将PPS信号与时间戳信息间隔地发送给电机,电机通过两个信息与雷达进行时间同步;S1.3:通过截取10
°
俯仰角范围内的点云获取雷达到探测目标的平均距离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电机驱动雷达旋转采集点云数据的步骤如下:定义激光雷达内部扫描时旋转轴为Z轴,并采用右手直角坐标系;设激光雷达内部绕Z轴旋转速度为ω
z
,则每经过t=2π/ω
z
后,获取一帧的雷达位置和记录的信息,序列化储存;电机旋转带动雷达绕x轴旋转的过程中,将会多次采集雷达帧数据进行旋转叠加,中心区域会形成重叠区域,若设雷达上下视场是对称的,视角为θ(弧度制);定义雷达垂直分辨率为P,设激光雷达的水平分辨率为N,雷达自转一周可以获取到NP个点,那么每一帧获取到的点的数量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

2D多模态融合的密集真彩点云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3中采用的ICP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3.3.1:计算两片点云q
i
和p
i
的质心,得到平移向量t;S3.3.2:将p
i
移动S3.3.1所述平移向量t,将其结果和q
i
分别记作记作X、Y;
S3.3.3:设权重矩阵W是指点云中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罡王大伟胡帆张娜李永祥张兴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鸿顺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