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78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包括充放电回路1和充放电回路2,所述的充放电回路1和充放电回路2运行时产生方波信号,可通过灯泡的亮与灭来判断所连接待测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端口是否为同名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能够快速判断变压器同名端,对操作人员的电工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不需要频繁地拆线接线,其检测效率会大大提高,非常有利于变压器批量的生产、使用和维护。使用和维护。使用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的电子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同名端的检测与判断能够为变压器的变换电压、变换电流和变换相位提供电路参考点;随着变压器大量的应用,特别是在批量的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判断变压器同名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专利技术人在实施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判断变压器同名端的现有技术对操作人员的电工理论和操作技能有着较高要求,需要借助诸如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或示波器等仪器设备,需要频繁地拆线和接线,因此采用现有技术的装置就显得效率低下,不利于批量的生产、使用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包括充放电回路1和充放电回路2;所述的充放电回路1,包含偏置电阻R1、限流电阻R2、灯泡D1、充放电电容C1、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其中,偏置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限流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灯泡D1的一端相连,灯泡D1的另一端与设置的端口P_port1相连;充放电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设置的端口P_port2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
[0006]所述的充放电回路2,包含偏置电阻R3、限流电阻R4、灯泡D2、充放电电容C2、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其中,偏置电阻R3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和所述充放电电容C1的另一端与偏置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灯泡D2的一端相连,灯泡D2的另一端与设置的端口S_port1相连;充放电电容C2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设置的端口S_port2相连,充放电电容C2的另一端还与所述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
[0007]另外,所述偏置电阻R1和偏置电阻R3的阻值相等,所述限流电阻R2和限流电阻R4的阻值相等;端口P_port1和端口P_port2分别用于连接待测变压器一次侧两个端口,端口S_port1和端口S_port2分别用于连接待测变压器二次侧两个端口;
[0008]所述的充放电回路1和充放电回路2运行时产生方波信号,可通过灯泡的亮与灭来判断所连接待测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端口是否为同名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灯泡D1、灯泡D2至少一个替换为由两个反并联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指示灯。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4至少一个替换为等效的可调电阻。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三极管Q1、三极管Q2至少一个对应地替换为等效的达林顿三极管。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能够快速判断变压器同名端,对操作人员的电工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不需要频繁地拆线接线,其检测效率会大大提高,非常有利于变压器批量的生产、使用和维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典型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替换所述的灯泡另一方案。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等效的方波信号产生电路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检测变压器同名端接法等效电路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检测变压器异名端接法等效电路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替换所述的限流电阻另一方案。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替换所述的三极管Q1或三极管Q2的另一方案。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检测变压器同名端接法的一个具体实例。
[0021]图9为本专利技术检测变压器异名端接法的一个具体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3]如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典型示意图,包括充放电回路1和充放电回路2,
[0024]所述的充放电回路1,包含偏置电阻R1、限流电阻R2、灯泡D1、充放电电容C1、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其中,偏置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限流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灯泡D1的一端相连,灯泡D1的另一端与设置的端口P_port1相连;充放电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设置的端口P_port2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
[0025]所述的充放电回路2,包含偏置电阻R3、限流电阻R4、灯泡D2、充放电电容C2、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其中,偏置电阻R3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和所述充放电电容C1的另一端与偏置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灯泡D2的一端相连,灯泡D2的另一端与设置的端口S_port1相连;充放电电容C2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设置的端口S_port2相连,充放电电容C2的另一端还与所述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
[0026]另外,所述偏置电阻R1和偏置电阻R3的阻值相等,所述限流电阻R2和限流电阻R4的阻值相等;端口P_port1和端口P_port2分别用于连接待测变压器一次侧两个端口,端口S_port1和端口S_port2分别用于连接待测变压器二次侧两个端口;
[0027]所述的充放电回路1和充放电回路2运行时可交替产生方波信号,用于通过灯泡的
亮与灭来检测所连接待测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端口是否为同名端。
[0028]如附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替换所述的灯泡另一方案,所述的灯泡D1、灯泡D2至少一个替换为由两个反并联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指示灯。
[0029]如附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等效的方波信号产生电路示意图,其中,把变压器T1一次侧和灯泡D1等效为等效负载1,变压器T1二次侧和灯泡D2等效为等效负载2;即等效负载1的一端与所述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等效负载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等效负载2的一端与所述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等效负载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这样就构成了典型的无稳态振荡器;运行时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交替导通或关断,即会在等效负载1和等效负载2两端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稳态振荡器实现的变压器同名端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回路1和充放电回路2;所述的充放电回路1,包含偏置电阻R1、限流电阻R2、灯泡D1、充放电电容C1、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其中,偏置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限流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灯泡D1的一端相连,灯泡D1的另一端与设置的端口P_port1相连;充放电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设置的端口P_port2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所述的充放电回路2,包含偏置电阻R3、限流电阻R4、灯泡D2、充放电电容C2、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其中,偏置电阻R3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和所述充放电电容C1的另一端与偏置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灯泡D2的一端相连,灯泡D2的另一端与设置的端口S_port1相连;充放电电容C2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设置的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唐忠健谢豪易文静张文婷刘益含周铭锋廖无限祝心成余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