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766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5
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道路建设领域。透水铺装系统包括两侧分别设有道路侧石的路面结构及透水铺装结构,透水铺装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中砂垫层及透水砖层,透水铺装结构还包括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透水管及多个底部延伸至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雨水收集模块,路面结构顶面还设有至少一个与透水管连通的收水井;雨水收集模块包括一对相对布置且可拆卸连接的分隔板及多个固定于两个分隔板之间的渗水筒,两个分隔板之间填充有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生物炭过滤层、模块中砂垫层和种植土层。透水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滞流、渗透、净化、蓄留,并加强对罕见强降雨天气下洪涝灾害的预防。涝灾害的预防。涝灾害的预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建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透水铺装系统是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的设施之一,其能够有效减轻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的透水铺装系统一般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中砂垫层及透水砖层,这种透水铺装系统只是片面针对路面的渗水问题,不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油污、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去除,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追求渗透性的同时会使得透水铺装系统的承载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滞流、渗透、净化、蓄留,并加强对罕见强降雨天气下洪涝灾害的预防。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其包括顶面两侧分别设有道路侧石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顶面还设有位于两侧道路侧石之间的透水铺装结构,透水铺装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中砂垫层及透水砖层,透水铺装结构还包括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透水管及多个底部穿过透水砖层、中砂垫层延伸至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雨水收集模块,路面结构顶面还设有至少一个与透水管连通的收水井,收水井设于道路侧石远离透水铺装结构的一侧;雨水收集模块包括一对相对布置且可拆卸连接的分隔板及多个固定于两个分隔板之间的渗水筒,两个分隔板之间填充有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生物炭过滤层、模块中砂垫层和种植土层。
[000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路面结构一侧顶面还设有绿植种植土层及埋设于绿植种植土层内的集水槽,透水管与集水槽连通。
[000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雨水收集模块的两个分隔板之间通过多组对应的套筒和卡接杆卡接。
[000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雨水收集模块的两个分隔板的底部通过对应的连接板和连接板卡槽卡接。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雨水收集模块的两个分隔板底部设有横截面为U形的底座加强肋,底座加强肋的底部和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两个分隔板连接。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分隔板侧壁设有中与碎石垫层和中砂垫层高度对应的中砂垫层标志线和碎石垫层标志线。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渗水筒顶部设有定位板,定位板通过多个加强肋与渗水筒内壁连接,定位板设有位于渗水筒轴线上的定位孔。
[0012]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透水铺装系统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3]施工得到路面结构、道路侧石及收水井;
[0014]在路面结构顶面两侧道路侧石之间铺设碎石垫层;
[0015]进行透水混凝土层的下部分施工,随后进行雨水收集模块的定位放线,安装透水管及各个雨水收集模块的分隔板和渗水筒,进行透水混凝土层的上部分施工,在各个雨水收集模块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分别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生物炭过滤层、模块中砂垫层和种植土层,进行中砂垫层和及透水砖层施工。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安装雨水收集模块时,使用定位尺定位并安装相邻的渗水筒,定位尺包括定位槽道、至少两个滑动设于定位槽道内的滑块及与滑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定位针,滑块被配置成可沿定位槽道长度方向移动,定位槽道外壁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尺寸线,定位针被配置成伸出定位槽道与渗水筒顶部可拆卸连接。
[001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包括顶面两侧分别设有道路侧石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顶面还设有位于两侧道路侧石之间的透水铺装结构,透水铺装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中砂垫层及透水砖层,透水铺装结构还包括埋设于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透水管及多个底部穿过透水砖层、中砂垫层延伸至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雨水收集模块,路面结构顶面还设有至少一个与透水管连通的收水井,收水井设于道路侧石远离透水铺装结构的一侧;雨水收集模块包括一对相对布置且可拆卸连接的分隔板及多个固定于两个分隔板之间的渗水筒,两个分隔板之间填充有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生物炭过滤层、模块中砂垫层和种植土层。本申请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设置与透水铺装结构配合的雨水收集模块,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滞流、渗透、净化、蓄留,并加强对罕见强降雨天气下洪涝灾害的预防。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的第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中的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中砂垫层、透水砖层和雨水收集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的第二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中雨水收集模块的两块分隔板之间填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中雨水收集模块的第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中雨水收集模块的第二视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中雨水收集模块的一对分隔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中雨水收集模块的渗水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的施工方法中定位尺的第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水铺装系统的施工方法中定位尺的第二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00、路面结构;101、素土层;110、道路侧石;120、碎石垫层;130、透水混凝土层;140、中砂垫层;150、透水砖层;160、透水管;170、收水井;180、绿植种植土层;181、卵石层;190、集水槽;200、雨水收集模块;210、分隔板;211、中砂垫层标志线;212、碎石垫层标志线;220、渗水筒;221、定位板;222、加强肋;223、定位孔;230、生物炭过滤层;240、模块中砂垫层;250、种植土层;260、套筒;270、卡接杆;280、连接板;290、连接板卡槽;300、底座加强肋;310、定位槽道;320、滑块;330、定位针;340、距离尺寸线;350、定位标记块;360、聚四氟乙烯板;370、橡胶贴片;40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铺装系统,其包括顶面两侧分别设有道路侧石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顶面还设有位于两侧所述道路侧石之间的透水铺装结构,所述透水铺装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中砂垫层及透水砖层,所述透水铺装结构还包括埋设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透水管及多个底部穿过所述透水砖层、所述中砂垫层延伸至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内的雨水收集模块,所述路面结构顶面还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透水管连通的收水井,所述收水井设于所述道路侧石远离所述透水铺装结构的一侧;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包括一对相对布置且可拆卸连接的分隔板及多个固定于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的渗水筒,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填充有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生物炭过滤层、模块中砂垫层和种植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一侧顶面还设有绿植种植土层及埋设于所述绿植种植土层内的集水槽,所述透水管与所述集水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通过多组对应的套筒和卡接杆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两个所述分隔板的底部通过对应的连接板和连接板卡槽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两个所述分隔板底部设有横截面为U形的底座加强肋,所述底座加强肋的底部和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