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54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工厂化装配式造楼机包括桁架平台、升降爬架、液压顶升系统、吊装系统和顶棚;液压顶升系统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箱梁和连接在两个支撑箱梁之间的顶升油缸,支撑箱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移动装配有活动支腿,活动支腿用于卡设在装配式建筑墙体上的预留洞口内,顶升油缸与升降爬架连接;吊装系统包括吊装支架、两个横向吊装轨道、纵向吊装轨道以及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移动装配在纵向吊装轨道上的吊座、安装在吊座顶部的卷扬吊机以及安装在吊座底部的伸缩套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软钩到硬钩的转化,无需人工反复调整被吊装的建筑构件;能减少钢材的使用,节省成本。节省成本。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正处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高速发展时期 ,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建筑施工难度逐渐增大,单纯的塔吊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高程建筑的需求。另外,过渡依赖塔吊也不利于建筑工期的尽早完成。工业化智能建造新技术
“ꢀ
空中造楼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平台及配套建造技术。空中造楼机及建造技术是以机械作业、智能控制方式,实现高层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工业化智能建造。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将全部的工艺过程,集中、逐层地在空中完成,因此也称作“空中造楼机”。该设备平台模拟一座移动式造楼工厂,将工厂搬到施工现场,采用机械操作、智能控制手段与现有商品混凝土供应链、混凝土高空泵送技术相配合,逐层进行地面以上结构主体和保温饰面一体化板材同步施工的现浇建造技术,用机器代替人工,实现高层及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现浇施工建造。
[0003]现有技术中的建筑造楼机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563504B公开的一种空中造楼机,该空中造楼机包括主体空间升降平台、外墙装修升降平台、塔吊及控制装置,其中,主体空间升降平台包括主体钢架平台、用以支撑主体钢架平台的主体升降腿、用以调整主体升降腿高度的主体升降机、用以成型墙体结构的主体模具、混凝土输送装置、混凝土布料机及喷淋装置。相比于现有大多数人工建造楼房的方式,采用上述空中造楼机能大大提高楼房建造效率,但是上述空中造楼机也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上述空中造楼机的主体升降腿需要随着楼层的建造高度一级一级向上增高,提高了钢材用量;另外,塔吊设置在主体钢架平台上方,位置相对固定,吊升装配式建筑构件时,需要转动较大的幅度,而主体钢平台下方是已经建造好的楼层,塔吊驾驶员一旦控制不好吊装高度就转动塔吊便容易与已建造好的楼层碰撞,再者,被吊装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偏摆,塔吊将其下放至指定位置时仍需要工人反复调整被吊装配式建筑构件,才能准确将被吊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放置到位,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中造楼机需要使用大量钢材、采用塔吊需要反复调整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包括:桁架平台,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桁架平台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覆盖待建造的装配式建筑;升降爬架,可拆连接在桁架平台的底部,并且在桁架平台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液压顶升系统,与升降爬架一一对应设置,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箱梁
和连接在两个支撑箱梁之间的顶升油缸,支撑箱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移动装配有活动支腿,液压顶升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支撑箱梁的左右两端的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活塞杆与对应的活动支腿传动连接,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与对应的升降爬架连接以驱动升降爬架上下移动,活动支腿用于卡设在装配式建筑墙体上的预留洞口内;吊装系统,包括连接在桁架平台上的吊装支架、安装在吊装支架上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横向吊装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左右方向移动装配在横向吊装轨道上的纵向吊装轨道以及移动装配在纵向吊装轨道上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移动装配在纵向吊装轨道上的吊座、安装在吊座顶部的卷扬吊机以及安装在吊座底部的伸缩套筒,卷扬吊机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至少四个卷筒;伸缩套筒包括固定筒节和安装在固定筒节内的多个相互套接并同轴的伸缩筒节,每个伸缩筒节均具有底板,每个卷筒上均卷绕有钢丝绳,各钢丝绳均同时穿过各个伸缩筒节的底板,各个钢丝绳的底端共同连接有吊板,吊板的背向伸缩套筒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吊钩,吊板的朝向伸缩套筒的一面用于支撑伸缩套筒并设有与内径最小的伸缩筒节插接配合的限位柱;顶棚,连接在桁架平台的上方,具有开合状态和收回状态,顶棚处于开合状态时,将桁架平台遮盖;所述吊装组件在桁架平台上方进行吊装作业时,所述限位柱始终与内径最小的伸缩筒节插接配合。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在顶棚的开合状态下,能够在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施工,相当于在工厂内进行施工;吊装过程中,可实现软钩到硬钩之间的转换,即卷筒下放钢丝绳,使吊板连同吊钩下放至地面进行吊装建筑构件,卷筒卷绕钢丝绳的过程是建筑构件逐渐上升的过程,当吊板上的限位柱与内径最小的伸缩筒节插接配合后,吊板与伸缩套筒相当于一个整体,在卷筒持续卷绕钢丝绳的过程中,吊板撑托伸缩筒节而被向上提拉,直至各个伸缩筒节全部收回至固定筒节内,此时即可在桁架平台的上方移动纵向吊装轨道而将建筑构件下放至设定的位置,由于在吊装组件在桁架平台上方进行吊装作业时,限位柱始终与内径最小的伸缩筒节插接配合,此时吊板和吊钩与伸缩套筒始终保持为一个整体,与吊板连接的钢丝绳被各个伸缩筒节限位,不会发生摆动,整个吊装组件相当于硬钩,可直接将建筑构件下放至对应的位置而不需要人工调整被吊装的建筑构件。液压顶升系统采用活动支腿与建筑墙体上的预留洞口卡设以支撑整个桁架平台,提升过程中只需控制顶升油缸和支撑油缸即可将整个造楼机上下移动,无需增加升降爬架,大大减少了钢材料的使用,节省成本。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吊座的顶部设有两块传动块,两块传动块分别设置在吊座的前后两端,所述纵向吊装轨道包括两根间隔布置且均与各传动块螺纹连接的丝杠,丝杠传动连接有移动电机。
[0008]有益效果:在前后方向上吊装组件的移动更稳定,并且螺纹具有自锁的作用,吊装组件不易发生偏移。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吊座的顶部设有两对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支撑板,每对中的两块支撑板在前后方向平行间隔布置,每对中的两块支撑板之间转动装配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卷筒,两对支撑板上的传动轴在左右方向上平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两根传动轴上分别固定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
轮。
[0010]有益效果:采用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同时实现四个卷筒的同步动作,减少驱动电机的使用数量,有利于合理布置吊座上的空间,节省成本。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吊座上于至少一个传动齿轮的旁侧转动装配有锁杆,锁杆上设有用于与对应传动齿轮上的齿锁止配合的锁槽,锁槽位于传动齿轮的下方,内径最大的伸缩筒节的底板上对应锁杆的位置连接有可上下伸缩的电动伸缩杆,内径最大的伸缩筒节的底板与吊座接触时,电动伸缩杆顶压锁杆使锁槽与对应传动齿轮上的齿锁止配合。
[0012]有益效果:有利于实现双重锁止,在驱动电机内的自锁结构失效时,锁杆能够将对应的传动齿轮锁死,避免传动齿轮反转而使被吊装的建筑构件下落,采用电动伸缩杆能够对锁杆进行解锁,不影响后续的下放作业。
[0013]进一步的,沿伸缩套筒的径向自外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筒节中,处于外侧的筒节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豁口滑槽,处于内侧的筒节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与豁口滑槽一一对应的滑块。
[0014]有益效果:便于伸缩筒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平台,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桁架平台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覆盖待建造的装配式建筑;升降爬架,可拆连接在桁架平台的底部,并且在桁架平台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液压顶升系统,与升降爬架一一对应设置,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箱梁和连接在两个支撑箱梁之间的顶升油缸,支撑箱梁的左右两端分别移动装配有活动支腿,液压顶升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支撑箱梁的左右两端的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活塞杆与对应的活动支腿传动连接,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与对应的升降爬架连接以驱动升降爬架上下移动,活动支腿用于卡设在装配式建筑墙体上的预留洞口内;吊装系统,包括连接在桁架平台上的吊装支架、安装在吊装支架上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横向吊装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左右方向移动装配在横向吊装轨道上的纵向吊装轨道以及移动装配在纵向吊装轨道上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移动装配在纵向吊装轨道上的吊座、安装在吊座顶部的卷扬吊机以及安装在吊座底部的伸缩套筒,卷扬吊机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至少四个卷筒;伸缩套筒包括固定筒节和安装在固定筒节内的多个相互套接并同轴的伸缩筒节,每个伸缩筒节均具有底板,每个卷筒上均卷绕有钢丝绳,各钢丝绳均同时穿过各个伸缩筒节的底板,各个钢丝绳的底端共同连接有吊板,吊板的背向伸缩套筒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吊钩,吊板的朝向伸缩套筒的一面用于支撑伸缩套筒并设有与内径最小的伸缩筒节插接配合的限位柱;顶棚,连接在桁架平台的上方,具有开合状态和收回状态,顶棚处于开合状态时,将桁架平台遮盖;所述吊装组件在桁架平台上方进行吊装作业时,所述限位柱始终与内径最小的伸缩筒节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造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座的顶部设有两块传动块,两块传动块分别设置在吊座的前后两端,所述纵向吊装轨道包括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璐程晟钊黄延铮焦安亮王永好张中善周恒陈静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