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33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补集机构,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补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壳体内部的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部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补集膜,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环后侧固定连接有锥形导流壳体,所述锥形导流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多余的利用另一个二氧化碳补集膜进行补集工作,而前一个分流后的气体会利用锥形导流壳体和连接管道排出,整个过程可以在较小的空间下进行最大化的补集工作,并且可以适应较大功率的排放,不易出现积压,膨胀甚至导流的现象,整个过程增大了二氧化碳补集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二氧化碳补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汽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汽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
[0003]传统的内燃机用膜吸收二氧化碳补集机构均利用膜的渗透性进行分流补集,而传统的内燃机工作功率有大有小,在功率较大的时候排出的气体已经极大的大于膜吸收的最大渗透速率的时候,就会出现积压,膨胀甚至导流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以解决传统的内燃机用膜吸收二氧化碳补集机构均利用膜的渗透性进行分流补集,而传统的内燃机工作功率有大有小,在功率较大的时候排出的气体已经极大的大于膜吸收的最大渗透速率的时候,就会出现积压,膨胀甚至导流的现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补集机构,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导流组件;
[0006]所述补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壳体内部的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部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补集膜,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环后侧固定连接有锥形导流壳体,所述锥形导流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另一个所述二氧化碳补集膜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锥形导流壳体通过连接管道与另一个二氧化碳补集膜固定连接并且通过通孔与二氧化碳补集膜另一侧相连通,所述壳体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圆柱形隔板,所述圆柱形隔板一端延伸至二氧化碳补集膜一侧且不接触,所述导流组件一端延伸入壳体内部的圆柱形隔板远离二氧化碳补集膜的一端,所述导流组件另一端延伸至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之间,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导出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管道,所述导流管道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之间和圆柱形隔板一侧,所述导流管道外侧固定设置有单向阀。
[0008]优选的,所述导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壳体底部的排出组件,所述排出组件顶部延伸至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排出组件包括排放管道、弹簧、圆环形隔板和固定块,所述排放管道
固定连接于壳体上,所述圆环形隔板固定连接于排放管道内壁上,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排放管道内壁上并且设置于圆环形隔板底部,所述固定块靠近圆环形隔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导流管道一端延伸入壳体内部并且延伸至圆柱形隔板靠近进气管的一侧。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利用在气体充满补集机构与壳体之间的时候,会促使气体流动至圆柱形隔板外侧的导流管道一端处,利用导流管道导流至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之间,多余的利用另一个二氧化碳补集膜进行补集工作,而前一个分流后的气体会利用锥形导流壳体和连接管道排出,而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之间的多余的气体会利用排出组件排出,整个过程可以在较小的空间下进行最大化的补集工作,并且可以适应较大功率的排放,不易出现积压,膨胀甚至导流的现象,整个过程增大了二氧化碳补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补集机构立体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排出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出气管;2、壳体;3、进气管;4、单向阀;5、导流管道;6、补集机构;601、二氧化碳补集膜;602、锥形导流壳体;603、安装环;604、连接管道;605、通孔;7、排出组件;701、排放管道;702、弹簧;703、圆环形隔板;704、固定块;8、圆柱形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中所示的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设置有补集机构6,所述壳体2外侧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壳体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和进气管3,所述导流管道5一端延伸入壳体2内部并且延伸至圆柱形隔板8靠近进气管3的一侧;
[0019]所述补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壳体2内部的两个安装环603,所述安装环603内部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环603后侧固定连接有锥形导流壳体602,所述锥形导流壳体60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604,另一个所述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内部开设有通孔605,所述锥形导流壳体602通过连接管道604与另一个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固定连接并且通过通孔605与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另一侧相连通,所述壳体2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圆柱形隔板8,所述圆柱形隔板8一端延伸至二氧化碳补集膜601一侧且不接触,所述导流组件一端延伸入壳体2内部的圆柱形隔板8远离二氧化碳补集膜601的一端,所述导流组件另一端延伸至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601之间,所述壳体2底部设置有导出组件。
[0020]具体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管道5,所述导流管道5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二氧
化碳补集膜601之间和圆柱形隔板8一侧,所述导流管道5外侧固定设置有单向阀4。
[0021]具体的,所述导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壳体2底部的排出组件7,所述排出组件7顶部延伸至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601之间。
[0022]具体的,所述排出组件7包括排放管道701、弹簧702、圆环形隔板703和固定块704,所述排放管道701固定连接于壳体2上,所述圆环形隔板703固定连接于排放管道701内壁上,所述固定块704固定连接于排放管道701内壁上并且设置于圆环形隔板703底部,所述固定块704靠近圆环形隔板7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702,所述弹簧702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
[0023]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技术时,这时通过补集机构6的设置,当气体自进气管3处流动至补集机构6一侧时,首先利用其中一个二氧化碳补集膜601进行二氧化碳补集工作,当气流较大的时候,一个补集机构6已经满足不了的时候,通过利用在气体充满补集机构6与壳体2之间的时候,会促使气体流动至圆柱形隔板8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部设置有补集机构(6),所述壳体(2)外侧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补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壳体(2)内部的两个安装环(603),所述安装环(603)内部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环(603)后侧固定连接有锥形导流壳体(602),所述锥形导流壳体(60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604),另一个所述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内部开设有通孔(605),所述锥形导流壳体(602)通过连接管道(604)与另一个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固定连接并且通过通孔(605)与二氧化碳补集膜(601)另一侧相连通,所述壳体(2)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圆柱形隔板(8),所述圆柱形隔板(8)一端延伸至二氧化碳补集膜(601)一侧且不接触,所述导流组件一端延伸入壳体(2)内部的圆柱形隔板(8)远离二氧化碳补集膜(601)的一端,所述导流组件另一端延伸至两个二氧化碳补集膜(601)之间,所述壳体(2)底部设置有导出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膜吸收法的内燃机用二氧化碳补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管道(5),所述导流管道(5)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荆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