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08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神经监测和气管插管为一体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包括:气囊,气囊固定在管体的下段,气囊连通充气管,充气管连接充气阀,管体的顶部连接接头,管体的外壁印刷有导电涂层,导电涂层设置有接触区和传输区,所述接触区与所述传输区连接,所述接触区设置在与声带神经接触的位置,所述传输区沿管体轴向向管体中上段延申并与电极连接线采用卡扣定位连接,通过电极连接线使接触区与神经监护设备形成电路连接,所述传输区的表面涂覆有绝缘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导电涂层的传输区外涂覆有绝缘层,可以保护传输区的导电涂层不受损坏,有效避免由于传输区的导电涂层残缺或损坏而影响神经信号传输效果的情况发生。输效果的情况发生。输效果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神经监护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集神经监测和气管插管为一体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用于外科手术中对神经功能系统的监测,能够防止手术中对神经功能造成伤害,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安全系数,降低手术过程中对神经造成的伤害。
[0003]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多采用银浆导电涂层的方式监测神经信号,如授权公告号CN204815255U公开的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采用银浆导电涂层作为监测电极连接电极导线进行信号传输,监测电极的长度在30mm

40mm之间,监测电极与声带神经区域接触时,会由于气管插管移位致使监测电极与声带神经区域不能正确接触;另一方面,据《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1月第16卷第1期》文献第2.2部分公开内容可知,由于人体的气管内径在不同长度位置具有不同的内径值,气管上、中 1/3 段较中、下 1/3 段稍粗,这种由于个体生理差异导致插管插入深度不同,也会致使监测电极与声带神经区域不能正确接触,从而影响神经信号的获取质量与传输质量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0004]同时,对神经监护气管插管的气囊进行改良,保障气囊与气道壁的紧密贴合度,使其能契合不同直径的气管,也亟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在管体外壁印刷导电涂层,在导电涂层传输区上涂覆绝缘膜,同时导电涂层错位排布,可以提高神经信号的获取和传输质量,同时也对气囊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提高气囊的适应性能和对患者的安全性。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7]一种新型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其组成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固定在管体的下段,所述气囊连通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连接充气阀,所述管体的顶部连接接头,所述管体的外壁印刷有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设置有接触区和传输区,所述接触区与所述传输区连接,所述接触区设置在与声带神经接触的位置,所述传输区沿管体轴向向管体中上段延申并与电极连接线采用卡扣定位连接,通过电极连接线使接触区与神经监护设备形成电路连接,所述传输区的表面涂覆有绝缘膜。
[0008]优选的,所述导电涂层材料为银浆。
[0009]优选的,所述管体外壁设置有成对出现的第一导电涂层和第二导电涂层,所述第一导电涂层的接触区的上端边缘与所述第二导电涂层的接触区的上端边缘的距离大于1mm且不超过第一导电涂层接触区在所述管体轴向方向上的长度;
[0010]所述第一导电涂层接触区和所述第二导电涂层接触区设置有1mm—3mm的垂直间隔。
[0011]优选的,所述管体外壁最多设置有两对第一导电涂层和第二导电涂层。
[0012]优选的,
[0013]所述传输区在所述管体圆周方向的宽度在2mm——5mm;
[0014]所述传输区在所述管体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在70mm——90mm;
[0015]所述接触区在所述管体圆周方向的宽度在4mm——16mm;
[0016]所述接触区在所述管体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在20mm——50mm。
[0017]优选的,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开设有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与管体上段外壁连接,充气管通过充气通道与气囊连通。
[0018]优选的,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螺纹钢丝内衬。
[0019]优选的,所述气囊设置有与所述管体紧密配合的内腔,所述管体可以穿过所述气囊的内腔,使气囊可以固定在所述管体的任意位置,气囊的外壁一端与所述内腔形成球形顶部,另一端则与所述内腔形成截面直径逐渐缩小的尾部,气囊外形呈水滴形结构,所述气囊的外壁与所述内腔一体成型为密封的可充气气室,所述气囊的尾部设置在管体的下段。
[0020]优选的,在管体刻度标记处的不同位置设置至少一种颜色的标记。
[0021]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导电涂层接触区比传输区的接触面积大,可以与声带神经充分接触,提高神经信号获取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增强获取神经信号时的抗干扰能力;传输区为长条状设计,可以减小电阻,加快神经信号的传输强度,提高神经监测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0023]2、本技术导电涂层的错位设计,可以提高神经活动信号的获取质量,避免接触区与声带神经接触不良或接触位置不正确导致神经信号监测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0024]3、本技术在导电涂层的传输区外涂覆有绝缘层,可以保护传输区的导电涂层不受损坏,有效避免由于传输区的导电涂层残缺或损坏而影响神经信号传输效果的情况发生。
[0025]4、本技术的气囊外形结构呈水滴形,气囊直径从气管插管上端至底端逐渐减小,与普通圆柱形气囊或球形气囊相比较,充气量小,可以紧密贴合由于人体差异或生理结构导致的不同直径的气管,插入人体后,不会对细段气道产生挤压,且不易损伤气道粘膜,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增强了气囊的适用能力。
[0026]5、本技术采用螺纹钢丝内衬,可以有效支撑气管插管,避免管体挤压变形,同时也方便将管体插入患者体内。
[0027]6、本技术在医生容易识别的位置设置不同颜色的标记,便于医生快速判断和识别出管体是否产生位移以及产生的位移量。
[0028]7、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效率高,使用安全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0029]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2为本技术气囊为水滴形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3为导电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4为管体的截面示意图;
[0033]附图5为标记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1中包括:
[0035]1—气囊;2—管体;3—充气管;4—充气阀;5—接头;6—导电涂层;7—电极连接线
[0036]8—螺纹钢丝内衬;
[0037]附图2中包括:1—气囊;
[0038]附图3中包括:
[0039]601—第一导电涂层的接触区;
[0040]602—第一导电涂层的传输区;
[0041]603—第二导电涂层的接触区;
[0042]604—第二导电涂层的传输区;
[0043]605—第一导电涂层的接触区的上端边缘;
[0044]606—第二导电涂层的接触区的上端边缘;
[0045]附图4中包括:
[0046]2—管体;8—螺纹钢丝内衬;9—充气通道;
[0047]附图5中包括:
[0048]2—管体;10—第一标记;11—第二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其组成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固定在管体的下段,所述气囊连通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连接充气阀,所述管体的顶部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壁印刷有成对出现的第一导电涂层和第二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设置有接触区和传输区,所述接触区与所述传输区连接,所述接触区设置在与声带神经接触的位置,所述传输区沿管体轴向向管体中上段延申并与电极连接线采用卡扣定位连接,通过电极连接线使接触区与神经监护设备形成电路连接,所述传输区的表面涂覆有绝缘膜;所述第一导电涂层的接触区的上端边缘与所述第二导电涂层的接触区的上端边缘的距离大于1mm且不超过第一导电涂层接触区在所述管体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导电涂层接触区和所述第二导电涂层接触区设置有1mm—3mm的垂直间隔;所述管体外壁最多设置有两对第一导电涂层和第二导电涂层;所述传输区在所述管体圆周方向的宽度在2mm——5mm;所述传输区在所述管体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在70mm——90mm;所述接触区在所述管体圆周方向的宽度在4mm——16mm;所述接触区在所述管体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在20mm——50m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希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正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