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703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5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池,具有试验空间,试验空间用于存放污染土壤;注射组件;气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气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液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液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气体收集通道,将试验空间内部与试验空间外部连通。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可降低修复成本、缩短修复周期、提高修复效果。修复效果。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污染土壤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与此同时,保护环境乃至于对已被污染的环境修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修复已被污染的环境中,修复已被污染的土壤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壤而言,其污染土壤的污染物多是石油类物质。
[0003]石油类物质污染土壤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石油的开采、运输、冶炼和消费等环节。具体表现为钻井时、石油存储时、输油管线及井管破裂时、含油污水回灌时、采油井油泥堆放时、和加油站向车辆加油时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污染。当石油类物质污染土壤后,乳化或溶解态石油类物质会随水流向土层深处迁移及扩散,从而逐渐增加被污染的土壤的体积。若石油类物质污染强度较大且石油类物质中的小分子烃类含量较高时,则会对地下水含水层造成污染。因此,修复被石油类物质污染的土壤至关重要。
[0004]目前,修复被石油类物质污染的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化学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与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方法相比,生物修复石油类物质污染土壤具有降解效率高、生物利用性强、不造成二次污染、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结构等优点,从而使得生物修复技术成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地修复技术。
[0005]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适用于高渗透性土壤,且常被用来处理被轻质石油烃类、中质石油烃类、氯乙烯及其衍生物、氯苯及其衍生物等污染的土壤。具体的,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一系列喷射点将空气和液体注入土壤,从而通过控制土壤的氧气含量以及土壤的含水率来刺激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利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0006]而在处于不同区域的污染土壤中,由于污染土壤的环境条件、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具体组成成分、以及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均可能不同,所以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时,往往会向污染土壤中注入过多的气体和液体来保证修复效果。这样一来,在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增加修复成本、增加修复周期,并使得修复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修复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降低修复成本、缩短修复周期、提高修复效果。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池,具有试验空间,试验空间用于存放污染土壤;注射组件;气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气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液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液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
内;气体收集通道,将试验空间内部与试验空间外部连通。
[0009]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试验装置,其中,在多个试验装置中的两个试验装置中,液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注射入试验空间内的液体的体积不同。
[00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池,具有试验空间,试验空间用于存放污染土壤;注射组件;气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气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液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液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气体收集通道,将试验空间内部与试验空间外部连通。如此,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前,可采样部分污染土壤并将采样得到的污染土壤置入试验空间内,而后利用气体注入组件向污染土壤内注入气体,以及利用液体注入组件向污染土壤内注入液体使得污染土壤保持预定含水率,从而观察污染土壤在该预定含水率的情况下,污染土壤内的微生物含量以及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率,进而分析出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此污染土壤时,此污染土壤的最佳含水率。这样一来,在后续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此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注入污染土壤的液体含量以将污染土壤控制在前述分析中得到的最佳含水率,从而无需向污染土壤中注入过多的液体,降低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此污染土壤时所需的液体体积,进而降低修复成本。此外,由于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对污染土壤进行试验分析后,在后续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时,注入污染土壤的液体可将污染土壤控制在前述分析中得到的最佳含水率,故可使得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达到较佳状态,从而缩短修复周期并提高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由
技术介绍
可知,在处于不同区域的污染土壤中,由于污染土壤的环境条件、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具体组成成分、以及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均可能不同,所以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时,往往会向污染土壤中注入过多的气体和液体来保证修复效果。这样一来,在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增加修复时的成本,从而产生修复成本过高的问题。
[0013]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可设计一种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通过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来模拟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具体过程,并在模拟时研究出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此污染土壤时,此污染土壤的最佳含水率。这样一来,在后续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此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注入污染土壤的液体含量以将污染土壤控制在前述分析中得到的最佳含水率,从而无需向污染土壤中注入过多的液体,降低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此污染土壤时所需的液体体积,进而降低修复成本。
[0014]具体的,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设计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池,具有试验空间,试验空间用于存放污染土壤;注射组件;气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气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液体注入组件,经由注射组件与试验空间
连通,用于将液体经由注射组件注入位于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气体收集通道,将试验空间内部与试验空间外部连通。如此,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前,可采样部分污染土壤并将采样得到的污染土壤置入试验空间内,而后利用气体注入组件向污染土壤内注入气体,以及利用液体注入组件向污染土壤内注入液体使得污染土壤保持预定含水率,从而观察污染土壤在该预定含水率的情况下,污染土壤内的微生物含量以及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率等,进而分析出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此污染土壤时,此污染土壤的最佳含水率。
[0015]此外,由于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对污染土壤进行试验分析后,在后续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时,注入污染土壤的液体可将污染土壤控制在前述分析中得到的最佳含水率,故可使得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达到较佳状态,从而缩短修复周期并提高修复效果。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模拟在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时,若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等均未发生变化,则说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修复技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池,具有试验空间,所述试验空间用于存放污染土壤;注射组件;气体注入组件,经由所述注射组件与所述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气体经由所述注射组件注入位于所述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液体注入组件,经由所述注射组件与所述试验空间连通,用于将液体经由所述注射组件注入位于所述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气体收集通道,将所述试验空间内部与所述试验空间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液体存储罐以及第二液体存储罐,所述第一液体存储罐用于存储添加有营养成分的第一液体,所述第二液体存储罐用于存储第二液体;所述液体注入组件与所述第一液体存储罐以及所述第二液体存储罐相连,所述液体注入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罐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罐中任一者内存储的液体注入位于所述试验空间内的污染土壤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空间划分有非饱和带层以及位于所述非饱和带层下方的饱和带层;所述非饱和带层用于存放模拟非饱和带土壤、且由污染土壤与填充物混合而成的第一混合物;所述饱和带层用于存放模拟饱和带土壤、且由污染土壤与水混合而成的第二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样检测孔,设置在所述试验池上,并将所述试验空间内部与所述试验空间外部连通,用于供操作人员从所述试验空间外部取出所述试验空间内存放的污染土壤;优选的,所述取样检测孔包括上层取样检测孔以及下层取样检测孔,所述上层取样检测孔将所述非饱和带层与所述试验空间外部连通,所述下层取样检测孔将所述饱和带层与所述试验空间外部连通。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媚晏闻博余望熊杰何燎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环境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