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91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包括进气室,进气室侧端开设有烟气进口,进气室底端连通架设有反应塔,进气室底端水平设有均流板,均流板底端水平设有喷枪,反应塔底端一侧开设有烟气出口,从而锅炉烟气从反应塔上部进入,经均流板均流,在均流板下部水平布置的氧化剂次氯酸钠溶液的喷枪,氧化剂次氯酸钠溶液喷入后被烟气带走实现充分混合反应,烟气中的沉降灰尘落入反应塔底排出,气路由上至下,阻力更小,且经均流板均流,形成平流,随氧化剂喷雾一并沿反应塔向下流出,混合反应充分,且相对于经由现有的文丘里喷口后形成的紊流,不易在塔壁上溅射沉积,引起堵灰,积灰也更易向下落入塔底排出。积灰也更易向下落入塔底排出。积灰也更易向下落入塔底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直接燃烧发电是将生物质在锅炉中直接燃烧,生产蒸汽带动蒸汽轮机及发电机发电。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如玉米杆、小麦秆、稻草、棉秆等,以及林业加工废弃物如树皮、木屑等,都可以作为生物质锅炉的燃料,这些燃料与煤炭相比含硫普遍较低,所以烟气中氧化硫排放浓度较低,但高温燃烧同样会产生氮氧化物,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求生物质锅炉烟气实现超低排放,生物质锅炉烟气脱硝势在必行。
[0003]传统燃煤锅炉烟气脱硝一般都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喷入还原剂氨或尿素,把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气,但由于生物质锅炉烟气水分高,并且含有钠、钾成分,容易造成催化剂中毒后失效。为此生物质锅炉大多采用氧化剂次氯酸钠溶液,将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用消石灰与二氧化氮反应实现脱硝。
[0004]然而现有的烟气氧化脱硝塔采用下进上出式结构,烟气由下方进气,经文丘里喷口、喷枪喷入氧化液、反应塔反应出气,利用烟气经过文丘里喷口后形成的紊流,实现氧化剂溶液与锅炉烟气充分混合反应,但存在以下问题:
[0005]1、反应塔阻力大,一般到达600~800Pa,堵灰后阻力更大;
[0006]2、反应塔锥体部分烟气紊流卷吸,容易造成氧化剂溶液溅射到塔壁,引起锥体严重堵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以致力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
[0008]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包括:
[0009]进气室,进气室侧端开设有烟气进口,用于连接锅炉烟气管道,进气室底端连通架设有反应塔;
[0010]均流板,水平设于进气室底端,均流板设计呈格栅状,用于向下均匀导流;
[0011]喷枪,水平设于均流板底端,用于朝内喷入次氯酸钠溶液;
[0012]烟气出口,开设于反应塔底端一侧。
[0013]优选地,反应塔底部设计呈收口向下的锥斗形状。
[0014]优选地,反应塔底端开设有排灰口。
[0015]优选地,排灰口底端连接有集灰盒,集灰盒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伸入集灰盒
内的一端上设有搅灰叶。
[0016]优选地,搅灰叶单方向铰接于转杆上,用以向内折叠收合于集灰盒内。
[0017]优选地,喷枪沿均流板底端周向布设有4至6只。
[0018]优选地,均流板由纵横交错的若干个隔条连接组成。
[0019]优选地,隔条采用钢材质制成。
[0020]优选地,隔条交错形成的格栅孔洞宽度为1.8至2.2cm之间,长度为10至12cm之间。
[0021]优选地,隔条高度为1.8cm至2.2cm之间。
[0022]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通过设置上进下出式反应塔,在进气侧设置均流板,在均流板以下设氧化剂溶液喷枪,气路由上至下,阻力更小,且经均流板均流,形成平流,随氧化剂喷雾一并沿反应塔向下流出,混合反应充分,且相对于经由现有的文丘里喷口后形成的紊流,不易在塔壁上溅射沉积,引起堵灰,积灰也更易向下落入塔底排出,即满足了氧化剂溶液与锅炉烟气的充分混合反应,又避免了烟气贴壁引起的反应塔堵灰,实现锅炉烟气的高效反应。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氧化脱硝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氧化脱硝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均流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均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集灰盒密封集灰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集灰盒打开清灰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空心箭头表示烟气流动的方向。
[0031]图中:1、进气室;2、烟气进口;3、反应塔;4、均流板;5、喷枪;6、烟气出口;7、排灰口;8、集灰盒;9、转杆;10、搅灰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
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4]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进气室1,进气室1侧端开设有烟气进口2,用于连接锅炉烟气管道,进气室1底端连通架设有反应塔3,进气室1底端水平设有均流板4,均流板4设计呈格栅状,用于向下均匀导流,均流板4底端水平设有喷枪5,用于朝内喷入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塔3底端一侧开设有烟气出口6。
[0035]本技术装置通过设置进气室1,进气室1侧端开设有烟气进口2,用于连接锅炉烟气管道进气,进气室1底端连通架设有反应塔3,进气室1底端水平设有均流板4,均流板4设计呈格栅状,用于向下均匀导流,均流板4底端水平设有喷枪5,用于朝内喷入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反应塔3底端一侧开设有烟气出口6,从而锅炉烟气从反应塔3上部进入,经均流板4均流,在均流板4下部水平布置的氧化剂次氯酸钠溶液的喷枪5,氧化剂次氯酸钠溶液喷入后被烟气带走实现充分混合反应,完成次氯酸钠和一氧化氮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氮,烟气中的沉降灰尘落入反应塔3底排出,气路由上至下,阻力更小,且经均流板4均流,形成平流,随氧化剂喷雾一并沿反应塔3向下流出,混合反应充分,且相对于经由现有的文丘里喷口后形成的紊流,不易在塔壁上溅射沉积,引起堵灰,积灰也更易向下落入塔底排出。
[0036]相对于目前已知的脱硝反应塔,如图1所示,由进气室、文丘里喷口、喷枪、反应塔锥斗、反应塔、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室,所述进气室侧端开设有烟气进口,用于连接锅炉烟气管道,所述进气室底端连通架设有反应塔;均流板,水平设于所述进气室底端,所述均流板设计呈格栅状,用于向下均匀导流;喷枪,水平设于所述均流板底端,用于朝内喷入次氯酸钠溶液;烟气出口,开设于所述反应塔底端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塔底部设计呈收口向下的锥斗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塔底端开设有排灰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氧化脱硝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口底端连接有集灰盒,所述集灰盒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伸入所述集灰盒内的一端上设有搅灰叶。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东李舜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