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内生真菌P-B313提高水稻种苗素质和谷粒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677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内生真菌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内生真菌P

B313提高水稻种苗素质和谷粒产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
,具体涉及内生真菌P

B313在提高水稻种苗素质和(或)谷粒产量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内生真菌是指至少生活史的一部分能侵染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中,宿主无明显病症的一类真菌,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与宿主植物进行着非常稳定的长期互作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微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发现植物的表型除了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外,还受周围有益微生物的积极调控。植物与内生真菌的共生互作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0003]在植物内生真菌与寄主形成互惠共生关系的过程中,一方面植物内生真菌从寄主中获取水分、矿物营养等生长所需的养分,另一方面植物内生真菌赋予植物丰富多样的生物学功能,例如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生物量,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
[0004]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稳定高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利用野生稻内生真菌重建有益的水稻

内生真菌共生体系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与抗逆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立野生稻内生真菌与水稻的互惠共生体,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5]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插秧迅速推广普及,对于秧苗素质要求亦越发严格。因此,培育出既适合机械插秧作业,又满足高产农艺要求的健壮秧苗成了最大的技术障碍。“秧好一半谷”,提高秧苗素质,健苗壮秧是促进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专利文献CN 101486970 A公开从野生稻(Oryza granulata)中分离到一株瓶霉属内生真菌R5
‑6‑
1,该菌株接种水稻后,表现出水稻长势旺,苗壮,根系颜色呈褐色,水稻干重显著增加,表明该菌株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增加生物量。
[0006]水稻作为粮食作物,其可食用部分为种子。前期研究表明,通过重建水稻

内生真菌共生体系以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并不能必然提高水稻产量。因此,挖掘更多野生稻内生真菌资源,利用与水稻共生互作增加水稻产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申请号为202110529926.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株假瓶霉属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该内生真菌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后,增强了水稻苗期对苗叶瘟的抗病性。目前尚无报道指出该属内生真菌菌株在提高水稻苗素质、增加水稻产量方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增加谷粒产量的野生稻内生真菌,利用其与水稻的共生互作实现水稻的稳定高产。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4的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在提高水稻种苗素质中的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研究发现,将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定殖于水稻幼苗根部组织中,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表现为秧苗生长健壮,种苗叶绿色含量、地上部高度、地上部鲜重等方面显著提高,且无明显病虫害发生。
[0012]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与水稻种子共培养,使内生真菌定殖于水稻幼苗根部组织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包括:将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制备成固体菌肥,再混合到育苗基质中制得混合基质,水稻种子萌发后播种于混合基质中,育苗培养获得水稻种苗。
[0014]本专利技术研究表明,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定殖于水稻植株根部,促进水稻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加营养元素在组织中的含量。
[0015]进一步的,所述营养元素包括氮元素和钾元素。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4的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在提高水稻谷粒产量中的应用。
[0017]本专利技术研究发现,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后,对水稻具有增产效果,实际增产达到5.27%。
[0018]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与水稻种子共培养,使内生真菌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中。
[0019]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包括:将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制备成固体菌肥,再混合到育苗基质中,水稻种子萌发后播种于育苗基质中育苗,然后水稻秧苗移栽至大田,培育至收获。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种苗素质和谷粒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1)将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4的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发酵液,再将发酵液接种于无菌大麦粒上,黑暗培养至菌丝生长布满麦粒,制得P

B313固体菌肥;
[0022]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每250mL含0.4%豆饼粉、1%玉米粉、0.05%硫酸镁、0.1%磷酸氢二钾;
[0023](2)将P

B313固体菌肥混合到育苗基质中制得混合基质,水稻种子萌发后播种于混合基质中,育苗培养获得水稻秧苗;
[0024](3)移栽水稻秧苗至大田,培育至收获。
[0025]进一步的,步骤(1)中,液体发酵之前,先将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进行活化培养,25℃黑暗培养7天。
[0026]进一步的,液体发酵的条件为25℃,转速150rpm,培养7天。
[0027]进一步的,发酵液与无菌大麦粒按照100mL:500g的比例混合,25℃黑暗培养至菌丝生长布满麦粒。
[0028]进一步的,步骤(2)中,制备混合基质中,固体菌肥与育苗基质按照质量比1:9进行混合。
[0029]进一步的,将水稻种子用25%氰烯菌酯3000倍液浸泡2天进行种子消毒,随后放于30℃黑暗恒温箱中催芽1

2天。
[0030]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假瓶霉内生真菌P

B313在促进水稻生长,增加谷粒产量方面的新用途,通过将内生真菌P

B313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4的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在提高水稻种苗素质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与水稻种子共培养,使其定殖于水稻幼苗根部组织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定殖于水稻植株根部,促进水稻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加营养元素在组织中的含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元素包括氮元素和钾元素。5.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504的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在提高水稻谷粒产量中的应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内生真菌Pseudophialophora sp.P

B313与水稻种子共培养,使其定殖于水稻根部组织中。7.一种提高水稻种苗素质和谷粒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世聪梁世伟林福呈苏珍珠朱加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