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57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冷却管和设置于每个冷却管表面用于增加冷却管表面与外部接触面积的鳍片,还包括与所有冷却管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端盖上具有用于安装冷却管的通孔,所述端盖分别设置于冷却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冷却管,能够使气体分别进入各个冷却管内,使气体与冷却管的接触更加充分,同时采用多通道的方式,在相同进气量的情况下,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通过在冷却管表面设置鳍片,从而进一步增加冷却管表面与外部环境气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管内气体的热转化效率,而且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占用小,更加适用于船机的使用。更加适用于船机的使用。更加适用于船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通常为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所以中冷器也适用于船舶发动机上。
[0003]目前,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976628U公开了一种汽车中冷器,包括中冷器芯体,中冷器芯体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为一长弯管,长弯管向中冷器芯体的右侧延伸,中冷器芯体底端右侧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为一短管,短管也向中冷器芯体的右侧延伸,中冷器芯体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中冷器芯体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结构相同,均设置有L型结构,其横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中冷器芯体上,竖边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螺孔,进气管与中冷器芯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泄气管,进气管上位于泄气管的左侧设置有吊耳。
[0004]虽然这种中冷器能够实现气体的冷却,但是这种中冷器只采用一个进气口与出气口,气体只能通过一个冷却通道进行冷却,容量有限导致热转化效果差,尤其是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空气冷却无法满足船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中冷器热转化效率差难以适用于船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冷却管和设置于每个冷却管表面用于增加冷却管表面与外部接触面积的鳍片,还包括与所有冷却管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端盖上具有用于安装冷却管的通孔,所述端盖分别设置于冷却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冷却管,能够使气体分别进入各个冷却管内,使气体与冷却管的接触更加充分,同时采用多通道的方式,在相同进气量的情况下,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通过在冷却管表面设置鳍片,从而进一步增加冷却管表面与外部环境气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管内气体的热转化效率,而且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占用小,更加适用于船机的使用。
[000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鳍片呈条状并绕冷却管轴向螺旋缠绕于冷却管表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缠绕在冷却管外的鳍片,并通过鳍片的螺旋排布,从而在保持轴径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冷却管表面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管的冷却效果。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端盖的端面与冷却管的进气口或出气口齐平。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冷却管的进气口或出气口与端盖的端面齐平设置,使所有冷却管的进气口位于同一平面,使进气时各个冷却管进气更加均匀,更有利于气体的冷却,同时使各个冷却管的出气口也位于同一个平面内,避免出现回流的情况,同时更便于冷却管的安装。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端盖形状为圆形,所述通孔均匀排布设置于端盖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圆形结构,能够在相同周长的情况下,采用圆形面积更大,更便于设置冷却管,使端盖能够安装的冷却管数量更多,冷却效果更好。
[00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通孔与冷却管对应设置为七个,所述其中一个通孔设置于端盖中心处,其他六个通孔绕端盖中心处的通孔均匀排列于四周,所述冷却管对应安装于通孔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端盖圆形结构,再配合七个冷却管的排布方式,在保证冷却管轴径相同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配合冷却管上的鳍片,进一步利用两个端盖之间的空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便于安装和使用。
[0016]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冷却管,能够使气体分别进入各个冷却管内,使气体与冷却管的接触更加充分,同时采用多通道的方式,在相同进气量的情况下,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通过在冷却管表面设置鳍片,从而进一步增加冷却管表面与外部环境气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管内气体的热转化效率,而且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占用小,更加适用于船机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元件标号说明
[0020]1、冷却管;2、鳍片;3、端盖;4、进气口;5、出气口;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冷却管1和设置于每个冷却管1表面用于增加冷却管1表面与外部接触面积的鳍片2。
[0024]冷却管1设置为直管,冷水管具有进气口4和出气口5,鳍片2呈条状并绕冷却管1的轴线螺栓缠绕于冷却管1表面,气体从冷却管1的进气管进入到冷却管1内,由冷却管1对管内气体通过冷热交换进行冷却,并将冷却的气体从出气口5排出,鳍片2固定设置于冷却管1表面,进一步增加冷却管1表外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增强冷却管1的冷却效果。
[0025]还包括与所有冷却管1固定连接的端盖3,端盖3上具有用于安装冷却管1的通孔6,通孔6与冷却管1的管径相匹配,每个冷却管1能够插入对应的通孔6内,实现冷却管1与端盖3固定连接。
[0026]端盖3结构形状设置为圆形,本实施例中冷却管1与通孔6数量对应设置为七个,其中一个通孔6与端盖3的轴线重合位于端盖3的中心处,其他六个通孔6绕端盖3轴线均匀排布于中心通孔6的四周,冷却管1沿通孔6轴线对应安装于各个通孔6处,使冷却管1配合鳍片2均匀安装于端盖3上,使各个冷却管1的进气量更加均匀,各个冷却管1内气体与管壁的接触面积更大,冷却效果更好。
[0027]使用时,通过端盖3圆形结构,再配合七个冷却管1的排布方式,在保证冷却管1轴径相同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配合冷却管1上的鳍片,使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冷却管和设置于每个冷却管表面用于增加冷却管表面与外部接触面积的鳍片,还包括与所有冷却管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端盖上具有用于安装冷却管的通孔,所述端盖分别设置于冷却管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机的中冷器冷却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呈条状并绕冷却管的轴线螺旋缠绕于冷却管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机的中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仁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