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其除了开口时的开口性以外,还以高水平兼具抑制设置于罐盖的铆钉部附近的膜破裂(加工性)、抑制内容物填充后的蒸煮处理后的树脂剥离(密合性)、以及抑制经时后的金属基材的腐蚀(耐腐蚀性)的各种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具有:金属基材;下层,其形成于所述金属基材的至少一个面,包含用2~30mol%的第一共聚成分改性的聚酯树脂(A);和上层,其形成于所述下层上,包含聚酯树脂(B)和与该聚酯树脂(B)不相容的柔软成分(C),在将聚酯树脂(B)和柔软成分(C)的合计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柔软成分(C)的含量为2~50质量%。(C)的含量为2~50质量%。(C)的含量为2~50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层叠聚酯树脂膜和罐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金属板层叠体用的层叠聚酯树脂膜、以及使用它们的罐盖。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用于饮料、食品用的金属罐的罐盖,广泛使用了能够用手容易地开口且在使开口部分附着于罐体的状态下残留的保留型拉片(SOT、s tay
‑
on
‑
tab)式、将开口部分与罐体分离的扯断式等的易拉(EO)盖。
[0003]作为这样的罐盖的原材料,已知有在铝、钢等金属基材上形成聚酯树脂等树脂层而成的树脂被覆金属板。
[0004]作为对于罐盖所使用的树脂被覆金属板的要求,要求上述开口部分能够顺畅地开口。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树脂被覆金属板,其目的在于,在形成于盖的情况下抑制羽化现象(feather ing现象)的发生,提高开口性等特性。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2365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树脂被覆金属板中,作为层叠在金属板上的树脂层,公开了具有下层和表层的多层结构的树脂层,其中下层在热塑性聚酯树脂中配合了烯烃系聚合物,表层控制热塑性聚酯的结晶性、将伸长率设为20%。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以兼顾耐腐蚀性和加工性为目的而使树脂层多层化。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关于开口性(耐羽化性),仍留有课题。
[0010]即,作为对使用了树脂被覆金属板的罐盖的要求,要求兼顾上述那样的开口时的羽化现象发生的抑制(开口性)和罐盖中的膜破裂等的发生抑制(加工性)。
[0011]关于开口性,在罐盖的开口时,树脂层沿着形成在罐盖上的刻痕(划线)被切断。即,要求避免开口部分中的金属基材与树脂层之间的层离(分层)的发生、在开口部附近被拉伸的内表面侧被覆树脂残留的现象(羽化现象)。为了提高该开口性,认为需要某种程度地抑制树脂的柔软性(伸长率)。
[0012]另一方面,关于加工性,除了对罐盖一般进行刻痕加工以外,还实施用于增强的肋(rib)加工、成为铆钉部的伸长拉深加工,因此需要树脂层能够追随对于金属基材的上述加工。进而,在印刷等热处理工序中实施上述加工的情况下,需要避免在上述那样的加工大的部位发生膜破裂、剥离等。而且,为了提高这样的加工性,所使用的树脂需要某种程度的柔软。
[0013]即,上述的加工性和开口性可以说是相反的特征,在使用了树脂被覆金属板的罐
盖中,要求开发兼顾这些特征的树脂。
[0014]另外,作为罐盖中的一般课题,当然需要具备内容物填充后的蒸煮(retort)处理后的树脂剥离的抑制(密合性)、以及经时后的金属基材的腐蚀抑制(耐腐蚀性)的性能。
[0015]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罐盖制造用的层叠聚酯树脂膜、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中,通过将树脂层的构成设为规定的构成,能够以高水平兼顾上述课题,想到了本专利技术。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1)其特征在于,包含金属基材、和形成在所述金属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的层叠聚酯树脂层,其中,所述层叠聚酯树脂层从所述金属基材侧起依次具有:下层,其包含用2~30mol%的第一共聚成分改性而成的聚酯树脂(A);和上层,其包含聚酯树脂(B)和与该聚酯树脂(B)不相容的柔软成分(C),在将聚酯树脂(B)和柔软成分(C)的合计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柔软成分(C)的含量为2~50质量%。
[0018]应予说明,上述(1)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2)所述聚酯树脂(B)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为60℃以上且90℃以下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所述柔软成分(C)是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烯烃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所述柔软成分(C)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B)中,将所述柔软成分(C)在上层中的含量(质量%)设为W时,所述聚酯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与所述上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之差的绝对值ΔTg满足ΔTg<0.5
×
W。
[0019]另外,上述(1)或(2)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3)所述柔软成分(C)在所述聚酯树脂(B)中以岛状分散,所述以岛状分散的柔软成分(C)的平均长径为0.1~5.0μm,平均短径为0.01~2μm。
[0020]另外,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4)所述聚酯树脂(A)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体,包含间苯二甲酸作为所述第一共聚成分。
[0021]另外,上述(4)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5)所述下层进一步包含0.01~0.5mol%的多官能成分。
[0022]另外,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6)所述聚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0~80000。
[0023]另外,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7)在所述聚酯树脂(A)中含有0.1~5.0质量%的平均粒径0.2~5.0μm的无机粒子。
[0024]另外,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8)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的合计厚度为10~50μm,所述上层的厚度为5~40μm,且所述下层的厚度为5~30μm。
[0025]另外,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9)所述下层在185℃、10分钟的热处理后,在50℃环境下的断裂伸长率为50%以下。
[0026]另外,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优选(10)还具有形成于所述上层的与金属基材侧相反的一侧、包含聚酯树脂的表层。
[0027]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层叠聚酯树脂膜,(11)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层,其形成于金属基材的至少一面,包含用2~30mol%的第一共聚成分改性的聚酯树脂(A);和上层,其形成在所述下层上,包含聚酯树脂(B)和与该聚酯树脂(B)不
相容的柔软成分(C),在将聚酯树脂(B)和柔软成分(C)的合计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柔软成分(C)的含量为2~50质量%。
[0028]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罐盖(12)使用上述的(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而成。
[0029]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罐盖(13)使用上述的(11)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膜而成。
[0030]专利技术效果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例如适合作为罐盖的用途的、除了开口时的开口性以外,还以高水平兼具设置于罐盖的铆钉部附近的膜破裂的抑制(加工性)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层叠聚酯树脂膜和罐盖。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层叠聚酯树脂膜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其特征在于,包含金属基材、和形成在所述金属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的层叠聚酯树脂层,其中,所述层叠聚酯树脂层从所述金属基材侧开始依次具有:下层,其包含用2~30mol%的第一共聚成分改性的聚酯树脂(A);和上层,其包含聚酯树脂(B)和与该聚酯树脂(B)不相容的柔软成分(C),在将聚酯树脂(B)和柔软成分(C)的合计设为100质量%的情况下,柔软成分(C)的含量为2~50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其中,所述聚酯树脂(B)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为60℃以上且90℃以下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所述柔软成分(C)是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烯烃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所述柔软成分(C)分散在所述聚酯树脂(B)中,在将所述柔软成分(C)在上层中的含量(质量%)设为W时,所述聚酯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与所述上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之差的绝对值ΔTg满足下述式(1),ΔTg<0.5
×
W
···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其中,所述柔软成分(C)在所述聚酯树脂(B)中以岛状分散,所述以岛状分散的柔软成分(C)的平均长径为0.1~5.0μm,平均短径为0.01~2μ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聚酯树脂被覆金属板,其中,所述聚酯树脂(A)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体,包含间苯二甲酸作为所述第一共聚成分。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悟史,佐藤优斗,伊藤由实,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钢钣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