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611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所述香灰菌株为暗色环纹炭团菌(Annulohypoxylon stygium)Gxun.10030,于2021年11月19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47。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1)菌株的驯化:香灰菌依次通过茶汤培养基、茶叶培养基驯化培养10代后,得到适应茶叶生长的菌株。(2)发酵茶的制备:将上述驯化后的香灰菌接种在只含水和茶叶的培养基中,在避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共培养,待香灰菌菌丝可完全覆盖茶叶培养基,35℃下烘干12小时即得香灰菌发酵茶。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与香灰菌可控发酵,得到的香灰菌发酵茶汤色红润、香气纯正、口感回甘、味道醇厚、品质优异,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饮品。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饮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将茶叶与香灰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发酵制备成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香灰菌是银耳的伴生菌,资源丰富,遗传差异大,因其本身含有香气物质得名,目前关于香灰菌的分类地位尚未完全确立。有学者认为香灰菌可能是绿粘帚霉,是炭团菌属的无性阶段。香灰菌富含蛋白质、多糖、矿物元素、氨基酸、黑色素,凝结素等物质,营养价值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
[0003]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茶叶中含有相对较多的化学物质,如咖啡碱和维生素等,可以加速脂肪的氧化。发酵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经过发酵会改变茶叶的化学成分,影响了茶叶的感官和品质。通过发酵不仅会影响茶的气味,改善其口感和余味,还会减少茶的涩味和苦味,使茶的味道变得更醇厚。另外,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提高茶叶的撕裂速度和质量稳定性,产生有益于健康的次生代谢产物。
[0004]目前,未见香灰菌用于发酵茶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0007]香灰菌先后经过茶汤培养基驯化阶段和茶叶培养基驯化阶段。
[0008]茶汤培养基驯化阶段为利用茶汤培养基对香灰菌进行生长驯化5代,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蔗糖的含量,使香灰菌能够在不含蔗糖的茶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所述茶叶培养基驯化阶段为利用茶叶培养基对已经茶汤培养基驯化阶段后的香灰菌继续进行生长驯化5代,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蔗糖的含量,使香灰菌能够在不含蔗糖的茶叶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得到适应茶叶生长的菌株。
[0009]茶汤培养基配方为:100g茶叶,0~10g蔗糖,琼脂20g,1000mL蒸馏水;茶叶培养基配方为:30g茶叶/组培瓶、0~2.0%蔗糖溶液。
[0010]香灰菌发酵茶制备:称取茶叶放于培养瓶中,在茶叶中加入茶叶干重的30%~90%的蒸馏水,121℃条件下灭菌30min;将驯化获得的香灰菌用打孔器打孔菌龄相同的1.5cm菌块接种在上述茶叶培养基中,在21℃~30℃条件下避光培养7~20天,待菌丝完全覆盖茶叶培养基,35℃下烘干12小时即得香灰菌发酵茶。
[0011]茶叶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或代用茶。
[0012]真菌在茶叶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专利技术人首次将香灰菌与茶叶共发酵培养,研制了一种香灰菌发酵茶。本专利技术在不添加任何培养辅料的前提下,以茶叶作为香灰菌生长的培养基,整个过程无外来污染物,产品经过小鼠急性经口毒试验研究,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将木质素、纤维素为主的茶叶,经香灰菌发酵转化为人体可食用或直接吸收的
丰富的微生物真菌营养蛋白及营养成分,富含多糖、氨基酸、非饱和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等;同时转化了造成茶叶涩味的多酚类物质,提高了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采用此技术制备得到的香灰菌发酵茶汤色红润、香气纯正、口感回甘、味道醇厚、品质优异,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饮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F1

F5代香灰菌分别利用含0%、0.25%、0.5%、0.75%、1%蔗糖的茶汤培养基驯化培养后菌株的生长速度结果图。
[0014]图2为F6

F10代香灰菌分别利用含0%、0.5%、1%、1.5%、2%蔗糖溶液的茶叶培养基驯化培养后菌株长满组培瓶所需天数结果图。
[0015]图3为实施例1中香灰菌发酵绿茶结果图。
[0016]图4为实施例2中香灰菌发酵红茶结果图。
[0017]图5为实施例3中香灰菌发酵白茶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香灰菌菌种准备
[0019]1.1材料准备:
[0020]选择培养28~33d,子实体直径7~8cm的银耳菌棒,具有朵形圆正、耳片白且厚,香灰菌丝生长有力的特征,同时培养料表面黑色素分布均匀,无病虫害。
[0021]分离纯化培养基:GPY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6g,酵母浸粉10g,琼脂18g,蒸馏水1000mL)。
[0022]1.2菌株的分离纯化鉴定
[0023]在无菌条件下,从银耳菌棒远离基质块的培养料中直接钩取约0.5mm3菌丝块至表面无积水的GPY培养基上,于23
±
2℃温度下培养7~10d,在无菌条件下,挑取菌落边缘约 0.5mm3菌丝块至表面无积水的GPY培养基上,于23
±
2℃温度下培养7~10d,得到纯培养的香灰菌。
[0024]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转接到GPY培养基上培养5~7d后观察菌落形态;将GPY平板上的香灰菌丝刮下后提DNA,0.8%的琼脂糖凝胶检测提取的DNA。基于ITS序列,通过PCR扩增真菌的5.8S rDNA序列。将获得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由广西民族大学姜明国教授定名为暗色环纹炭团菌(Annulohypoxylonstygium)Gxun.10030,于2021年11月19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47。
[0025]1.3菌株的驯化
[0026]将经分离纯化鉴定得到的香灰菌直接接种至30g/组培瓶灭过菌的茶叶中,发现香灰菌在茶叶上很难生长,长满需要40天,通过茶汤培养基、茶叶培养基驯化培养10代后,在相同条件下,香灰菌长满茶叶只需9天,大大提高了香灰菌的生长速度。
[0027]1.3.1茶汤培养基驯化阶段
[0028]该阶段驯化能使香灰菌从GPY培养基阶段快速适应主要由茶叶成分组成的培养基,使香灰菌能在茶叶上更快生长。
[0029]茶汤培养基配方:100g茶叶,0~10g蔗糖,琼脂20g,1000mL蒸馏水;制法:将茶叶和蒸馏水混合煮开,过滤掉茶叶渣,分别加入0%、0.25%、0.5%、0.75%、1%的蔗糖,加入琼脂,灭菌锅中121℃灭菌30min,倒平板,冷却。
[0030]将生长在GPY培养基上的香灰菌,接种到含有1%蔗糖的茶汤培养基中,置于23℃~25℃中培养,待香灰菌长满整个平板。此为F1代的驯化培养。
[0031]将F1代的驯化培养的香灰菌,接种到含有0.75%蔗糖的茶汤培养基中,置于23℃~25℃中培养,待香灰菌长满整个平板。此为F2代的驯化培养。
[0032]将F2代的驯化培养的香灰菌,接种到含有0.5%蔗糖的茶汤培养基中,置于23℃~25℃中培养,待香灰菌长满整个平板。此为F3代的驯化培养。
[0033]将F3代的驯化培养的香灰菌,接种到含有0.25%蔗糖的茶汤培养基中,置于23℃~25℃中培养,待香灰菌长满整个平板。此为F4代的驯化培养。
[0034]将F4代的驯化培养的香灰菌,接种到不含蔗糖的茶汤培养基中,置于23℃~2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灰菌发酵茶,其特征在于是利用银耳的伴生菌香灰菌与茶叶进行固体发酵。2.一种香灰菌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灰菌依次通过茶汤培养基、茶叶培养基驯化培养10代后,得到适应茶叶生长的香灰菌株。3.一种香灰菌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驯化培养获得的香灰菌与茶叶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共发酵而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汤培养基驯化阶段为:利用茶汤培养基对香灰菌进行生长驯化5代,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蔗糖的含量,使香灰菌能够在不含蔗糖的茶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所述茶叶培养基驯化阶段为利用茶叶培养基对已经茶汤培养基驯化阶段后的香灰菌继续进行生长驯化5代,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蔗糖的含量,使香灰菌能够在不含蔗糖的茶叶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得到适应茶叶生长的菌株。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香灰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2所述的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芳胡永强姜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