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及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5868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及系统装置,包括如下步骤:(1)回收并储备部分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2)将步骤(1)中储备的飞灰与吸附剂进行混合得混合物料;(3)抽取部分流化床锅炉的尾部烟气,并利用尾部烟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一步流化发料;(4)以尾部烟气为输送介质将步骤(3)内流化发料后的混合物料输送至炉内进行有害物质的脱除反应,如此循环往复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吸附剂的粘结性,提高吸附剂的输送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吸附剂在炉内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效率。而提高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效率。而提高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流化床燃烧及烟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对环境治理体系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排入大气的烟气中的酸性气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值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降低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是环保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0003]目前,湿法烟气净化工艺系统复杂,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存在后续废水的再处理问题;干法烟气净化系统对湿法烟气净化系统的上述弊端有明显改善,在干法烟气净化工艺中,通常使用石灰石等固体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对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脱除,但是石灰石等固体吸附剂在管道内输送过程中易粘结聚团,造成管道堵塞,影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效率。尚需寻求一种方法及系统装置,以解决此类问题。
[0004]专利技术专利CN109731472A中公开了一种节能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及方法,该净化系统通过合理分配工艺步骤,依次进行烟气的脱硫、除粉尘以及脱硝,该专利技术所述烟气净化系统通过第一换热器对烟气降温处理,再通过第二换热器与空气加热器对烟气进行升温处理,使接下来的烟气脱硝工艺能够快速顺利进行,整个过程中对系统中的烟气热量以及加热装置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还对SCR反应器以及空气预热器排放的热气体中的热量进行再利用,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热量损耗,节约净化能源,该专利技术还通过对系统中的烟气热量进行热量转移,将一些工作区域的高热量转移至需要进行生物的区域,使脱硫工序、脱硝工序以及除粉尘工序都能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提升烟气净化的效果。但是该专利技术所给出的系统相对复杂,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容易造成设备腐蚀。
[0005]技术CN210251828U中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生物质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包括旋风除尘器、与旋风除尘器出口管路相连的脱酸塔、与脱酸塔出口管路相连的SCR反应器、以及与SCR反应器出口管路相连的烟囱;所述脱酸塔顶部通过管路与小苏打粉仓相连;所述脱酸塔和SCR反应器之间设有袋式除尘器。该技术通过设置旋风除尘+袋式除尘两级除尘装置,并且在两个除尘装置间设置脱酸塔,在第二次除尘后再设置SCR反应器,可有效保障净化系统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在烟囱前再设置烟冷器,有效提升了系统热能利用率。但是此系统未考虑到小苏打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易粘结的问题。
[0006]综上所述,尚需开发一种能够避免流化床锅炉内喷射用吸附剂在输送过程中容易粘结的方法及其系统,以提高吸附剂的输送稳定性,提高吸附剂在流化床锅炉中的利用率,进而达到提高工业锅炉烟气净化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流化床锅炉系统内入炉用粉体吸附剂在输送过程中容易粘结而导致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
烟气的方法及系统装置,以达到有效降低吸附剂粘结性,提高吸附剂输送稳定性,提高吸附剂在流化床锅炉中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效率的技术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回收并储备部分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
[0011](2)将步骤(1)中储备的飞灰与吸附剂进行混合得混合物料;
[0012](3)抽取部分流化床锅炉的高温尾部烟气,并利用尾部烟气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料进一步流化发料;
[0013](4)以尾部烟气为输送介质将步骤(3)内流化发料后的混合物料输送至流化床锅炉中进行有害物质的脱除反应,如此循环往复即可。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流化床锅炉燃烧后产生的部分飞灰与吸附剂进行混合,并由流化床锅炉产生的尾部烟气带动飞灰与吸附剂的混合物料进行流化发料后再输送至流化床锅炉内进行烟气净化,能够有效降低吸附剂粘结性,从而有利于吸附剂在管道中的输送,且能够提高吸附剂在流化床锅炉中的利用率,进而达到提高流化床锅炉烟气净化效率的技术效果。
[0015]其中,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飞灰为直接从流化床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分离而得,为高温且干燥的粉体物料,因此将其与吸附剂进行混合能够大大降低吸附剂的粘结性,从而有效避免吸附剂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粘结聚团问题,提高其在流化床锅炉内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流化床锅炉内烟气的净化效果。同时,由于从流化床锅炉烟气中分离出来的飞灰中会残留部分未反应的吸附剂,因此将其与新的吸附剂混合后飞灰内残留的未反应完全的吸附剂也能够再次循环进入流化床锅炉内进行二次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飞灰中残留的吸附剂的利用率。
[0016]本专利技术采用流化床锅炉所产生的尾部烟气对飞灰和吸附剂进行流化发料,因流化床锅炉所产生的尾部烟气为高温气体,因此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吸附剂的粘结性;同时采用高温的尾部烟气将飞灰和吸附剂输送至流化床锅炉内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避免因吸附剂的粘结性而导致输送管道内部粘结过多吸附剂而堵塞的现象。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一部分排出系统,另一部分被回收并储备,回收并储备的飞灰全部用于与吸附剂混合并输送至流化床锅炉内。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飞灰与吸附剂的质量流量比为3﹕(5~10)。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及步骤(4)中的尾部烟气分别以烟气流化风和烟气输送补充风的形式对混合物料进行流化发料、输送。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烟气流化风风量的计算公式为:
[0022]Q
f
=(1.5

5)u
mf
·
A1[0023]其中,所述Q
f
为烟气流化风风量,所述u
mf
为所述步骤(3)中混合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所述A1为流化发料罐出料口处罐体的水平截面积;
[0024]所述烟气输送补充风风量的计算公式为:
[0025]Q
s
=u
c
·
A2‑
Q
f
[0026]其中,Q
s
为烟气输送补充风风量,u
c
为步骤(4)中混合物料的烟气输送风风速,A2表示混合物料输送管道的截面积;
[0027]所述u
c
为混合物料悬浮速度u
l
的8

20倍。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在混合物料输送至流化床锅炉的过程中,在线监测混合物料的输送流量,根据混合物料的输送流量调节尾部烟气流量,以保证混合物料输送流量的稳定性。
[0029]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系统装置,包括吸附剂储仓、飞灰储仓、滚筒混合器、流化发料罐、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回收并储备部分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2)将步骤(1)中储备的飞灰与吸附剂进行混合得混合物料;(3)抽取部分流化床锅炉高温尾部烟气,并利用尾部烟气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料进一步流化发料;(4)以尾部烟气作为输送介质将步骤(3)内流化发料后的混合物料输送至流化床锅炉内进行有害物质的脱除反应,如此循环往复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一部分排出系统,另一部分被回收并储备,回收并储备的飞灰全部用于与吸附剂混合并输送至流化床锅炉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飞灰与吸附剂的质量流量比为3﹕(5~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及步骤(4)中的尾部烟气分别以烟气流化风和烟气输送补充风的形式对物料进行流化发料、辅助输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流化风风量的计算公式为:Q
f
=(1.5

5)u
mf
·
A1其中,所述Q
f
为烟气流化风风量,所述u
mf
为所述步骤(3)中混合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所述A1为流化发料罐出料口处罐体的水平截面积;所述烟气输送补充风风量的计算公式为:Q
s
=u
c
·
A2‑
Q
f
其中,Q
s
为烟气输送补充风风量,u
c
为步骤(4)中混合物料的烟气输送风风速,A2表示混合物料输送管道的截面积;所述u
c
为混合物料悬浮速度u
l
的8

20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混合物料输送至流化床锅炉的过程中,在线监测混合物料的输送流量,根据混合物料的输送流量调节尾部烟气流量,以保证混合物料输送流量的稳定性。7.一种粉体吸附剂入炉净化烟气的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剂储仓(1)、飞灰储仓(2)、滚筒混合器(3)、流化发料罐(4)、流化床锅炉(5)、旋风分离器(6)和烟气循环系统(7);所述吸附剂储仓(1)、飞灰储仓(2)分别通过管道与滚筒混合器(3)接通;所述滚筒混合器(3)、流化发料罐(4)、流化床锅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斌周泽华刘帝宏张浩周锦涛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