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82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20
本申请涉及盐碱地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盐碱地划分成海拔高度不同的多块试验田,从盐碱地一端到另一端海拔高度依次降低;构建水循环系统,在盐碱地海拔最高一端构建给水沟,在盐碱地海拔最低一端构建排水沟;在所述试验田中设置多个沸石柱;利用淡水对所述试验田进行灌溉、翻耕、灌溉;在试验田中施加改良剂,最后,在盐碱地中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本申请所述治理方法能够降低盐碱地中的含盐量及降低pH值,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且实现淡水的多次利用,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盐碱地治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指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和碱化土的总称。一般性地,盐碱地大约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其中,轻度盐碱地中的含盐量一般为 0.1

0.3%,pH值为7.1

8.5;中度盐碱地中的含盐量一般为0.3

0.6%,pH值为8.5

9.5;重度盐碱地中的含盐量一般为0.6%以上,pH值为9.5以上,盐碱地中盐土和碱土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的出苗率较低。
[0003]目前,盐碱地治理大约有五种方法,包括灌水洗盐技术、蓄水压盐技术、化学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和上述方法的综合治理。但是,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且需要埋填暗管,治理方法工程量巨大,时间较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盐碱地中含盐量和pH值,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盐碱地划分成海拔高度不同的多块试验田,从盐碱地一端到另一端海拔高度依次降低;S2:构建水循环系统,在盐碱地海拔最高一端构建给水沟,在盐碱地海拔最低一端构建排水沟;S3:在所述试验田中设置多个沸石柱;S4:利用淡水对所述试验田进行灌溉、翻耕、灌溉;S5:在试验田中施加改良剂。
[0005]在本申请中,首先,将盐碱地进行划分,分隔成多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的海拔高度均不相同,从盐碱地一端到另一端海拔高度依次降低。此外,每块试验田具有一定的坡度,所述试验田的坡度从海拔高的一端到海拔低的一端逐渐降低。其次,在盐碱地中构建水循环系统,在盐碱地海拔最高一端构建给水沟,在盐碱地海拔最低一端构建排水沟,淡水可以从给水沟流动到试验田中,再通过排水沟将淡水排出,实现淡水的循环使用。在本申请中,给水沟与排水沟均为明渠,不需要埋入暗管,具有就地取材,节省管材,节约工作时间的优点。在每块试验田中设置多个沸石柱,沸石柱一部分置于试验田中,剩余部分裸露在试验田地面上,沸石柱具有降低试验田中含盐量的作用。本申请中的沸石柱可以由沸石堆砌而成,亦可由沸石粉与水混合浇筑而成。
[0006]将盐碱地划分多块试验田后,将沸石柱置于试验田中,在通过给水沟将淡水通入试验田中,对试验田进行灌溉,灌溉时间为8

12天。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经过灌溉的试验田,试验田中的部分盐分向自身最低处聚集,随着淡水的流动,将盐分排出试验田;另一部分盐分沿着试验田垂直向下的方向进行移动,聚集在试验田深处。再对试验田进行翻耕,
通过翻耕的操作将试验田深处的盐分向表层移动,再次利用淡水对翻耕后的试验田进行灌溉,同理,试验田中的盐分再次向自身最低处聚集,随着淡水的流动方向排出试验田,达到排盐的目的。最后在试验田中施加改良剂,种植耐盐碱植物。
[000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试验田具有坡度,试验田的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

15
°

[0008]试验田具有一定角度的坡度,能够使试验田中的盐分向最低处聚集,有利于盐分随淡水排出试验田。但是,当试验田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5
°
,且试验田的跨度过大时,试验田海拔较高一侧与海拔较低一侧的高度差较大,影响种植效率。当试验田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8
°
时,试验田的排盐效果较差。
[000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灌溉、翻耕和灌溉的操作次数为1

3次。
[0010]在本申请中,灌溉、翻耕和灌溉的操作是为了更好的降低试验田中的盐分,可以根据盐碱地中含盐量设置操作次数。一般操作次数为1

3次,当灌溉、翻耕和灌溉的操作次数大于3次时,增加处理时间,浪费水资源。
[001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2的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蓄水池。
[0012]在本申请中,在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水管分别连接给水沟和排水沟。通过水泵等动力元件将淡水引到给水沟中,淡水灌溉到每块试验田中,再通过水管将带有盐分的淡水引到蓄水池中,实现淡水的多次利用,节约水资源。蓄水池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盐碱地的使用。
[001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蓄水池包括排水区、污泥区、过滤区和给水区。
[0014]在本申请中,将蓄水池进行划分,共分为四个区,包括排水区、污泥区、过滤区和给水区。其中排水区的作用是承接由排水沟引进带有盐分和泥沙的淡水,在排水区下方设置有污泥区,淡水中的泥沙通过沉淀,逐渐聚集在污泥区中,便于后期的维护与清理。
[0015]排水区、过滤区和给水区通过墙体进行分隔,所述过滤区高于污泥区,减少泥沙进入过滤区的数量。在排水区与过滤区的墙体上开设有通道,便于淡水的流通。所述过滤区与给水区之间的墙体低于排水区与过滤区之间的墙体,便于淡水流动到给水区中,给水区的作用是承接沉淀及过滤后的淡水,再通过水泵等动力元件将淡水注入排水沟中,实现试验田的灌溉。
[001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过滤区中设置有石笼,所述石笼设置有沸石和砂石,所述沸石的直径为20

40mm,所述砂石的直径为10

15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区中设置有石笼,石笼的作用是对淡水进行过滤和排盐。石笼中包括直径为20

40mm的沸石和直径为10

15mm的砂石,且沸石与砂石的重量比为(1

3):1。当沸石的直径小于20mm,砂石的直径小于10mm时,沸石与砂石之间的缝隙较小,阻碍水的流动,降低水的通过量;当沸石的直径大于40mm,砂石的直径大于15mm时,对淡水的过滤和排盐效果较差。
[001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改良剂包括有机发酵肥50

75份,过磷酸钙20

30份,硫酸铵5

10份,氯化钾3

7份。
[0019]在本申请中,将盐碱地划分成多块试验田,再构建水循环系统,对试验田进行灌溉、翻耕、灌溉等,主要是为了降低试验田中含盐量。在试验田中施加改良剂,改良剂的用量为80

100kg/亩,改良剂主要的作用是降低试验田中的pH值,增加试验田中的有机质的含
量,进而增加植物的成活率。
[0020]优选地,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改良剂包括有机发酵肥60

75份,过磷酸钙20

25份,硫酸铵5

8份,氯化钾5

7份。
[0021]在本申请中,将盐碱地划分成多块试验田,构建水循环系统,放置沸石柱,对盐碱地进行灌溉、翻耕、灌溉,最后施加改良剂,包括有机发酵肥,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钾,最后种植耐盐碱植物,如白榆、白柳、紫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盐碱地划分成海拔高度不同的多块试验田,从盐碱地一端到另一端海拔高度依次降低;S2:构建水循环系统,在盐碱地海拔最高一端构建给水沟(9),在盐碱地海拔最低一端构建排水沟(4);S3:在所述试验田中设置多个沸石柱(8);S4:利用淡水对所述试验田进行灌溉、翻耕、灌溉;S5:在试验田中施加改良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时间为8

12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翻耕和灌溉的操作次数为1

3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田具有坡度,所述坡度从海拔高的一端到海拔低的一端逐渐降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的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蓄水池(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5)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贯莉芳王曦明黄文浩孙瑛窦云龙姜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利奥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