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73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板材预处理;(2)异种钢板锻压结合;(3)反复填充折叠锻压;(4)轧制细化;(5)异构化热处理;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同时具有双相片层、梯度结构、非均匀晶粒结构等多种异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异构材料优势,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工艺流程简单,形成的异构材料界面结合良好。形成的异构材料界面结合良好。形成的异构材料界面结合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非常悠久。自19世纪贝氏炼钢法专利技术之后,钢铁的制取成本大幅度降低。现如今钢凭借其低廉的价格以及较高的强度成为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但是,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塑性降低。因此,如何同时提高钢铁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成为钢铁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0003]经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110029418.1公开的《一种高韧性高强度钢板的热处理方法》中,通过将钢板加热,水淬然后回火的方式,最终获得组织为贫碳马氏体、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以及马氏体或贝氏体基体上细小弥散分布的碳氮化物,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板。该技术的特点是:(1)提高了热处理生产效率,总能耗较离线热处理降低;(2)制得的板材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塑性和韧性也得以提高。但该技术也存在以下问题:(1)韧性的提高较为有限;(2)难以精确控制产品所需的力学性能。
[0004]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检索发现,为了缓解金属材料强度与塑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有学者提出了“异构”金属的概念,设计出在微观尺度上包含具有不同性能组元的金属材料,利用软硬组元之间的协调变形及产生的异变诱导应变硬化,使得材料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Li等人在(Superior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316L stainless steel with heterogeneous lamella structure,J Mater Sci,(2018)53:10442

10456)通过大变形量的冷轧并结合不完全再结晶退火,制备具有超细晶/纳米晶片层包裹粗晶片层形成的异质层状结构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该技术的特点是:(1)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2)异质层片结构兼具强度和塑性。该技术也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进行大变形量的冷轧,大尺寸样品会对设备要求更高;(2)不完全再结晶退火难以精确控制异质层片厚度,从而难以精确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
[0005]进一步检索发现,Ma等人在《Acta Materialia》材料学报,2016,116:43

52上发表的“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bronze laminates:Role of interfaces”(铜/黄铜叠层的力学性能:界面的作用)一文中,介绍了一种利用累积叠轧和热处理制备由多层粗晶铜和细晶黄铜交替组成的叠层异构铜合金板材的方法。该技术的特点如下:(1)随着层数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拉伸塑性同时提高;(2)制得的叠层Cu合金板材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在维持纳米晶Cu高强度的同时,该材料还具备超强的应变硬化能力,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粗晶Cu的均匀延伸率。但是,该技术上存在以下问题:(1)获得的各金属层的厚度相同,软硬组元的层厚无法灵活变化;(2)室温累积叠轧难以保证界面结合。
[0006]因此,亟需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制备出同时具备良好强度和塑性的钢铁材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难以制备出同时具备良好强度和塑性的钢铁材料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板材预处理: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出低碳钢板和奥氏体钢板,然后用砂轮对板材表面进行清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
[0011]S2.异种钢板锻压结合:将折叠后的低碳钢板中填充奥氏体钢板,将堆叠后的板材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后取出,通过锻压机使两种板材结合在一起,形成低碳钢包裹奥氏体钢的叠层板材;
[0012]S3.反复填充折叠锻压: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对步骤S2得到的叠层板材从中部进行分割和折叠,然后在折叠的板材之间填充奥氏体钢板,将折叠贴合在一起的板材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后取出,对其进行热锻,重复以上操作多次之后得到梯度叠层板材;
[0013]S4.轧制细化:对步骤S3得到的梯度叠层板材进行轧制变形,以提高板材的表面平整度并细化晶粒;
[0014]S5.异构化热处理:对步骤S4中轧制后的梯度叠层板材进行异构热处理,使奥氏体片层形成非均匀分布的奥氏体晶粒,低碳钢片层形成细小的马氏体晶粒,得到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
[0015]优选地,步骤S1中,低碳钢板的厚度为1

10mm,长度为30

150mm,宽度为30

150mm,奥氏体钢板与低碳钢板的厚度和宽度相同,低碳钢板的长度等于奥氏体钢板的长度的2倍加上其厚度。
[0016]优选地,步骤S1中,低碳钢板的含碳量为0.03

0.25wt.%;奥氏体钢板包括3系列奥氏体不锈钢和Mn元素含量在4wt.%以上的中/高锰钢。
[0017]优选地,步骤S2中,加热温度控制为1000

1200℃,保温时间为20

60min,终锻温度为900

1000℃,锻压压下量为50%。
[0018]优选地,步骤S3中,加热温度控制为1000

1200℃,保温时间为20

60min,终锻温度为900

1000℃,锻压压下量为50%。
[0019]优选地,步骤S4中,轧制变形累计下压量为50

90%,变形温度为室温至400℃。
[0020]优选地,步骤S5具体为:将得到的梯度叠层板材加热到750

950℃,保温1

60min,对板材进行淬火处理,淬火介质为水或者淬火油,低碳钢片层中马氏体体积分数占该片层的80%以上,奥氏体片层中细晶晶粒尺寸为100

1000nm,粗晶晶粒的尺寸在1μm以上。
[002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通过简单的折叠高温锻压将奥氏体钢板和低碳钢板堆叠形成整体板材,也可适当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缺陷,界面结合效果高于低温机械合金化。
[002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片层厚度准确可控,通过控制每次折叠锻压的下压量均为50%,经过n次折叠锻压后得到的低碳钢层厚均为h/2n,奥氏体钢层厚从表层到心部具有梯度分布特征。
[002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板材预处理: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出低碳钢板和奥氏体钢板,然后用砂轮对板材表面进行清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S2.异种钢板锻压结合:将折叠后的低碳钢板中填充奥氏体钢板,将堆叠后的板材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后取出,通过锻压机使两种板材结合在一起,形成低碳钢包裹奥氏体钢的叠层板材;S3.反复填充折叠锻压: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对步骤S2得到的叠层板材从中部进行分割和折叠,然后在折叠的板材之间填充奥氏体钢板,将折叠贴合在一起的板材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保温后取出,对其进行热锻,重复以上操作多次之后得到梯度叠层板材;S4.轧制细化:对步骤S3得到的梯度叠层板材进行轧制变形,以提高板材的表面平整度并细化晶粒;S5.异构化热处理:对步骤S4中轧制后的梯度叠层板材进行异构热处理,使奥氏体片层形成非均匀分布的奥氏体晶粒,低碳钢片层形成细小的马氏体晶粒,得到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低碳钢板的厚度为1

10mm,长度为30

150mm,宽度为30

150mm,奥氏体钢板与低碳钢板的厚度和宽度相同,低碳钢板的长度等于奥氏体钢板的长度的2倍加上其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锻压制备梯度叠层双相多级异构钢铁板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低碳钢板的含碳量为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于翔王利高波肖礼容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