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556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氧装置,装置本体内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置过滤器、空气压缩机、热交换器、电磁阀、控制电路、空气吸附装置、氧气储存罐和供氧机构,空气吸附装置包括空气输送结构、氧气输送结构、氮气输出结构以及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分子筛塔,分子筛塔在工作时具有吸附供氧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反冲洗排氮气的第二工作状态;还包括设置在进气腔内的气压感应检测件和气压弹性检测件,随进气腔内气压逐渐增大,气压感应检测件和气压弹性检测件依次被触发以使得分子筛塔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供氧装置,空气吸附装置内的氮气能够快速的排出,从而提升空气制氧的效率和质量。氧的效率和质量。氧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来说,呼吸不畅容易出现胸闷、闷气、头疼、头晕等症状,其有效的缓解方法就是需要对患者进行供氧或者吸氧治疗,现有技术中有使用氧气瓶为患者提供氧气,随着呼吸机用氧量的增大,由于氧气瓶储存氧量有限,需要经常更换气瓶补充氧气;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供氧系统和制氧设备进行供氧,从而实现不间断的提供氧气,现有的制氧设备一般包括过滤器、空气压缩机、冷却系统、控制电路、吸附机构和氧气储存罐等组成,吸附机构利用分子筛物理吸附和解吸技术来制氧,吸附机构内装填有分子筛,在加压时可将空气中氮气吸附,剩余的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即成为高纯度的氧气。分子筛在减压时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回环境空气中,在下一次加压时又可以吸附氮气并制取氧气,整个过程为周期性地动态循环过程,实现不间断的提供氧气。
[0003]如公开号为CN206126843U,名称为《一种基于集成分子筛塔的制氧机》,公开日为2017年4月26日的技术专利申请,包括,包括集成有左分子筛塔、右分子筛塔和储氧室的集成分子筛塔,制氧机包括有前过滤装置、压缩机、集成分子筛塔、氧气流量调节装置、湿化器和废气管道;前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的出气口与集成分子筛塔的空气进口连通,集成分子筛塔的废气出口与废气管道连通,集成分子筛塔的氧气出口与氧气流量调节装置连通,氧气流量调节装置与湿化器连通。该技术专利中,降温后的压缩空气进入气体分配阀,气体分配阀分别将压缩空气分时段分配到左分子筛塔和右分子筛塔进行吸附分离,氮气被吸附,氧气进入储氧室,解析后的氮气通过气体分配阀的废气出口排出,左、右分子筛塔交替吸附分离,完成连续制氧;获得高浓度的氧气。
[0004]又如公开号为CN211283723U,名称为《一种三塔制氧系统》,公开日为2020年8月18日的技术专利申请,包括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冷干机和三个分子筛塔,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和冷干机依次相连,空气压缩机上设有过滤器;每个分子筛塔上均设有进气端、排气端和出氧端,分子筛塔的进气端设有第一阀门,分子筛塔的排气端设有第二阀门,冷干机通过第一阀门和三个分子筛塔的进气端分别相连;任意两分子筛塔之间连通,任意两连通的分子筛塔之间设有第三阀门,每个分子筛塔的出氧端连有氧气缓冲罐,氧气缓冲罐连有氧气储气罐;氧气缓冲罐和氧气储气罐之间还设有第一氧控仪和两位三通阀,两位三通阀的进气端与第一氧控仪相连,两位三通阀的一个出气端与氧气储气罐相连,两位三通阀的另一个出气端为不合格氧气排放端。该技术专利使用时,空气通过过滤器进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在后冷却器冷却,然后在冷干机处去水,经冷却后去水能够保证去水的效果,能够深度去水。经深度去水的空气通过第一阀门分别进入分子筛塔,三个分子筛塔交替制氧,三分子筛制的氧气在氧气缓冲罐缓冲氧气,最后在氧气储气罐储存氧气。
[0005]现有技术中的制氧设备,两个分子筛塔之间相互并列设置,两个分子筛塔交替工
作,分子筛塔内的氮气等气体均是通过压力调节使其从分子筛塔内排出,如此分子筛塔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常存在氮气等气体残留在分子筛塔的内部,随着分子筛塔内氮气的逐渐增多,从而使得在制氧时,氧气浓度达不到标准,制氧设备无法不间断的为呼吸监护室的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需要频繁的更换分子筛塔内的吸附件从而确保制氧效果,增加使用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供氧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置过滤器、空气压缩机、热交换器、电磁阀、控制电路、空气吸附装置、氧气储存罐和供氧机构,所述空气吸附装置包括空气输送结构、氧气输送结构、氮气输出结构以及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分子筛塔,所述分子筛塔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气腔、吸附腔和出气腔,所述分子筛塔在工作时具有吸附供氧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反冲洗排氮气的第二工作状态;
[0009]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空气沿所述空气输送结构、进气腔、吸附腔、出气腔和氧气输送结构流动以对所述氧气储存罐提供氧气;
[0010]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氧气可沿所述氧气输送结构、进气腔、吸附腔、出气腔和氮气输出结构逆向流动以排出对所述分子筛塔内的氮气;
[00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腔内的气压感应检测件和气压弹性检测件,随所述进气腔内气压逐渐增大,所述气压感应检测件和气压弹性检测件依次被触发以使得所述分子筛塔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0012]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分子筛塔有两组,各组均包括依次串联的两个所述分子筛塔。
[0013]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分子筛塔与所述分子筛塔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
[0014]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空气输送结构和所述氧气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分子筛塔的内部,所述氮气输出结构设置在所述分子筛塔的外侧。
[0015]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空气输送结构和氮气输出结构均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氧气输送结构通过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与所述出气腔相连接。
[0016]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出气腔内设置有引流结构,其用于将从所述氧气输送结构输入的氧气引流至吸附腔的不同位置。
[0017]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引流结构包括圆形引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引流板上多个长度不同的引流管,所述圆形引流板上设置有多个引流孔,多个所述引流管与部分所述引流孔相连接。
[0018]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气体单向阀,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孔,且从所述出气腔向进气腔的方向上,所述出气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0019]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气压弹力检测件包括驱动件和触发件,在所述进气腔内气压超过所述气压感应检测件的检测阈值时,所述驱动件被驱动以触发所述触发件。
[0020]上述的供氧装置,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动板和弹性件,所述活动板将所述进气腔分隔形成进气腔室和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的气压小于所述进气腔室的气压,所述活动板
活动连接在所述密封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触发件均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室内且阻挡在所述活动板的运动行程上。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供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置过滤器、空气压缩机、热交换器、电磁阀、控制电路、空气吸附装置、氧气储存罐和供氧机构,所述空气吸附装置包括空气输送结构、氧气输送结构、氮气输出结构以及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分子筛塔,分子筛塔在工作时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分子筛塔吸附分离输出氧气,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氧气能够沿反向流动从而快速的将分子筛塔内的氮气排出,如此提升空气吸附装置的制氧效率,确保供氧的氧气浓度,也增加分子筛塔的使用时间,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氧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置过滤器、空气压缩机、热交换器、电磁阀、控制电路、空气吸附装置、氧气储存罐和供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吸附装置包括空气输送结构、氧气输送结构、氮气输出结构以及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分子筛塔,所述分子筛塔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气腔、吸附腔和出气腔,所述分子筛塔在工作时具有吸附供氧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反冲洗排氮气的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空气沿所述空气输送结构、进气腔、吸附腔、出气腔和氧气输送结构流动以对所述氧气储存罐提供氧气;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氧气可沿所述氧气输送结构、进气腔、吸附腔、出气腔和氮气输出结构逆向流动以排出对所述分子筛塔内的氮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腔内的气压感应检测件和气压弹性检测件,随所述进气腔内气压逐渐增大,所述气压感应检测件和气压弹性检测件依次被触发以使得所述分子筛塔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塔有两组,各组均包括依次串联的两个所述分子筛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塔与所述分子筛塔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结构和所述氧气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分子筛塔的内部,所述氮气输出结构设置在所述分子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谭学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